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春秋战国 >

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3则

时间: 鸿宇2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3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燕昭王千金买骨广纳贤

  齐闵王是个有野心的君主,他联合楚、魏两国灭掉了宋国。眼见他越发骄横,各国诸侯对此都很不满意。

  特别是燕国,和齐国还有一笔账没有算。原来当初燕王哙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竟然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由此引发了相国和太子的争夺之战。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却假借帮忙平定内乱的名义,顺势攻入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后来太子平继位,即为燕昭王,他带领燕国民众将齐国军队从燕国赶了出去。从此他立志要壮大燕国的国力,不再受人欺负。

  就在燕昭王四处物色贤才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下郭隗。燕昭王便亲自登门,向郭隗请教寻求贤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办法向您举荐贤能者,但是请允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接着,郭隗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他经常派人到各地去寻求,可是找了三年一无所获。有个大臣听说有个地方有千里马,便奏请了国王,拿着五百两黄金去买千里马。可是等他到了那个地方,马已经得病死了。无奈之下,大臣用重金买下了马骨回去复命。

  当国王见到马骨的时候又心疼又生气,他责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换来了一堆马骨头。大臣反问国王:“如果您肯花重金买死的千里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到门口吗?”国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怪大臣。结果国王重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国王出售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接着对燕昭王说道:“您想要招揽贤才,不妨从我开始吧。如果我都能够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会欣然前往投奔您。”于是燕昭王给郭隗建造了豪华的房屋,并将其拜为自己的老师。

  别的国家的人听说燕昭王对贤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纷纷来到燕国求见。在这一批人中,当属赵国人乐毅最为出众。在他的辅佐下,燕国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乐毅说道:“现在齐王昏庸无道,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去攻打齐国,你觉得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是大国,单凭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能取胜,倒不如联合别的国家一起去攻打它。”于是燕昭王便派乐毅联合各国诸侯,韩、魏、赵、秦都愿意同燕国一起出兵征讨齐国。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到齐国。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合向齐国进军,连忙聚集全国兵马来抵抗联军。双方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国军将士气旺盛,将齐国打得落花流水,齐闵王被迫逃到了临淄。

  联军打了胜仗,各国各自占领了齐国的一些城池便离开了。但是乐毅依然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乐毅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为昌国君。

  记得《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发自肺腑的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拥有贤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尤其在战乱年代,有时候一个人才抵得上千军万马。古往今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离不开贤才的帮助,燕昭王招贤纳士,从善如流,实现国家富强是必然的。

  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兴国力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纷纷通过变革实现国家的强盛,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着,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后世军事上的影响也是相当显着的。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继位时年仅十二岁,而此时的赵国可谓是四面环敌,中间还有一个中山国横插在赵国领土中央,使得赵国不得不分裂为以邯郸为中心和以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中山国算得上是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赵国想要在诸侯各国中有所作为,灭掉中山国是必要之举。

  经过多年的准备,赵国终于争得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燕国也趁机攻打中山国,可是就在两个大国同时进攻的情况下,中山国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引发了赵武灵王的改革。

  经过反复的思考,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士兵身上的一些缺点。原来将士们都穿着长袍大袖,外面又裹着厚厚的铠甲,行动很不方便,而且这种装束穿戴起来十分麻烦,一旦此时受到敌人袭击,赵军就只能弃甲而逃了。

  赵武灵王发现居住在赵国北面的胡人装束却十分简单轻便。他们大多穿着紧身短衣,长裤,行动起来十分方便。赵武灵王由此想到,如果让中原的将士也穿上这样的服装,再加上中原严格的军事组织,岂不是大大提高本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吗?

  于是赵武灵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楼缓,楼缓十分赞成。可是这些想法传到别的大臣耳朵里,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之后赵武灵王又向相国肥义请教,询问这件事是否可行。肥义对此也十分赞同,并鼓励赵武灵王不要受到那些反对意见的影响。只要自己觉得正确,对国家有利,就要大胆地去施行。肥义的一番话,坚定了赵武灵王的决心,他随即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并发誓要灭掉中山国。

  可是赵武灵王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朝中重臣公子成的反对,公子成认为如果赵国穿上胡服,不仅有失脸面,而且会被诸侯各国耻笑。公子成此时装病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去他家里劝说。他向其介绍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到最后终于说服了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来上朝,别的大臣见状也纷纷效仿。于是赵武灵王向全国颁发“胡服令”,号召民众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技术。

