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简介(2)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岛八大关

  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区南部,分布于八条以古代重要关隘命名的马路旁,因此得名。八大关建筑最早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美、俄、日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形成了300余栋集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45,368平方米。建筑结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顶的哥特式,装饰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结合在一起,十条马路两侧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人行道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八大关内的建筑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州昭德古街

  青州市昭德古街北起东关街,南至南环路,因街中段有昭德阁故名。清光绪29年重修时铺了条石路面。街南段曾名校场街,民国时并入,统称昭德街。东关真教寺、伯颜后裔赵宅都在此街,是回族居住最集中的街道之一。

  青州昭德古街商贾云集,繁荣昌华。明清时期,这里是古青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附近地区商品集散地之一,每年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和客商。当年,昭德古街商号云集,会馆林立,老字号也颇多,如糕点老字号“隆盛号”、“公义和”、“泰盛和”等,皮毛业字号“中和”、“中兴”、“万聚”等,制帽老字号“吉顺兴”、“元顺兴”等上百家。这里人文荟萃,名胜众多。历史上曾有过王曾的“宰相府”、赵秉忠的“状元坊”、“软绿园”,还有“昭德阁”、“海岱阁”、“山西会馆”、“真教寺”等名胜。

  如今,历经千年风雨的昭德古街,路面石块松动,墙面石粉脱落,有的甚至几近倾塌。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几经整修,古街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古街保持原有格局,仍然是一处贸易集市,两边多为老店铺,青砖小瓦,古式的木质活插板门随处可见。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骑楼的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天津条约》签订,海口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开放的口岸,是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南洋谋生的人开始回家乡投资建设。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这里之所以叫水巷口,是过去水域比现在宽,能把船直接开进来,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拉萨八廓街

  八廓街,是一条因大昭寺而发展和建设起来的集社会、文化、宗教和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古老街道,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这里,宗教与世俗、传统与时尚、精神与物质相得益彰,散发着和谐而统一的魅力。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角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以大昭寺为中心,西接藏医院大楼,南临沿河东路,北至幸福东路,东连拉萨医院河林廓东路。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属城关区八廓街办事处,下辖4个居委会,199个居民大院。

 

 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简介

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