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春秋战国 >

战国历史故事5则

时间: 鸿宇2 春秋战国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战国历史故事5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战国历史故事·王翦以逸待劳计

  战国末年的一天,秦王赢政把大将王翦送到灞上后,还要再送爱将一阵。王翦赶忙再次拦住君主的马头。

  “大王,您不要再送了。千里送行终有一别,何况,宫中大臣们都在等着您。”

  “好,老爱卿呵,这次重振我大秦威仪的希望,就寄托在您身上了。上次我没有听您的话,让李信他们出战,吃了败仗,丢了咱秦国的脸。王老爱卿能识大体,顾大局,体谅朕的难处,朕很高兴,很感激。”

  “陛下,您说到哪里去了,为大王开疆拓土,荡平天下,是咱大将的本分事。陛下,请回吧。”

  “老爱卿,那我们就此作别,预祝爱卿马到成功。”

  “多谢大王。”

  王翦与秦王在灞上长揖而别,统率着60 万大军直入楚地。

  “,我们是否要即刻组织进攻。”

  “不,传我的令,全军进入阵地后的首要任务是构筑营垒,然后好好休养。”

  一到达楚国境内,王翦便向部将下达了命令。大军于是就地扎营,高筑营垒,精修工事。

  不久,楚国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来对阵,一日数次地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可是,秦军高悬免战牌数月,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例行的操练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还特地让军需部门从后方调运了大批牛羊到军中。宰杀给官兵们享用。不久,秦军士兵便被养得像一头头健壮的公牛了。

  王翦闭门不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于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胆怯畏敌。

  “不要瞎猜想,王老自有破敌良策。”秦王对王翦充满了信赖。

  果然,不久,前线的捷报传来了。秦军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秦军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休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一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挡,顷刻间便把楚军打得大败。

  战国历史故事·李牧袋怯迷匈奴

  公元前244 年某日清晨,赵国北疆雁门关外,尘土滚滚,旌旗飘扬,鼓角激荡。善征好战的单于统率的15万匈奴骑兵,发起了对中原赵国的掳掠战争。

  “嘿嘿,李牧(?—前228 年)这个懦夫,今天再想把脑袋缩在衣领里高悬免战牌可不成了。”

  “对,今天我们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次用兵总让我们感到碍手碍脚的。”

  “赵军该不会设下埋伏吧。”

  “你也太多虑了,李牧有胆量埋下伏兵,也不可能在前日被我数百骑兵打个大败了。”

  “这倒是的。”

  ....

  单于和部将们骑着战马,一路谈笑着向前进发。前天,他们已派小股部队前往赵营里骚扰,李牧的军队不战自败。匈奴兵不费吹灰之力便抢得百十头牛羊,还劫持了几十名赵兵。

  一连数年中,李牧在雁门关安营扎寨,从不出战。单于认定李牧胆怯畏战,他那几十万驻边守军根本毋须放在眼中。因此今天单于调动精骑15万,从正面发起了对赵军的进攻。

  匈奴前锋部队已攻入李牧大本营了。

  “启禀君主,赵军营中竟无一人。”先锋官赶来向单于报告。

  “嗯、李牧这小子大概早已逃跑了。”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命令部队全速开进。”

  正当匈奴主力部队全部进入赵军阵地之时,忽听军营四周号角齐鸣,喊杀声四起。只见四面八方无数的赵军步骑兵似乎从天而降。

  “啊!我们陷入包围了。快撤!”单于急忙下令撤军。

  可哪里还来得及,过去一向畏敌如虎的李牧军兵,似乎个个变成了雄狮,呐喊着,举着刀剑枪械,像潮水般向匈奴兵冲杀过来。

  一场激烈的厮杀后,单于扔下10 万多个尸首,带着数千人马,丢盔弃甲地逃了回去。

  从此十多年里,匈奴兵再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了。

  原来赵将李牧熟知匈奴兵骄横跋扈的习性,因此,便对匈奴兵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坚守不战,甚至在军中规定:一旦匈奴入侵,全体将士务必回营自保,不得迎战,有敢捉拿匈奴人的处死!久而久之,不用说匈奴人说他胆小如鼠,士兵们也开始埋怨他是畏敌之将。赵王更责怪他无能。但李牧依旧只守不攻,终于引得单于上了钧,打了大胜仗。

  战国历史故事·触龙婉言劝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就遇上了一件很棘手的事:秦国向赵国大举进攻,赵国国力薄弱,难以抵挡,就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大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答应出兵。可是,赵太后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无论怎样都舍不得,秦国攻势又紧,这可怎么办呢?

  左师触龙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赵太后。这时太后刚刚送走了一批来劝说她答应人质的大臣,因为双方发生了争执,她正坐着生闷气呢。赵太后暗中拿定主意,如果这个左师也是来劝她送出长安君的,她一定要当面啐他一脸唾沫,以示自己不答应送儿子去做人质的决心。

  左师好像知道赵太后心思似的,一见面就问暖问寒的,绝口不提长安君的事。接着,左师又向赵太后提出要安排他的小儿子舒祺的工作。希望能编进黑衣卫士的队伍,在保卫王宫中有所贡献。赵太后见左师这样喜爱小儿子,一下子来了兴趣,絮絮叨叨地问道:“左师,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左师挺认真地说:“比你们做母亲的还疼得厉害。”

  赵太后像见到知音一样,彼此有了共同的语言,很动感情地说:“你们男人不了解女人的心,女人疼小儿子才厉害呢!”

  左师敲了一阵边鼓,觉得劝说赵太后己到了火候,于是不露痕迹地把话题引到了长安君,“依我看,你疼女儿燕后就超过了长安君。”

  赵太后连连摇头说:“你搞错了,我疼燕后哪比得上疼长安君呢?”