  “胡服令”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一些名门贵族坚决抵制,他们攻击赵武灵王学习蛮夷,根本不像个君王。赵武灵王就一边安抚,一边用刑罚威吓,这样才使得胡服在全国得到了推广。紧接着,赵武灵王开始广泛地招募能骑善射之士,很多少数民族的骑士也来投靠赵国,赵军上下开始学习起了骑射技术。不到一年的时间,赵武灵王就训练出了一队训练有素的骑兵,从而取代了赵国的兵车。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亲率新组建的骑兵队伍,再一次攻打中山国。这一次赵军的战况非常乐观,他们很快袭取了中山国的宁蔑,然后移兵北上,大破林胡和楼烦诸部落,使得他们被迫北迁,成为赵国的属国。赵武灵王的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下一步他的目标就是中山国了。

  在攻打中山国之前,赵武灵王派人出使诸侯各国,而且调集兵力严守边境,以防敌人偷袭。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开始向中山国进攻。上次的失败让赵武灵王增长了不少经验,这一次赵军来势汹汹,很快便占领了中山国的大片领土。最后中山国被迫言和,答应割让南部四邑,至此三分之一的领土划到了赵国的版图上。之后赵国分为五次攻打中山国,每次都以割地告终,最后整个中山国领土都划到了赵国境内,赵武灵王终于实现自己的誓言,将中山国消灭了。从此赵国南北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专心对外了。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不懂得变通便永远没有进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增强了赵国的国力,而且对后世军事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原各国的军事作战方式,从此战车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作战方式被骑兵取代。此后赵国名将辈出,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大国。

  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卫懿公玩鹤丧志亡家国

  当初,卫懿公继位的时候百姓都不怎么拥戴他,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卫惠公。卫惠公设计杀害了自己的哥哥才登上了王位,因此对于卫懿公的统治地位,卫国的很多人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按理说,卫懿公应该好好表现,尽快地收揽人心才对,可是他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反其道而行,整天歌舞升平,不理朝政。

  卫懿公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他不像别的君王那样喜欢女人,却疯狂地爱上了鹤。在他的后宫里最多的不是女人,而是鹤,比宫女还要多的鹤。宫女们每天的任务不是伺候妃嫔,而是伺候这些“鹤娘娘”。为了得到一只喜欢的鹤,卫懿公不惜重金购买。整个卫国的人都知道,于是很多人都来献鹤,以此来获得奖赏。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些达官贵人们为了讨卫懿公开心,都把心思用在了寻找上等的仙鹤上面,根本没时间处理国事。而卫懿公对于人们的进献也是来者不拒的,不管是什么样的鹤他都照单全收。对这些宠物,卫懿公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将鹤们分成上下两等,就像自己的女人一样都给封了号。上等鹤可以享受大夫级别的待遇,稍微差一点的也能享受士的待遇。

  卫懿公和他的鹤群形影不离,他每次出行都要带着它们。卫懿公命人给这些鹤制造了一辆很特别的车,其豪华程度不亚于自己的座驾。卫懿公每次出行,百姓们便会聚集起来看热闹。因为那景象实在是很壮观。只见一辆豪华的大车上站着很多东张西望的鹤,在这辆车的后面跟着卫懿公的座驾。鹤群在前,因此人们都戏称它们为“鹤”。

  养着这么一大群宠物,而且它们的数量一直在上升,时间一长问题渐渐显露出来了。首先就是环境问题,这么多鹤每天都要排出很多污秽之物,王宫里每天都被这些浊气熏染,卫懿公自己也受不了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命人时刻跟随在鹤后面,一旦产生粪便立刻清除。接下来还有吃的问题,仙鹤可不像别的动物那样,什么都能吃。它们吃的都是高贵的食物,不然它们的肠胃受不了。这么多鹤每天都要供给不少粮食,王宫就快撑不住了。

  开始,卫懿公还自己省吃俭用给它们吃,可是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说不好还得把自己饿死。最后卫懿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运用君主的权威,将养鹤的重担交到百姓的肩上,开始对百姓征收重税。

  百姓们本来就对这位君王不满意,这下子竟然要夺取百姓的口粮来喂养动物,顿时民怨四起。大夫石祁子为人忠直,他洞察民情,和宁庄速一起向卫懿公进谏,但都被卫懿公给训斥了出来。

  正当卫懿公沉迷于鹤的时候,亡国的危险已经慢慢袭来。

  北狄这个少数民族在周朝以前就已经相当强盛了,等到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北狄迫于周朝的威力,不得不向其臣服。可是等到平王东迁之后,北狄又开始蛮横起来,不断入侵、骚扰周王朝的各封国。

