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素材 > 名人故事 >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

时间: 金浪 名人故事

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作家,泛指以文化创作为业,以写作为主的文学创作工作者,也指文学领域有盛名成就的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篇1

郑渊洁是个怪人。

20多年来,郑渊洁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7000万册。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童话作家。无论世俗的金钱标准,还是事业标准,他都站在“成功人士”之列。然而,当年他拒绝了高考。他的儿子也是一样。

郑渊洁22岁那年,国家恢复了高考。那些想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去参加高考。郑渊洁当时有个女朋友,女朋友的父母要求他也去高考,郑渊洁死活不肯,女朋友因此跟他分手了。

“考试是我的弱项,所以我特别怕考试。恢复高考那年,我已经从部队复员,当了工人。我从小考试就不行,我记不住要考的内容。我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爱走神。比如我小时候,老师说水的事,我就会想到鲸了,接着我就想到一头鲸把一条船吃到肚子里去了,接着我就想到一个小女孩被鲸吞到肚子变成什么……就这样越想越远。等到该交卷了,我还没答完呢。我的女友要求我去参加高考的时候,我跟她说,我不去。她问为什么,我说那是自取其辱——我肯定是全国的负状元。”

娶妻生子,一直就是郑渊洁的梦想。没有什么事情比与女朋友的“分手事件”更能打击他了。郑渊洁从此发誓绝不参加高考,并且还要混出个人样来,让前女友的家人看看。

怎么才能不用通过高考也能获得人生成功呢?郑渊洁就坐那儿想,想的结果是——写作。因为小时候的一次命题作文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是全天下孩子中,作文写得最好的一个。“那次老师出的作文题是《我长大了干什么?》,别的同学写的都是远大理想,我当时想选一个很极端的职业,写我长大了当掏粪工人。老师一看,觉得这孩子有思想,就把我这篇推荐到《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刊》上了”。

从此以后,郑渊洁就感觉谁的作文都写不过他,开始喜欢上了写作。

郑渊洁拒绝高考,他的儿子也没有经历过高考。郑渊洁甚至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校受教育,他亲自编写了50万字的教材,自己给孩子上课。前些年北京某报招聘的时候,他的儿子郑亚旗开着宝马跑车去应聘。郑亚旗对当时负责招考的总编辑说:“工资好说,只要能给我个车位就行。”这事在北京的传媒圈传为趣谈。

有趣的是,也许是由于逆反心理,郑渊洁的小女儿却因为喜欢学校而上了学。对此郑渊洁说,要是将来女儿参加高考,他也会和别的考生父母一样:“等闺女高考的时候,我就在在考场外等着,手里拎着一桶王八汤。”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篇2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着名童话作家,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丹麦中部富恩岛上的小镇奥登塞。

安徒生的家庭贫困不堪。父亲是个鞋匠,生意清淡,母亲靠为人洗衣服挣点钱贴补家用。一家人常常为了生计问题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贫困和孤寂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父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他对儿子说:“我的命苦,没有捞到念书的机会,你一定要有志气,要争取学些文化,使自己成为有知识的人。”

父亲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忘掉对儿子的启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张用棺材架改装的床和安徒生晚间用来睡觉的一条凳子。但父亲却为儿子布置了一个艺术的环境: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装饰品,框子上摆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还有一个矮书桌,上面放有书籍和歌谱,门上贴着一幅风景画。父亲常在劳动之余抽时间陪安徒生玩。为了排解儿子的寂寞,常常给他讲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传说。

有时,为了调节一下气氛,父亲还特地给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麦着名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朗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章节。这些剧本里的故事启发了安徒生,他经常把大人们讲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设想演绎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个戏剧导演,他把橱窗上父亲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剧中人物,做各种戏剧表演。他还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编木偶戏。为了扩大他的精神世界,父亲带他外出观察各种人物神态及行为举止。他看到在这个世界里活动着生意人、手艺人、店员、乞丐、贵族、地主、市长和牧师。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之间生活水平相差那么大。

18冬天,安徒生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孤单的安徒生白天独自呆在家里玩木偶戏,有时也到一个同情他的邻居家玩一会儿。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诗人”这个名词。主人知道他喜欢演戏,偶尔也给他谈起一些他未听说过的剧作家和剧本的名字,这更激起了他对戏剧的想象。

