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宋哲元盗墓的野史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摸金校尉撬棺盗走宝物,揪走头上珠翠却未动女尸?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宋哲元盗墓的野史趣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宋哲元盗墓的野史趣闻:

  事件主角:宋哲元

  生平简历:山东乐陵县人,民国时曾先后任第二集团军北路军总司令、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第三军团总指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等。

  盗墓事迹:民国年间,属部盗掘了北平周边一带清朝的王爷坟。

  与孙连仲一样,宋哲元也是当年深受冯玉祥赏识和重用的西北军高级将领,也曾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让日军畏惧。而他们在“挖宝”这件事上,竟然也有共同的“爱好”,宋哲元甚至比孙连仲兴趣更浓。

  早在1928年(民国十七年),宋哲元便尝到“挖宝”的甜头,不过这次盗墓不是他亲自动手,而是党玉崐代劳,他占了便宜。当年9月,党玉崐盗斗鸡台不久,好多宝物还未来得及出手,便遇到了生命的终结者宋哲元。宋哲元收缴了党玉琨从斗鸡台挖来的大量宝物,这批宝物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是个谜。

  宋哲元是抗日名将,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1日,侵华日军进攻榆关,热河危急。2月18日,宋哲元通电全国,决心抗击日军,奉命开赴北平附近参加长城抗战,任第三军团总指挥,防守冀东。名震天下的“喜峰口大捷”,就是宋哲元部打出来的。

  当时,宋哲元部人马多驻在平西(今北京西郊)一带。就在这期间,宋哲元部盗了乾隆孙子、定安亲王永璜第二子绵恩的墓葬。

  绵恩在历史上很有名,曾任大清火器营总统领达53年之久,不过有点平庸无能,平时也没有王爷的样儿,甚至不谙风流。《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记载了关于他的一个“不识妓院”的笑话:有一次京城的正阳门失火,蔓延到了民房,好多妓院的妓女都跑到巷子口。前来救火的绵恩竟然不知道这些女人是青楼女,惊讶地问属下:“这是哪家啊?怎么这么多女人?”

  绵恩活了76岁,死后葬在今北京密云境内羊山家族茔地。据王爷坟研究专家冯其利先生的调查,这块地有100多亩,风水好,背靠北山,南临潮河,东对塔山,西挨大沟。茔地建有碑楼、享殿、圣德寺,颇有王家气派。平时有董、齐、吴、刘等10家看坟户照应。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冬,驻防在这一带的宋哲元部将绵恩墓盗掘了。掘开后发现,此墓采用帝王死后常用的“金井玉葬”,石床上放置了3口棺材。士兵知道里面宝物不少,立即动手把棺材一一撬开,盗走了棺内的随葬宝物。其中一位侧福晋头上的珠翠也被揪走了,可奇怪的是,士兵却未对女尸下手,尸身上盖的单子一动未动,未遭翻动。这些“摸金校尉”是不专业,不知尸身有宝?还是有啥顾忌,不敢下手?没人知道。

  被盗后一时也无法查清,密云县政府将看坟户扣押了。直到第18天,定王府委派太监田德福到羊山处理后事,看坟户才被释放。听说祖坟被盗,定王后裔专程赶到茔地,将尸骨重新收殓,但对盗墓凶手却无可奈何。

  绵恩墓目前仍存,不少考古爱好者会去堪踏。绵恩园寝曾建有神桥,碑楼,东西朝房,享殿和五座宝顶。多次被盗后,地宫已完全暴露,可以随便出入。这个现在除了地宫外,还有神桥保存了下来。

  几年后,宋哲元部又将北京东直门外西八间房的王爷坟盗了。

  八间房的王爷坟主人是和勤亲王永璧的长子绵伦。绵伦死时才23岁,其父永璧也刚死不久,在顺义庄子营的墓地尚未建好,绵伦的四弟绵循继袭爵位后,将其葬在八间房。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驻防于附近的宋哲元部盗掘了绵伦墓。

  西八间房的王爷坟地不小,有300亩大小,除绵伦墓地以外,还有和亲王府旁支茔地。绵伦墓地墙外东北角有小宝顶(坟头)5个。正东有3座王爷坟,西南有6座公坟,附近还有散坟多座。

  盗墓前,宋哲元部先下通知,谎称部队要经过,提醒附近老百姓不要出门,以掩人耳目、掩盖真相。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当时也不知道真假,全都窝在家里不敢出门,佟、杨两家看坟户也是在“部队走了”后才敢到墓地看看。

  事后看坟户只得进入地宫,将绵伦重新收殓。重殓时发现,地宫内渗了很多水,尸首早已腐烂。虽然此墓已被宋哲元部盗了,但几年后又有当地盗墓贼光顾,将绵伦墓“扫”了一次。

  被宋哲元部盗掘的北京王爷坟,应该不只上述两座。至于是不是宋哲元授意,盗出的宝物后来到了宋哲元的手里没有,因宋哲元在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早逝,已无法说清了。

  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

  宋哲元(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市人。1908年,二十三岁的宋哲元开始长达三十三年的戎马生涯。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春,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东三省后,向关内进犯,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宋哲元奉命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峪一带抗击日军。由于二十九军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宋命人为每个士兵打造一把锋利的大刀,并配教练进行指导操练,使不少士兵练就一手高超的大刀术。3月9日晚,五百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抡起大刀向睡梦中的鬼子头上砍去。十一日夜,大刀队再次出击。共砍死砍伤日军三千多人,烧毁了日军二百多辆汽车上的弹药和粮食。此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为生存而奋斗的民族自信心,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威武雄壮的歌声唱遍中华大江南北。

  1935年后,宋哲元曾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被驻扎在此的二十九军拒绝后,日军将炮口对准了宛平城和卢沟桥,沉重的炮声震撼着平津大地。宋哲元下令“坚决抗击日寇”,二十九军将士同仇敌忾,打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用鲜血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灿烂的第一页。[1]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发誓:“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后来,毛泽东在给宋哲元的信中曾赞扬“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

  1938年春,任一战区副司令,病发后辞职休养,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国民党政府追授其为一级。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一幅:“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自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元忧乎九泉”。

1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