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慈禧与咸丰皇帝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慈禧邀宠逞能,差点儿淹死咸丰皇帝,弄巧成拙被冷落,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慈禧与咸丰皇帝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慈禧与咸丰皇帝的趣闻: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皇帝吓得弃国家于不顾,带领一众妃子大臣,逃到了热河行宫。热河物资缺乏,咸丰帝和随之而来的妃嫔每日清汤淡水,有一段时间是苦不堪言。

  但供皇帝使用的物资不断地运来,咸丰皇帝又高兴起来了,又开始醉生梦死的生活了,他令肃顺等大举修葺热河,搜罗娼优,每日声色歌舞,身体自然每况愈下。

  慈禧在咸丰帝疏于朝政的时候,帮助皇帝批阅奏章,甚至有时以她的建议和主张影响皇帝的决策,这一违反祖制和家法的行为,咸丰皇帝却不当成回事。在古代,女人干政向来被视为“牝鸡司晨”,牝鸡即母鸡,司晨打鸣是公鸡的事,如果母鸡为之,就说明是母鸡在做不该做的事。如有“母鸡司里,唯家之索”这句话,大意是母鸡不必为早晨打鸣。如果母鸡为早晨而打鸣,那么这个家就要败落。这里是以母鸡比作女性,是说女性不应代替男子主事,否则就会使事情弄糟。女人更不能参与国事,否则就会祸乱国家,历史上的吕后、贾南风、武则天早已给出证明。

  慈禧是天生的野心家,自咸丰二年选秀入宫,她的种种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享有权力带来的尊严和快乐。当她由嫔一步步升为贵妃的时候,当她帮助咸丰帝朱批奏疏的时候,她才真正领略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使千万人或喜或忧的魔力,也许正是从此开始,她有了掌政的想法。

  慈禧有着自己所独具的性格和能力,那就是工于心计、自私自利、阴险狠毒、敢作敢为,这是一般女人都不具备的素质,只要能利用的机会,她绝不放过。

  在刚去承德行宫之时,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咸丰帝与众妃嫔泛舟湖上。慈禧又决计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说要亲自操桨划船,咸丰帝玩兴正浓,立马答应。不料,慈禧撑篙不稳,船只发生侧翻,咸丰帝不慎跌落水中,湖上顿时一片慌乱。慈禧弄巧成拙,一时也慌了心神,不知如何应对。幸亏侍卫眼疾手快,很快将其救起,咸丰帝弄得狼狈不堪,不但湿了衣服,还跌伤了脚,灌了几口水,如果不是救得快很可能就淹死里面了,于是慈禧邀功不成反闯祸。

  自落水事件后,咸丰帝慈禧不再让她处理奏章,连慈禧提出的参政建议,咸丰帝也怀疑是别有用心。咸丰帝曾私下里对皇后说过,慈禧有干政的迹象,野心勃勃,不得不防。但防来防去,咸丰皇帝那俩心眼子也没有斗过慈禧,他死后,慈禧迅速发动政变,牢牢掌握了大清朝的最高权力。

  慈禧的简介: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4]​。关于她的出生地点,现在也没有定论。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兰贵人,六年生同治皇帝,进懿贵妃。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光绪即位后,仍听政。光绪亲政后,没有实际的权利,发动戊戌政变,被挫败以后,将光绪囚于东南海瀛台中。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卒,次日,慈禧亦卒。

  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终年49。母富察氏,终年86。由于生了一个儿子,并且会讨咸丰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懿贵妃。愿为祺祥,同治帝立时年27,尊为圣母皇太后,号为慈禧太后。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莊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个人的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已篡夺取得皇太后名分的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帝,以及继位者光绪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临终前甚至密令以砒霜毒死光绪皇帝,以防自己死后被新党清算。

  从广泛角度研究,慈禧当政的结果确实极多数得到负面评价。主要是中法战争后在许多清流文人眼中获得了胜利却仍要签订放弃越南的天津条约,以及甲午战争失败后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皇太后虽然在当时专制政治体制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本身对中国的统治。

  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有可能会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从而有可能使中华民族避免二十世纪初期遭受极多苦难与大量中国人民死亡的历史,却由于当时慈禧执政中期之后内宫花费糜烂不足以同时支撑战争与慈禧生活费,同时很可能会让满族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国力穷竭并且因此失去权威而垮台。特别是中法战争如果继续,会耗尽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所急需的银两,因此受到了恭亲王、李鸿章等洋务派人物的反对。此外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举凡重修圆明园(后为恭亲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园与筹办万徇寿诞等均耗费大量银钱。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兴,但对于皇帝及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之作为,慈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甚至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