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红楼梦林黛玉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在红楼梦中为何丫鬟婆子都看不惯零待遇?难道是因为林黛玉天生小心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红楼梦林黛玉的趣闻,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红楼梦林黛玉的趣闻: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不过是五、六岁的一个小女孩,离开了父爱的呵护,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贾府。尽管贾府有自己的亲外祖母,但终究不是自己家里,她在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的陡然变化中显得极其的不适应。书上描写她第一次进贾府用了“步步留意,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等语,可见她第一次进贾府是何等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了。林黛玉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谨慎小心呢?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小没出过远门,有些拘束,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天子脚下富贵已极的贾府相对于自己逐渐式微的林家,形成了天然的威慑力,在富贵显赫的贾府面前,林黛玉始终有一种门第悬殊的深深自卑感。

  在贾府她是孤独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一个从家里带来的丫鬟雪雁还有些“二五眼”,不太着调。巨大的孤独感随之产生的是一种更加负面的情绪——自卑。这种自卑是缘于林家与贾家地位的巨大悬殊,是缘于寄人篱下的自醒,是缘于以生俱来的孤傲清高。林黛玉的确是太孤傲自尊了,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也太强了,最后便自然发展成为小心眼。而这种小心眼相比于宽厚随和的薛宝钗,就显得相当的不受人待见。上至王夫人,下至下面的丫鬟婆子,都很看不惯林黛玉的一些“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做派,尤其是她的小心眼,更是饱受他人非议。

  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本来周瑞家的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偏偏赶巧最后送到了黛玉这里,这便引起了这位林姑娘的警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待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硬邦邦地给周瑞家的来了这么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是周瑞家的,听到这话,也会很不受用。但黛玉可不管这么多。由于自卑心作祟,她本能地觉得周瑞家的骨子里就瞧不起她这个出于地方的官宦之家的普通小姐。甚至周瑞家的此举,就是间接表明高高在上的贾府对自己寄人篱下身份的一种轻贱的态度。这样一想,黛玉还真是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心里憋屈。自卑的人就是爱瞎琢磨,没办法。

  自卑的人往往开不起玩笑。当史湘云开玩笑似地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小心眼就变得更加不可理喻。不过,起初她碍于有贾母等长辈在场,不好当面发作,但回到住处终于把心中的愤怒像发射连珠炮式地向宝玉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这就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史湘云明明只是说她的长相有些像戏子,并无他意,而小心眼的林姑娘却牵扯出一番人格优劣与门第等级之类的大道理。

  戏子在当时无疑是下贱卑微的,你们拿我比戏子,当然是别有用心,瞧不起我,否则,为什么不拿别人比戏子?这就是林姑娘的逻辑。她进一步指出,最不该的是宝玉还和史湘云使眼色,好象湘云就比我林黛玉高贵一些,我不配和她玩,当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无此意。其实林姑娘说这么多,都只是在为自己大发脾气使小性儿寻找借口,强词夺理,事情的关键还是这些人把她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污辱,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才一股脑儿发泄了这么一大堆。

  这一切也不能全怪她。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她是那么地孤独,惟有一个疼爱她的外祖母,还在渐渐地老去,唯一的精神寄托便是他和宝玉之间的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恋,但由于门第的悬殊和父母过早的逝去,寄人篱下的她在贾府先天缺乏一种安全感,表现在对宝玉的感情上则显得毫无把握,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甚至有些神经质。尤其是家世与家境都比自己好且处处优秀的薛宝钗的出现,更使她感到了莫大的威胁。她强烈的自卑心使她对这份感情严重缺乏归属感。

  因此,她的日常生活中便表现得小心眼,神经质,暴躁易怒,行动便恼人等等,其实所有的这些看似小心眼的言语和举动,都只不过是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一种外在反映。她之所以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其实只不过是为了用那点可怜的自尊捍卫她内心的一种脆弱和自卑。越是自尊的人他的内心就越比别人脆弱和自卑,就是最好的例证。有意思的是《红楼梦》写到第三十二回之后,小心眼的林妹妹一下子变得豁达了,也不再动不动就和宝玉发脾气闹意见了,这是为何呢?

  如果我们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自从书的第三十二回她背地里听到宝玉对史湘云说的一番对自己赞誉和肯定的话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宝玉闹过了,而且发展到后来,她与自己心目中的“情敌”薛宝钗还成了彼此推心置腹的好姐妹。气量也算大的可以。事情是这样的,史湘云规劝宝玉要多学些“仕途经济”,宝玉非常反感,并引黛玉为第一知己,连薛宝钗也不能及,说林妹妹从来不会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这种话在背地里无意中听到,更比当面听到更加让人感动。从此,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深信不疑,由于深信不疑,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情感、前途、命运的归属感,有了归属感,人也自然变得洒脱自信了,所以最终是来自宝玉对她稳定执着的男女之爱彻底温暖了她冷漠自卑的心灵。这就是为什么书到三十二回之后,一向小心眼的林妹妹一下子变得豁达的真正根源所在。由此可见,林黛玉的小心眼并非天性使然,而是后天的环境所致,一旦她觉得环境转好,(主要是感情得到寄托),她的心胸很自然就变得开阔了。

  相关资料介绍: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在大观园中是住在潇湘馆。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间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作人世。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她极工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在高鹗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最后气郁而死。红学家周汝昌等认为,黛玉应该是泪尽,加之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从而沉湖仙去,但原作结局尚待后人分析考据。

  林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也算是开国元勋之后,到林如海的时候,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是一个世代尊奉儒家文化的家族。林如海四十岁时,林黛玉五岁,本来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已经于林黛玉4岁时死了,所以只剩黛玉一个。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

  黛玉小时候就聪明清秀以及怯弱多病,小时候就与僧道有一些渊源,三岁时,曾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在警幻仙姑的册子里也有备案,贾雨村也是从庙里出身,但菩萨并不怎么保佑她,年纪轻轻就夭折了。

  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和袭人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因为当时中国只使用农历,所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

  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