  左师抓住契机不放:“我记得你送燕后外嫁燕国的时候;你拉着她的手直淌眼泪。以后,你总是祈祷燕后在那里好好地生儿育女,日后继承王位。这不是在为燕后的长远利益打算吗?依我之见,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孩子。”

  赵太后不作声,侧着头听左师说下去:“从现在起,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封侯和继承侯位的,今天已经没有人了。这些人中有一些遇到祸难,本身就灭绝了;祸难来得慢的,就落在他们的子孙身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君王的子孙地位很高,可他们没有建立功勋;待遇丰厚,却没有做出业绩。这种突出的矛盾,就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说到这里,左师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借以观察赵太后的神态。见她频频点头似有所悟,于是又说了下去:“长安君现在的地位够高的了,封给他的土地也够多的了,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你太后赐给他的。只是,太后忽视了一条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给长安君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有一天太后逝世了,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这样看来,你替长安君的打算远远比不上燕后,所以我说你爱长安君不如爱燕后。”

  赵太后已经完全接受了左师的观点,于是轻快地说:“你说得挺有道理的,长安君的事就全部托付给你了。”

  战国历史故事·甘茂巧谏秦武王

  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问哪一个丞相愿意带兵出征。右丞相不同意。左丞相说:“要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才有力量。魏王那里,我可以去做工作。”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议。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说服魏王一起发兵攻韩。可是,他担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动作,到时攻韩不成还会丢了性命。于是派人向秦武王汇报说:“魏王方面的工作已经做通了,我们是不是改变主意不要出兵为好。”

  秦武王得不到要领,亲自赶到息让这个地方,找到甘茂,问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甘茂说:“要战胜韩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要消耗很多财力,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结束战争的。如果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是要前功尽弃吗?”

  “有你主持带兵打仗的一切事务,还担心什么变故呢?”秦武王不以为然地说。

  “有些事情的发展是现在难以预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跟孔子的门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闯祸杀了人,有人去报告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你的儿子曾参杀人啦!’曾母仍旧不相信儿子会杀人。第二个人刚走,第三人又来报告说:“曾参杀人犯了大罪,官府来捕人啦!’这次曾母相信了这个谣言,吓得扔下梭子躲了起来。”“左丞相对寡人讲这个故事,这同出兵夺取韩国又有什么联系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道理很简单,”甘茂解释说,“如果我率领千军万马离开大王身边去攻打韩国,说我坏话的人一定大有人在,万一大王也像曾参母亲那样听信谗言,那么,我的后果可悲不去说他,夺取韩国的大业一定也会付之东流了。”

  秦武王想了想说:“为了让你一心带兵作战,没有后顾之忧,我一定不听别人的闲言碎语,如若不信,可以给你写个凭征。”

  接着,秦武王和甘茂订了一个盟约,就藏在息让。甘茂被拜为大将,领兵五万,先打宜阳城。没有想到五个月都没把城攻下来,右丞相趁机对秦武王说:“甘茂拖延这么长时间,莫非要搞兵变或投降敌人。’“秦武王经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甘茂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写着“息让” 两个字。秦武王拆开一看,知道自己轻信馋言动摇了攻韩的决心,觉得很对不起甘茂。于是增兵五万开赴前线,终于攻下了宜阳城。

  战国历史故事·季梁劝魏王息战

  季梁日夜兼程,向魏国的都城赶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他都不敢停一停步。他必须赶在魏王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之前回到魏国,劝阻魏王不要做这种蠢事。

  当他回到魏国都城,一打听情况,许多大臣都反对攻赵这件事,只是无法劝醒魏王,都在摇头叹气。他们提醒季梁说:“这么多大臣都没有办法改变魏王的主意,你何必去自讨苦吃呢?”

  季梁早把个人得失甚至生命都置之脑后,直向王宫奔去。魏王看见季梁大汗淋漓地走进宫中,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就要他静下心来慢慢地说。  “我这次外出遇见一个很奇怪的人。”季梁告诉魏王说。

  “这个人怪在什么地方呢?”魏王这几天被大臣们反对发兵攻打赵国的事搅得昏头转向,听见说遇到怪人,感到很新鲜,催着季梁说下去。  “事情是这样的,”季梁接着说,“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坐在马车上的人,正往北方赶路,我问他到哪里去呀?他回答说要到楚国去。我告诉他楚国在南方,怎么往北走呢?他不以为然地说:”你不用担心,我的马跑得快极了。‘我又劝告他说:“马跑得快又有什么用呢?你是方向搞反了!’他依然十分自信,说:”你瞎嚷嚷什么呀?我有很充足的路费,我的车夫有很娴熟的驾驭技术,何愁走不到楚国呢?‘我知道再劝也没用,叹了口气说:“可惜你把好车好马用歪了,你这样走下去,离楚国不是越来越远了吗?’那个人不再答话,驾着车还是向北方飞驰而去。”“真是一个怪人!”魏王感慨地说。

  “这个人能不能走到楚国,这不用我们担心。”季梁不失时机地转换了话题,“可是如今大王要发兵攻打赵国,却直接关系到我们魏国的成败得失。大王依仗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就无缘无故地去攻打赵国,借以扩张魏国的领土,成就霸主之业。可是,这样不明智的行动必然遭到赵国和天下人民的强烈反对,那么,大王要做天下霸主又怎能够得到呢?这种举动越多,离大王的目的地就越远,这同驾车向北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魏王听了季梁的话,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发雷霆,而是夸奖季梁说得很有道理,当即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战国历史故事5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