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沙僧的秘史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事实上一直不甘心人后的卷帘大将沙僧,为何愿意做三师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沙僧的秘史趣闻,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沙僧的秘史趣闻:

  古时候形容宰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宰相贵为首辅,尚有下属之份,况乎芸芸众生?每一个头头都是从下属升迁而来,每一个头头的上头都有或多或少的头头,本身也是下属,这或许就是官场之宿命。

  如何做下属,窃以为需要向《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借鉴几招。

  小说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可以看做是沙僧再次步入“仕途”的前奏。工作分配问题,是早已安排了的,职位高低问题,是早已设定了的,别奢望做师兄,资历这个东西,不宜提倡,但是赶上了还真没辙。在这个桥段里,沙僧的诸多表现,似并非不甘于人下,而是意在证明点什么。

  对新单位的识别,观世音曾有明示,“取经人”这个招牌比较抢眼,留意过往僧侣即可。然则沙僧初见师父师兄,“奔上岸来,径抢唐僧”。联系到后来的他是那么的老成持重,此举甚是突兀。

  跟猪八戒酣斗三次,累计数个时辰,相当从容,可是每当孙悟空上前助战,他却唯有躲闪,钻进河里,有些意味深长。观世音派出木叉,将沙僧扶上马又送了一程。当木叉前来说明情况,他还在拿腔捏调,“取经人却在那里?”指着孙悟空道:“这个主子,是他的帮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

  再回头看自我介绍那一段,跟数来宝似的,从闯荡江湖、拜师学艺、入朝为官的种种成功、荣耀和富贵,到犯罪挨贬、流放生活的种种失意和沦落,絮絮叨叨五百多字,不可谓不详细,对猪弹琴,如此不厌其烦,又作何解?

  初入仕途者不妨琢磨琢磨。所谓“付出是下属吃饭的金碗”,那是上岗后的事儿,上岗前呢?争取印象分,大概没坏处。

  很显然,沙僧对新单位的人事及现实环境是做过充分研究并有了明确判断的,定位比较准,重点是猪八戒。他知道该表现什么,怎么去表现,创造了有利于自己的机会,水下功夫,让孙悟空自愧不如,武艺对决,与猪八戒平分秋色,恰如其分的告诉了几位上司尤其是德行不佳的猪八戒:我不是滥竽充数的怂包,也有过辉煌的履历,我有能力有资格成为你们的好下属好帮手!

  争取印象分,是下属获得信任、展望前程的铺垫。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下属的印象分之于上司,如骑者,似运道,有心人努力者,才能获之,不是有那么句歌词嘛,这个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妙悟不在多言,善学者还需把握规律。

  沙僧认师前,“整一整黄锦直裰”。

  注意,这个礼仪动作,当初猪八戒是没有的,高下立判。

  在古代,循守礼节,既是规则,又是原则,容不得半点马虎。小说中,沙僧重视此类细节的描绘非常多,关乎原则性矛盾时,譬如猪八戒经常闹散伙,他是绝不让步、公开指责的,而对那些非原则性矛盾,譬如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取笑争吵,他却总是不置可否,甚至有时还参与,真正做到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树立了一个好下属的典范。

  认师仪式完毕,等于“仕途”开始,沙僧的表现欲突然化为乌有。八戒的话很不好听:“你这脓包,怎的早不皈依,只管要与我打?是何说话!”沙僧装聋作哑不搭腔;孙悟空在一旁打圆场:“兄弟,你莫怪他,还是我们不曾说出取经的事样与姓名耳。”他仍然装没听见。

  这叫什么?叫收敛锋芒。

  他也许意识到,身为下属,进入新的工作环境,不能急于表现、针锋相对了。弱敌不轻,强敌不畏,那是打仗;跟自己的上司同事,可不能得理不让、头头是道,那样做的话,很容易被认为是鸡鸣狗盗。

  他也许意识到,身为下属,收敛锋芒,还有利于创造和谐的环境,于人于己,均大有裨益。事实上,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之好,为读者所公认,小说中不乏其积极维系取经队伍和睦的例子。

  做人与做官有时虽然不能合拍,但大多时间是一致的,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好比一份无字的考卷,答案写在别人对你的态度中,而别人的态度又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官方读物中也常有“以人民之心为心,方得人民之心”的说法,角度不同,道理一致。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

  屁股坐歪了会断送前途,对工作百弊而无一利。沙僧用自己的坚认不拔,不求回报地服务着取经团队,此谓谋全局之正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能从全局考虑者,能为团队谋福者,自然为同事所善待。

  沙僧对自己的下属定位,在本桥段中已然可以得到很全面的折射了,特别是上岗之后。比如听领导的话,长老道:“你果肯诚心皈依吾教么?”悟净道:“弟子向蒙菩萨教化,指河为姓,与我起了法名,唤做沙悟净,岂有不从师父之理!”孙悟空可没这么乖过;比如他很勤快,也沉静忠诚,“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不像八戒毛病太多,贪吃贪睡还不断抱怨。

  到底还是师父眼毒,评价最为深刻,“三藏见他行礼,真象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

  何谓“和尚家风”?用佛家术语来说,就是“本性无所挂碍”,自然流露,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这体现了沙僧的日常修炼与持之以恒的自律,与自我介绍中的食人狂魔形象无法嵌合,但我相信唐僧的眼光。

