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武则天的秘史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徐茂公帮武则天上位,却被武则天从墓中拖出挫骨扬灰,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武则天的秘史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武则天的秘史趣闻: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盗墓是那些急需用钱的人才会干的勾当。哪个富豪大佬没事爱干这些有损道德的事情?但是你这样想就错了。众所周知的女皇武则天,的确是与众不同。不仅在宫中养着男宠,而且偏偏就爱没事盗个墓啥的,把这种行当当成了她的一种业余爱好。

  不过这位业余爱好者对于这份职业的痴迷可谓是千古第一人啊!瓦岗寨的军师徐茂公,高宗李治的宰相郝处俊,死后都不得安宁。被这位狠角色从墓中拖出挫骨扬灰,真是令人发指。那么她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她是为了报复这些人,破坏人家的风水,也有的人说她是通过这种做法来震慑那些对她统治抱有不满态度的人。据说在她小的时候,一个算命先生对她的父母曾经说过:“日后当为天下主”(如有兴趣可以看看《袁天罡为何见了幼年的武则天,瞬间脸色吓煞白?看他说的这句话!》一文,里面详细讲述了武则天在幼年之时,唐初著名相士袁天罡对她神奇的预测,让现在的我们都会感觉玄乎异常!)看来她从小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强势、不可一世的女强人……

  谈到她,大家都会说她是个狠角色,是女强人。确实,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的环境中,一个女人要想得到她所想要的名与利,只能下狠心,用狠手段才能达到个人目的。如果只是不断地取悦男人,就没有办法将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说她能够做到那个份儿上,就说明她不是一般的狠角色。她的这种盗墓模式是中国古代盗墓中的典型,不仅仅侮辱死者本身,还要将他们的已经死去的亲属也从墓中拖出来。族人死后也不能避免这样的厄运,被拖出尸体来行刑,用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极端手段来侮辱尸体,来达到自己惩戒他人的目的。

  她上台之后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其中就包括徐茂公的孙子在扬州起兵造反。她眼里哪能容得下这等事情,将他的一切官衔予以剥夺,并且将他父亲和祖父所享受的哀荣也一并撤销,收回赐给他们家的皇姓。她一边派兵前去镇压叛军,一边派兵将徐敬业家的祖坟挖开。史书上对这段历史记载的很模糊,寥寥几笔就带过了。大概就是说出兵三十余万人前去平定叛乱,将叛贼首领的祖坟挖开以示惩戒。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掘徐茂公的坟墓一定是相当悲惨的,武则天命令将陪葬在皇陵旁边的徐茂公墓掘开,将先皇御赐的棺材劈裂,把他的尸体从里面拖出来。这时距离他去世已经十五年了,虽然时间不算短了。但是他活了八十多岁,身体里的水分本来就很少了,尸体腐烂状况还不是很严重,就如同几天前去世的人一样。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他的尸体居然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他们将这些情况上报给了武则天,她听说此事后就命令将其尸体烧成灰烬,扬掉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入土为安是最为完美的一生。所以古人对墓地的选择也相当重视,尽管徐茂公生前想尽办法请各种各样的风水大师给他挑选好的墓地,但是死后还是避免不了被挫骨扬灰的厄运。从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他死后遭受的这一切其实都与墓地没有丝毫的关系,是由于他孙子起兵造反而造成的。当初他都没有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哪想到自己的孙子在自己死后却起兵造反,让他死后也不得安宁。当初皇上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常常召见他们商量立后之事,他总是称病不去。本着局外人的态度暗中看着这件事情,直到后来他暗中觐见皇上,并且让皇上摈弃那些老臣的看法。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家务事,不要听其他人的意见。皇上这才拿定了主意,力排众议将武则天立为了皇后。

  从这件事看来,他不仅没有阻止立武则天为后,反而还在暗中帮助了一把。武则天却在他死后仅仅因为他的孙子造反就将他的所有殊荣剥夺,还不让他入土为安。这样看来,武则天确实是极为不厚道的。

  总的来说,她用各种铁腕手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政权。用盗墓这类手段来震慑与自己作对的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从各方面看来,她能在古代那种男尊女卑的环境中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代女皇,绝不仅仅是她能够得到皇上宠幸那么简单。

  武则天的简介: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照,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太上皇。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娘。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