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关于清政府军舰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传言:清政府买的军舰竟变成了外国水师,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清政府军舰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关于清政府军舰的趣闻:

  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咄咄怪事。中国清政府花银子购买军舰,让英国人担任了舰队司令,并且中国人不得过问舰队事务的"阿斯本舰队"事件,就是其中之一大怪事儿。要说清楚这件怪事儿,还要从林则徐谈起。明朝时,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还是很强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心里没有国家的"武魂"能行吗?肯定不行!中国海上武装力量从什么时候弱的?从清军入关后弱的。以"骑射"得天下、水军薄弱的清王朝,为应付南明王朝的海上反击,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坚壁清野政策,以至于中国海上武装力量日渐荒废。而在这时候,西方的机器制造技术带动的战舰与枪炮制造业开始突飞猛进。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罗尔·阿美士德"号军舰到中国附近海面进行航道测量。发现清军中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的战舰仍旧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而且全部是旧式土炮。于是,英国人断言,"即便是1000艘舰艇组成的中国舰队,也打不过我们的一艘战舰"。1835年,东印度公司曾经写信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建议政府:"只需1艘主力舰、2艘大巡洋舰、6艘三等军舰、34艘武装轮船和600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帕麦斯顿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在中国问题上,这个人很坏。他曾说:"对于中国这样半开化的政府,每隔8——10年揍它一顿,才能使他们老老实实。口头警告是没有效果的,他们很少注意语言,在他们接受意见之前,不仅要看到手杖,而且要让手杖打到他们的肩膀上。"帕麦斯顿的政策直接导致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爆发。不过,话说回来了,英国之所以敢于从那么远的距离跑到中国打仗,还正是摸到了中国的海上力量薄弱的"要穴"。

  对于中国海上力量的薄弱问题,当时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他刚到广州就看到了外国的"船坚炮利"。甚至想办法专门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战舰。林则徐这个人了不得。用现代的话讲,这个人爱国不迂腐,能够跟随世界潮流,认准的事儿,就干到底。他认为,要想战胜外国侵略者,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发配新疆的途中,他说"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1850年,林则徐在广东潮州病逝。但是,他的"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的观点,却被清政府采纳了。1856年,清政府准备洋船洋炮装备自己的水师。后来,由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停止执行装备新式舰艇的计划。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机构——各国事务衙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外交部。这时,各个列强国家认为,要想更好的谋求在中国的利益,还是和清政府打交道好。可是,中国当时正发生一件大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作为对清政府割让中国权益的回报,各列强答应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时,太平天国有一名将叫忠王李秀成,这个人非同了得,他是太平天国后期作战的灵魂之一。李秀成在1860年3月19日攻克了杭州、宁波等地,并继续向上海推进。这时,咸丰皇帝刚死,6岁的小皇帝刚刚继位,慈禧太后年轻守寡,还没有掌握中央大权。主持清政府内外事务的只有一个人。

  帕麦斯顿简介:

  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子爵第三HenryJohnTemple LordPalmerston,1784~1865 一译巴麦尊。英国首相(1855~1858,1859~1865)。英格兰第二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帝国主义者。原为托利党人,后成为辉格党人。三度担任外交大臣(1830~1834,1835~1841,1846~1851)。奉行内部保守、对外扩张政策。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挑起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争夺地盘;镇压印度民族起义;美国南北战争时,支持南方奴隶主集团。

  帕麦斯顿制订对华侵略政策,开始于1833年底。他给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的两道训令是:开辟商埠;推销鸦片;获得军事据点。1839年9月底,接到义律有关林则徐禁烟的报告,他当即表示,对付中国的惟一办法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他说:"应当不仅使中国人见到大棒,而且还要先让他们在背上尝到它的滋味,然后他们才会向那个能够说服他们的唯一论据--大棒论据低头。"10月,帕麦斯顿根据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英国烟贩们的报告,在内阁会议上,排除众议,力主即刻派出军舰封锁中国沿海。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抵达天津白河后,递交了帕麦斯顿给清政府的照会,提出了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迫使清政府订立了包括割让香港在内的《穿鼻草约》。但是,帕麦斯顿认为这个条约所得权益太少,遂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在璞鼎查上任之前,帕麦斯顿给了他一个详细训令,声言:"为了维持两国间持久的真诚谅解起见,中国政府把鸦片贸易置于一个正常合法的地位,是极关重要的。"1842年8月29日,璞鼎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以后的十多年中,英国对华的经济渗透仍不能满足资本家的贪婪要求。登上首相宝座之后,帕麦斯顿决定以武力支持修约,增进在华特权。亚罗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他任命埃尔金伯爵为全权专使,率军向中国进发。1859年,英法两国在大沽战败。帕麦斯顿写信给外交大臣罗素说:"我们要派一支陆海军攻占北京,赶走中国皇帝,把我们的全权使节驻扎在那里,这是最适当的措施。"1860年,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到六十年代,英国已操纵了中国大约全部进口的4/5和出口的3/5。这样,帕麦斯顿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英国资产阶级在远东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评论帕麦斯顿政府时说:" 战争已变成帕麦斯顿独裁的生命攸关的条件"." 他站在教士和鸦片走私商中间" ," 跟圣洁的主教和邪恶的鸦片走私商在一起的,还有大茶商,他们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从事鸦片贸易,因此热衷于取消与中国签订的现行条约。"

  在亚洲,帕麦斯顿的政策也是积极的,总的看起来是成功的;波斯人在战争中被打败,中国人也遭到挫折。英国选民剥夺了剥夺了布莱特和科布登在议会的席位,以表示对首相的赞许。沙夫茨伯里勋爵说:"帕麦斯顿的名望高极了。"1857年发生印度兵变时,帕麦斯顿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冷静地处理了这场危机。而性质不同的另一场危机却使他下了台。

1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