  “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曲?!”后来白马西去,沙僧一路上秉承此风,坦坦荡荡,不似八戒那样常常进退失据。

  下属入职前后的处事方法(也包括才气),如果得体且合乎规律的话,可以称之为“道”;但是从发展层面看,做一个称职的让领导放心的下属,光有方法是不行的,还需要“德”的支持,比如工作积极、不执拗、不贪婪、遵守规则和服从原则等等,毋庸置疑,沙僧两方面都很出彩。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下属,着眼于“道”与“德”,去梳理沙僧这个文史集合体,应该说,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进一步总结,不外乎三点。

  一曰淡泊明志,修德正心。搞清楚自己为何入仕,入仕该干什么等问题,志趣健康了,心态摆正了,一辈子在基层也能干出成绩。

  二曰节制欲望,防患未然。《菜根谭》有言:“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此一方面,悟空、八戒都走过弯路,独沙僧未入其障,近乎于廉。

  三曰无私尽职,任劳任怨。在什么位置干什么活儿,下属不下属的不重要,对得起那份俸禄最重要。古人强调的“居官不为子民,如衣冠盗。”虽然刻薄了些,但是在其位谋其政之道理是不虚的。

  相关资料介绍: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杀人吃人为业。成为唐僧徒弟之后与师傅、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原著小说中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宝杖。

  沙悟净,为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的《西游记》中人物角色,在书中也称土母、刀圭,五行属土,俗称沙和尚、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唐玄奘西天拜佛求经。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个性不鲜明的他戏份不多,但他是《西游记》里不能缺少的人物。因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没有他的取经之路,互不服气的孙、猪二人的争吵会把那个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没等妖怪来袭,唐僧就先被两个徒弟气吐血了!尽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广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们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平和,发出一声赞叹:憨厚的人是最可爱的!

  分析沙僧形象的论文以张静二(1983)《论沙僧》(辑入刘世德编《国古典小说研究》)比较全面。张静二认为,在史实上沙僧"似有蛛丝马迹可寻;在文学作品里,则由绚烂的深沙神,变成了沉默的苦行僧。"谓沙僧:"相貌相当清晰,地位相当重要,而个性相当分明。"沙僧在取经途中表现了合作、顺从与随和的态度,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 从另个角度看,后来的"和事佬"角色,与初出场时凶相毕露,曾经两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称。显然,在故事发展中,使沙僧的凶猛品性被改变了。

  沙和尚一度曾在项下挂了九个骷髅头。这九个骷髅头,据说是路过这里的九个取经人的头颅,也是在这河上唯一沉不下去的东西,所以,沙和尚一直把这九个骷髅头戴在身上。

  它们留了下来。后来,这九个骷髅头和木吒拿来的葫芦一起,化作一只法船,帮助唐僧等人顺利地渡过了八百里流沙河。为什么是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头?我想,或许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九"和一个"经",加在一起,不正是个"久经"的意思吗?我们常说一个词汇:久经考验。沙和尚的人性不就是需要久经考验,才能最终修炼到不受外界影响吗?

  有不少人认为小说作者未能赋予沙和尚更鲜明的形象。

  赵天池(1983)《西游记探微》引张易克的话说:"沙僧确实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沙僧的调和通常是表现在止争与顺从两方面。"止争是止息悟空与八戒、唐僧之争,"以和为尚";凝聚则体现在比其它三人专一,除了七十六回因误会悟空已死,"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外,沙和尚从不说散伙一类的话。四十回连悟空也想散伙,反而沙僧劝大家不要散伙,意志十分坚强。他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 三十回黄袍怪疑心浑家百花羞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就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

  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说起经历,这才救了公主一命。这情节既显示沙僧的急智,也体现他为他人着想,不欲恩将仇报之精神。

  张静二说,文评家看待沙僧有三种类型:三藏型的对他无所置评;悟空型的说他和顺、忠厚;八戒型的指他柔懦、没有个性、尸位素餐。我们以为这正反映了沙僧的形象并不鲜明突出。

  沙僧原先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这个职位在天庭是非常尴尬的,究其职责也只是为玉皇大帝进出门的时候掀门帘一类的工作。这个工作一方面说明了天宫中人浮于事,一方面也说明了沙僧一直在天宫中不得志。至少从他一路跟随唐僧取经和占流沙河为王的实际来看,他在天宫中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位子。这也是他为什么在打碎了玉帝的琉璃盏及被贬下界的原因。琉璃盏在天宫想不过是一件普通器物,但卷帘大将却因失手打破一个酒杯就遭天谴,未免有些说不过去。打碎一个酒杯和打碎夜明珠(白龙马)、调戏嫦娥(猪八戒)竟然一个罪名,这不得不说时玉皇大帝早已经想废掉这个"卷帘大将"。因此,原本踌躇满志的卷帘大将没有受到天庭重用下界为妖就能说得通了。当他一心向善,又深得观音和唐僧的赏识(毕竟一路上唐僧只收了三个徒弟),因此沙悟净才知恩图报,为修正果一路上对唐僧忠心耿耿。

  因此,如果说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角色,沙僧则是一个略带忧伤的悲情人物了。这样一个人物成为《西游记》这样一部奇幻文学的主角,他的笔墨分量自然要比另外几位主角轻了不少。

1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