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清末关于裙子的奇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据传,清末时期,凡是丈夫健在的正室夫人才能穿红裙,这是为何?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清末关于裙子的奇闻,看完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清末关于裙子的奇闻:

  裙子是当今许多女子极其钟爱的服装,就裙子的功用来说,古代的裙子和现在的裙子有不小的差别。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

  古人对于女子的下体有着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并强调女子以裙子遮掩下体,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轻薄和无耻。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女子,只要结婚成家,就要经常规规矩矩地穿着整齐的裙子,即使在家里也要如此。如果客人来访,遇到主妇没有穿裙子,就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和失礼,传扬出去会遭到耻笑和白眼。女子在家里一般都穿黑颜色的裙子,其样式以褶裥裙为多。当时,对于裙幅的数量也很有讲究,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

  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月华裙是一种色彩缤纷的裙子,仿佛月华一般动人心弦,而且高雅鲜丽,深受当时女子的青睐。到了清末,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不能随意穿红裙子。民国时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一文中说:“红裙子要夫妇双全才可以穿。若是一个孀妇,不许穿红裙,而且永远不许穿红裙的。如果应穿礼服的时候,青年少妇可以改穿别种颜色的裙子,浅碧淡青,各随所好,但总觉得不快于心;

  老年人已是儿孙绕膝了,可以改穿黄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终不能穿红裙;还有夫妇之间,惟正室可以穿红裙,姨太太不许穿红裙,即使是她的儿子已是科甲发达做了大官,不许穿就是不许穿。”当时,为了女子能否穿红裙子,出现了无数嫡庶之争的家庭纠纷。后来,一些思想进步的文化人提倡妇女解放,女子们不再裹脚,旗袍也迅速流行开来,女子们穿裙子也有了选择的自由。

  清朝的简介:

  清朝(后金)1616-1912,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

  1583开始统一女真,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山海关大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疯狂屠杀中华各族人民,逐步占领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较大程度扩充了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但是由于满清大搞文化阉割,轻视科技,闭关锁国,使国家逐步落后于欧美。1840年爆发了清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1851年~1864年文化阉割下畸形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满清邪恶统治的反抗最终失败。但太平天国蕴含着浓厚的邪教色彩,迫害致死了众多的中国人。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为利用变法进入权力核心,导致以翁同龢(变法4天出局)、杨深秀为首的帝党戊戌变法变质直至失败。1900年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性质类似,后被满清利用当做盾牌)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满州部族统治以及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帝制,解放了遭受压迫的汉人。

  人格和气节方面,中国的文化从来都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都是教育人们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从来都是要人以礼义仁智信廉耻来自律;从来不乏铁骨铮铮之人。而满清却盛产奴才。奴才从来都是卑躬屈膝的,哪来的人格和气节?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两百六十年啊,中国竟无一个真正的人,奴性被破天荒得发扬光大深入骨髓。

  清朝这个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直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蹂躏,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直至现在,还有那么多贱骨头,自己不行,却认为祖先和文化有问题。漠视那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

  在今天满族服饰经过改良成为旗袍、马褂,被很多人认为是汉族传统服饰,很多汉人忘记了汉服,这一点令人感到痛心,汉族现在成为没有民族服饰的民族。有些汉族人看到汉服却认为是和服、韩服。可见“易服”依然深深影响着今天,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开展汉服复兴运动。

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