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唐朝安禄山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蠢笨如猪安禄山为何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唐朝安禄山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唐朝安禄山的趣闻:

  唐玄宗时期的胡人部落,在大唐官员们看来,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而安禄山也看到,就算是最强大的胡人部落酋长,见到了大唐的刺史大人,也要屈膝下跪。安禄山渐渐的,就不甘心委屈在胡人部落当中,他希望自己能够到大唐为官。

  有一次,有一个胡人富商带着一千多只羊到集市上交易,可是没有给安禄山交够保护费,安禄山就不允许他进行交易。那个富商也挺倔强,并不怕安禄山,宁可不交易,也不给安禄山交钱。安禄山很生气,就带着十来个手下,在晚上的时候突然冲到富商的大帐中,想要杀死富商,劫走一千来只羊。可安禄山万万没想到,一闯入大帐,竟然看到范阳节度使张守圭大人坐在中间,一百多名武士拿着弓箭对准安禄山。

  原来,范阳节度使多次接到商户投诉,说在朝廷和胡人交易的路上,经常会发生抢劫。当时的“互市”,可并非是一个乡,一个村那种小小的集市,而是各个部落之间,大唐和胡人之间,进行大规模交易的场所。大唐向胡人贩卖铁器,丝绸,而胡人向大唐贩卖马匹。最近一段时间,互市不稳定,朝廷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购买到足够数量的战马了。张守圭大人于是派手下心腹扮作商人,引蛇出洞,果然就引来了安禄山。

  于是,张守圭命人把胆敢破坏朝廷互市的安禄山推出去斩首。安禄山看到情况不对,赶忙大叫:“张大人难道不想消灭祸乱边疆的奚族和契丹吗?为什么要杀掉能够为国出力的勇士呢!”

  一句话说到了范阳节度使张守圭的心坎上。互市虽然重要,但那只是癣疥之患,毕竟大唐的铁器、丝绸对胡人也同样具有吸引力。而奚族和契丹两大部落在最近的四五十年日渐强大,已经占据了现在东北、外蒙的许多地区,甚至经常派军队进攻大唐边郡,劫掠人口,杀害百姓。可是说奚族、契丹不除,大唐边患就永无宁日。

  张守圭急忙下令召回安禄山。张守圭免除安禄山的罪过,让安禄山在自己手下担任军官,当时有一个名臣叫做“捉生将”。捉生将主要负责从敌人驻地抓回一两个俘虏,交给审查,了解敌情。在担任捉生将的时候,安禄山遇见了自己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知音——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一见如故,互相倾心。安禄山欣赏史思明的骁勇,而史思明敬佩安禄山多谋,两个人成为最佳拍档。

  有一次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带着一个亲兵出外巡查,忽然遇上了契丹一个百夫长带着四十多个人。安禄山急忙调转马头往后就跑,契丹起兵快马追赶。可是安禄山没有直接跑回大营,因为答应路途遥远,直接走回去,难保半路三被敌人追赶上。安禄山带着契丹骑兵走入了一座山谷。爬山越岭的安禄山很在行,而最为关键的,是在爬山的时候,契丹起兵和安禄山他们一样,都必须下马来步行,走着走着,四十个骑兵就走散了。安禄山、史思明躲在暗处杀了二十多人,俘虏了十来个人,然后带着这些俘虏回到范阳军营。安禄山四个人竟然大败契丹四十人,或杀或擒,无一人漏网,消息传开,整个范阳都轰动了。

  节度使张守圭大人非常高兴,立刻提拔安禄山为牙将,负责率领自己身边最为精锐的护卫营。安禄山带着几百人,每次作战的时候都冲杀在最前沿,没有不取得大胜的。张守圭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张守圭很高兴,就认安禄山为自己的养子,提升安禄山为左骑卫。安禄山渐渐成为整个范阳地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安禄山简介: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旧唐书》:天地否闭,反逆乱常。禄山犯阙,朱泚称皇。贼巢陵突,群竖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

  《新唐书》:禄山、思明兴夷奴饿俘,假天子恩幸,遂乱天下。彼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贼杀其父,事之好还,天道固然。然生民厄会,必假手于人者,故二贼暴兴而亟灭。张谓讥刘裕"近希曹、马,远弃桓、文,祸徒及于两朝,福未盈于三载,八叶传其世嗣,六君不以寿终,天之报施,其明验乎!"杜牧谓:"相工称随文帝当为帝者,后篡窃果得之。周末,杨氏为作八柱国,公侯相袭久矣,一旦以男子偷窃位号,不三二十年,壮老婴儿皆不得其死。彼知相法者,当曰此必为杨氏之祸,乃可为善相人。"张、杜确论,至今多称诵之。如禄山、思明,希刘裕、杨坚而不至者,是以著其论。

1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