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永陵博物馆简介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永陵博物馆(王建墓)是国家专题性博物馆,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陵博物馆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永陵博物馆发展历史

  历史

  永陵博物馆 (王建墓)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王建本是河南舞阳县人,早年为唐朝将领,唐末战乱时随唐僖宗逃亡到四川,后任利州(今广元市)刺吏。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王建遂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历史上称前蜀。王建墓冢封土为圆形,高15米,直径80余米。当地老百姓一直误传是诸葛亮的抚琴台,并因此而成为当地的地名,直到1942年发掘时才确知是王建的陵墓。

  建筑构成

  王建墓室由14道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室与室之间有木门间隔。王建的棺木置于中室棺床上。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琶、 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2014年为止全国发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后室的御床上安放有一尊石刻王建坐像。造像头戴幞头,身着帝王服,腰系玉带,神态安详。王建墓虽被盗过,但墓室内仍出土有玉带、哀册、谥册、谥宝,各种银器及铁猪、铁牛等。这些文物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礼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景点简介

  成都永陵是唐末五代时期前蜀国王建的墓地,门前就是成都市中区繁华的永陵路。

  这座庄严肃穆的墓室是人们思古抒怀的常去之地,这里古朴幽静的气息使得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肃然起敬,在墓室内放置着一樽棺椁,而其旁边则矗立着十二樽威严的英雄武士雕像,此外在这里墙壁还精细地雕刻着二十四幅栩栩如生的乐伎像,它们翩翩起舞、姿态万千,多种细节的雕琢使得众多前来王建墓参观探访的游客赞叹不已、感慨万千。如今前来王建墓旅游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而这里也使得不少游人收获颇丰、不枉此行。

  永陵的精髓是地宫,里面不管是王建的石像,还是其棺床周围的石刻二十四乐伎、十二扶棺力士浮雕,都堪称杰作,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庭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有很高价值。

  大门右侧的永陵博物馆内,收藏了许多五代时期的精美文物,博物馆门口还有相关的历史书籍出售。

  特色

  永陵博物馆的永陵即王建墓,位于成都市西门外三洞桥。王建(847~918),河南舞阳县人,虽目不识丁,但作战勇猛,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史称前蜀,死后葬于三洞桥。1942年该墓被人们发掘确认。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建墓曾被盗,但仅存的无法盗走的陵墓建筑和精湛的石刻艺术,仍可算得上是陵宫艺术之花。墓封土高15米,直径80米,周长225 米。气势胜过刘备的"惠陵"。墓内有14道双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6 米。中室放置王建棺椁,棺床东、南、西三面刻有图案,图案中的十二力士雕像,他们抬扶着棺座,造型奇特,无一雷同。棺座东、南、西三面的24个舞伎浮雕以不同姿态,翩翩起舞,是少见的唐代艺术珍品。

  在棺床东西雕刻着由10种打击乐器组成的鼓乐队;在西面雕刻着由10种吹奏乐器组成的管乐队;南面雕刻的是两个乐队领队人,弹弄着琵琶和柏板。整个石刻乐队,场面壮观,是研究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后室放置御床,正面有双龙戏珠浮雕,左右是狮兽浮雕。床上则是王建的坐像,神态肃穆。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装饰华丽精美。

1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