14岁那年,哥本哈根皇家歌剧院有个剧团到奥登塞来演出。安徒生跟一个散发节目单的人交上朋友,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后台的一个角落偷偷看戏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决心要当一名艺术家。

189月5日,安徒生拒绝了母亲要他到一个裁缝店里当学徒的安排,只身来到哥本哈根。历经多次碰壁,当演员的希望成为泡影。后来,经皇家剧院负责人拉贝尔安排,他阅读了不少着名诗人和作家的作品,写了很多诗作和剧本。此后,便进入了创作旺盛期。

182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书《阿马格岛漫游记》,上演了第一个剧本《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从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两年的1873年止,安徒生致力於童话创作。他的童话作品客观存在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人们称他是“世界童话之王”。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篇3

作家名人幽默故事之作家篇 贝尔拉的幽默故事

贝尔拉是法国著名的剧作家。有一次,他到一家第一流的餐馆进餐,侍者送来汤后,贝尔拉说:“我不能用这种汤。”这家餐馆是以礼貌待客而著称的,侍者走过来道歉后又把汤端走,然后送上菜单。贝尔拉另要了一个汤,当送上汤来时,贝尔拉又说:“我不能吃这种汤。”这一下侍者慌了,忙去告诉经理,经理来向贝尔拉说:“先生,你对刚才要过的汤有什么意见吗?那两种汤很多顾客都赞不绝口呢!”贝尔拉说:“我也是同样的看法,不过我不能吃它。”经理问:“那为什么呢?”贝尔拉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 “因为没有汤匙。”

又有一次,贝尔拉出外旅行,坐在头等车厢里吸烟。一位旅客不礼貌地干涉他,他反驳那位旅客的不礼貌,仍毫不理睬地继续吸烟。那位旅客气极了,便把列车长找来了。车长说:“你怎么在车厢吸烟,还不接受劝告呢?” 贝尔拉仍若无其事地吸着烟,慢吞吞地对车长说:“别的暂且不说,请车长先查一下他的票!”当那位旅客忸怩的掏出他的票时,竟是一张二等的,于是被立刻请到二等车厢去了。待车长走后,同车的人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那位旅客的车票是二等的呢?”贝尔拉得意地说:

“很简单,我从他玻璃衣服袋子里看见,他的车票颜色和我的一样呢!”

作家名人幽默故事之名人篇 周恩来外交风云之背叛

有一次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恩来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恩来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赫鲁晓夫的言外之意是指周恩来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没想到周恩来却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一句巧妙的回答立刻转变了局面,而且反击有力,让赫鲁晓夫很是难堪。

作家名人幽默故事之名人篇 奥巴马妙化尴尬,智解窘境

因为人群拥挤,19岁的女大学生泽尔贝斯不小心将酸奶洒在了奥巴马的裤子上。正在演讲的奥巴马遭遇这一意外,并未动怒,而是幽默地说:“哦,看,你泼中了,你泼中了!我开玩笑的,没关系。谁有纸巾?这是谁的酸奶?你把酸奶洒到总统身上,这下有故事可讲了。”随后,奥巴马接过随从人员递上的纸巾,弯腰擦拭。站在一旁的泽尔贝斯非常尴尬,连忙道歉说:“真对不起,酸奶是我不小心洒到您身上的,希望您能接受我的道歉。”奥巴马随即又调侃道:“我知道你见了总统,非常激动、兴奋,就把酸奶洒到我身上了,或者你本意是想洒到特勤局人员身上的。因为他们在看着你。”同学们哈哈大笑。

奥巴马的一席话,不仅巧妙地为自己化解了尴尬,也解除了泽尔贝斯的窘境。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篇4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农业落后的问题上。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仅大云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竹子三万竿,种菜百畦。他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灭的功勋。

此外,这位柳刺史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水井: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凿井获得成功,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利民好事。从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过的余生最后的风雨四年里,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才华和心血,为当地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著名作家的名人故事篇5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

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不错,您说得很对。”诗人回答。

“那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

“那当然!”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3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