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伟人事迹 >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

时间: 金浪 伟人事迹

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你是否在寻找“航天伟人事迹材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篇1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篇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篇3

人物简介:任新民(1915.12.05-20__.02.12),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1915年12月5日生于安徽宁国。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后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__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和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国防部五院总体室主任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等。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人物简介:黄纬禄(1916.12.18-20__.11.23),自动控制专家。1916年12月18日生于安徽芜湖。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二院技术总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__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

1957年后主持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试制及改型设计,解决了远程多级火箭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主持研制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设计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发射等系列关键技术。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篇4

人物简介:屠守锷(1917.12.05-20__.12.15),火箭总体设计专家。1917年12月5日生于浙江吴兴。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__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曾任西南联大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航空学院教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室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和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顾问等。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参加地空导弹初期试制,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任总设计师;研制洲际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任总设计师。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篇5

历生死考验而不辞。追梦之路,从来不缺少挫折与挑战,甚至要经历生死考验。

20__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踏上飞天之旅。他们花费近两天时间完成了在轨准备工作,9月27日,翟志刚打开了飞船舱门,在太空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成为世界上第354个出舱行走的航天员。

突然,轨道舱里响起急促的警报:“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声音被设置为女中音,在天地两端听来却惊心动魄。翟志刚事后回忆,当时觉得自己的头发一下竖了起来。

值守在返回舱里的景海鹏一面检查系统,一面跟刘伯明判断排障,同时向地面发出了报告。

刘伯明一时也搞不清状况,但他做了决定。在地面飞控大厅里,工作人员听到了航天员的对话:

刘伯明:坚持,反正任务我们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按计划,翟志刚出舱后要先把固定在舱外的一件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取回舱内,而刘伯明调整了步骤,直接将国旗递了出去。通过电视信号,全世界观众见证了这面由科技人员绣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经确认,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误报。返回后,三名航天员道出了当时的想法:“如果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吧。”

从杨利伟只身探天到景海鹏三上太空,17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等一系列重大跨越。20__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推进至“空间站时代”,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已启动。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__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建造。同时,这也是一个持有合作和开放态度的人类太空之家。

20__年1月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11名曾经出征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在北京航天城重温入队誓词,表达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拼搏奋进的信心斗志:“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通往星辰大海,尚在征程之上。

航天伟人事迹材料篇6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凌晨发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表示,不到一个月前,中国欢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凯旋,16日凌晨,中国将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这不仅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太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称,15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相关情况,神舟13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6次飞行任务是该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我想说的是,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了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方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

赵立坚称,可以注意到这一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与神舟十二号相比,在成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们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我们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让我们共同祝愿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