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古代“虎妈”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现代社会和“狼爸”相对应的,自然是“虎妈”。古代也有“虎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古代“虎妈”的趣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古代“虎妈”的趣闻:

  “虎妈”。根据词条,大概指“恨子不成钢,采用咒骂、威胁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自己为其量身定做的道路努力”一类女性。而且,在当代,此类女性不在少数。至于她们所供奉的榜样,自然是孟子他妈。因此,孟母被标榜为古代最著名的“虎妈”,应该不为过。

  孟母之所以留名千古,主要还是孟子。这孟子可是相当牛气的人物,媒体认证大概是一代儒家宗师,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如神一般存在的男人,或称“亚圣”。孟子的人生为何能取得巨大的成功?除却自身的努力和天赋,诸多史学研究者们还搬出了他妈的教育理论。于是就有了一个典故:孟母三迁。

  这个典故非常出名,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

  孟子他妈年轻时就守了寡,和年幼的孟子住在坟地附近的房子。这样的地段,肯定是不行的。门外成天敲锣打鼓哭天喊地的,孟子自然静心不下,也学了一些坏习惯。后来孟母一狠心,把房子套了现,在市区首付了一套房产,但在市场附近。可过了不久,孟母又不满意了,这市场市侩气毕竟太浓,按现代话讲即插队、吐痰、大声喧哗者随处可见。这肯定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于是孟母又一狠心,索性再把房产卖了,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小户型。如是,才有了后来我们熟知的孟圣人。

  有意思的是,孟母榜样的力量,流转今日,衍生出了诸多热点名词,如“择校生”、“学区房”等,还间接推高了房价。不过,光搬家还是不够,我们这位“虎妈”的言传身教,或许才是孟子出人头地的主要因素。这里,又有了个典故,叫做“孟母断机”。

  经过大致是这样:某日,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孟母考查儿子的家庭诵读作业,孟子毕竟当时还是小屁孩,贪玩是难免,大概也支支吾吾背不全。这下,孟母发飙了,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看着一旁惊呆了的孟子,“虎妈”厉色道:“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罢,呜咽地哭了。孟子很受触动,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古代流芳后世的“虎妈”,绝不止孟母。譬如,岳母也可上榜。当然,这岳母可不是现代俗套称呼里的“丈母娘”,而是南宋大名鼎鼎的岳飞的母亲。她的故事也很出名,叫做“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时候,岳飞正直年轻气盛之际。当时南宋的国际形势比较糟糕,北面金国有事没事老在骚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岳飞决定从军,当然,岳母是支持的。但当时军中风气不太好,大家也都是领着军饷混日子,打仗跟演大戏一样,敲锣打鼓很热闹,可真正金兵来了,倒是争相跑路。怕岳飞在军中染上坏风气,岳母祷告了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古代纹身技术本就粗糙,而且不太人道(宋代囚犯、逃兵有在脸上刺字的传统),还得力求不掉色。想想,这得多疼啦,恐怕也只有这位“虎妈”才下得了狠手。

  不过,尽管古时“虎妈”对孩子要求严苛,但母子之间的互动,表现更多的是温情脉脉。其中最为温馨而又伤感的,莫过于《说苑》里的一个记载。记载的主人公,名叫韩伯俞。这位韩伯俞,家中有位“虎妈”。偶然有了小小的过失,“虎妈”即会杖责他,韩伯俞的姿势,总也是跪着,好不怨言。从小到大,倒也一如既然。可终于有一天,“虎妈”又祭起“法器”,一通毒打,韩伯俞趴在地上,大哭起来。“虎妈”觉得奇怪,问道,我儿,从前打你,你是和颜悦色地受了,今日为何?韩伯俞道,从前儿有过失,母亲打我,觉得很痛,晓得母亲身体很康健,今日打我,母亲的力量已不如前,晓得母亲的精力已衰,恐怕后来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觉得悲伤着哭起来了。

  打是亲、骂是爱,“虎妈”棍棒出孝子,看来,也是有道理。

  相关资料介绍:

  1、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仉村)人。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此根深蒂固。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2、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精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其实岳母刺的字是尽忠报国。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