  北狄部落首领腔瞒非常喜欢到中原各国游历。这时中原的霸主是齐桓公,齐国正率兵解救燕国,攻打多次骚扰燕国的山戎国。腔瞒认为,今日齐国可以攻打山戎,明日自然也会攻打北戎。为了先发制人,腔瞒发兵二万突袭了紧挨他的邢国,正要攻破都成之时,得到齐国的救援军队正在赶来的消息。腔瞒知道自己不是齐国的对手,于是移兵至卫国。

  此时卫懿公正想带着鹤群出游,接到北狄军正大举入侵卫国的消息,顿时十分震惊,他在慌乱之余急忙通知各将领准备迎战。百姓们本来就对卫懿公有意见,竟然为了一群动物来夺自己的救命粮食。于是大家都逃到了山中避难,没有人愿意为他卖命。卫懿公一怒之下,令人逮捕了很多外逃的百姓,当面质问他们原因。

  没想到大家众口一词:“您还用我们替您打仗吗?在您的身边就有可以抵御北狄人。”

  卫懿公很不解地问道:“哪位?”

  百姓都说:“鹤。”

  卫懿公很无奈地说道:“它们不过是一群禽兽,怎么能抵挡强敌呢?”

  众人笑道:“既然不能作战,就是一群没用的东西。您养着这群无用之物而不去养有用之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为你卖命啊!”

  卫懿公感到很难为情,他向人们说道:“我愿意把所有的鹤送给你们,你们能帮我抵御外敌吗?”

  此时石祁子站出来小声对卫懿公说道:“您现在才办这件事似乎太晚了。”

  卫懿公是个很固执的人,他急忙令人将鹤群往外赶。可是这些鹤都被圈养惯了,根本不想离开自己的安乐窝,任凭众人怎么赶都不走。

  没有办法,这么多人也不能都去赶鹤,敌人的大军就要打进来了,百姓的动员工作还是要做的。石宁二大夫只好亲自去游说百姓,向人们讲述卫懿公的悔过之意,这样百姓们才开始慢慢集合起来。这时候狄兵已经杀进了国境,顷刻间接到三次战报。石祁子建议向齐国求助,可是被卫懿公给否定了。因为之前两国有一些过节,而卫国一直没有向齐国赔礼道歉,这次要向人家求助,卫懿公总是有些心虚。

  最后只得拼死一战,况且卫懿公也存在着一些侥幸心理,说不定上天相助还能打个胜仗呢。宁速主动请缨,要求自己率军迎战北狄,让卫懿公留守都城。可是这次卫懿公不糊涂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亲自出征,难以稳定将士们的军心。在出征之前,卫懿公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交给了石祁子,作为代理国政的信物。而后又交给了宁速一支象征军权的箭,命他驻守都城。卫懿公临走发誓,不胜北狄,绝不回城。他将一切交代完毕便率军出征了。大夫渠孔为将,于伯为副将,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

  在迎敌的路上,士兵们都在悄悄地唱着哀歌。卫懿公听不清楚,到了晚上偷偷地去听,才听清了歌词:“鹤食禄,民力耕;鹤乘轩,民操兵。狄锋厉兮不可撄,欲战兮九死而一生!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为此行!”看到人们对自己的怨恨这么深,卫懿公感到非常苦闷。再加上大夫渠孔用法太严,人心更加涣散。

  可是卫军还没有走到边界就遇见了北狄军,只见他们三三两两,十分散漫,一点都没有军人的样子。渠孔见后感到十分得意:“我还以为北狄军有多厉害,原来只是徒有虚名,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乌合之众。”他命人击鼓前进,可是却没想到这不过是敌人的诱兵之计。等到他们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狄军就如潮水般涌现出来,将卫军分割成了三段,令其首尾不能相顾。卫国军队本来就没有多少士气,看到敌人如此凶猛,立刻就弃车而逃了。

  渠孔见事情危急,便建议卫懿公换上便装,换成其他车辆伺机冲出重围。卫懿公此时也心灰意冷,说道:“就这些人能把我救出去?行了,我宁愿一死,来给百姓谢罪!”话刚说完,前队卫兵已经伤亡殆尽,黄夷战死,孔婴齐自知无力救出国君,也自刎而死。最后卫懿公被狄军砍为肉泥,全军俱没。

  所谓玩物而丧志,卫懿公因为爱鹤而亡了国,实在是一大悲哀。其实饲养宠物并不是什么大的过错,可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超过了限度,再好的事都会变成坏事。卫懿公的死只怪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鹤的身上,一个君主对国事全无兴趣,即便没有外敌的入侵,谁能保证不会因为内乱而灭亡呢?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3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8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