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唐朝 >

唐朝盛世开元之治

时间: 克浩2 唐朝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开元之治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唐朝盛世开元之治,希望对你有用!

  唐玄宗李隆基图片

  开元之治简介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开元年初,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同时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颇思有所作为,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如任用了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都是有名的忠臣,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开元年间的繁荣景象,自然是唐朝百余年来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并不是唐玄宗君臣一时所能创造出来的奇迹,但这与唐玄宗君臣的孜孜求治,政治比较清明,也是分不开的。

  开元之治背景

  唐朝自武则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统治期间(705-712年)。

  统治局面极不稳定。武氏诸王、中宗的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武后女儿太平公主都参预政权,朝廷大臣也分为几派,相互排挤,因此接连发生政变。开元元年(713年),玄宗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消灭了政敌太平公主一伙,才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此后,为了稳定政局,玄宗采取了许多改良措施。

  把武﹑韦及太平公主的余党都加以杀戮或贬斥,把武后以及中宗和睿宗时大量委派的斜封官(非正式任命),试﹑摄﹑判﹑知官(非正职的冗官)予以裁撤精简,将宰相员额由睿宗时的十余人减少到两三人,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用恩礼优待自己的同胞兄弟,却不给他们以实职,从而削弱了皇室内部发动政变的政治基础。 对那些自恃对玄宗有功而邀求权位的功臣(如刘幽求﹑钟绍京﹑王琚等)坚决予以贬斥。 对有才干的宰相任用不疑,开元初以姚崇为相,他帮助玄宗执行上述三项政策,又沙汰僧尼,整顿吏治,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后,所用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皆为名相,政治上均有所建树 。

  开元之治政治

  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

  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开元之治经济

  发展经济

  政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于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开元时期,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粮食布帛产量丰富,道路畅通,物价低廉,行旅安全,商业繁茂。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提倡节俭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人口

  唐朝自武德初至天宝末,其户口与人口比隋朝低,有可能因为法令不行,户口时常有隐漏不报,所以史书记载为虚数,其比实际数据尚少。根据《旧唐书》记载,唐武德元年(618年)有一百八十万户;唐武德七年(624年)有二百一十九万户,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三百零四万户,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三百六十万户,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有三百八十万户,据《通典》卷七《食货》载,到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有9,069,154户,52,880,488人。按照史料的记载唐代100年后才恢复并超过隋朝极盛时的水平。

  当时全国有十五道,秦岭淮河以北有人口3000万。人口最多的是河南、河北两道及淮北地区,这些地区合计人口接近2000万。首都京兆府长安人口达到196万,东都河南府洛阳则有118万人口。隋唐大运河沿岸的交通枢纽城市魏州也有人口110万。河东道人口达372万;关内道有150万;陇右道人口最少,仅53万。南方各道中,江南东道人口最多,有661万。其次为剑南道,有409万,其中成都府人口就有92万。江南西道人口亦有372万,淮南道227万,岭南道116万。人口位居全国之末的是黔中道,仅16万。

  开元之治军事

  军事改革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林甫排挤掉张九龄后,推动一连串政治军事改革,首先承认地方的边境的私募武力,组成了大量的地方职业军队(募兵制使得军队),是为"长征健儿"(与当初中央的长从宿卫相对,彻底终结了府兵制),成为节度使的实力来源;接着把开元中期开始推行的"专业化"进一步推广到军事中,让专长军事的异族将帅专任边境主帅(节度使),不让汉人出任边帅,虽然李有其私心,但革新确实把唐朝的武功推展到另一个高峰:北方与回纥共灭后突厥、东北挫败契丹(安禄山)、西北分裂削弱突骑施而称霸西域、西方大败吐蕃(哥舒翰)。

  当中提拔了安禄山、哥舒翰等有能力的外族将领,并在天宝元年(742年)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威慑异族与边疆防御的措施。但是这个也给不久爆发的安史之乱种下了祸根。

  对外战争

  国力强盛是开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标帜。自唐高宗以后,吐蕃强大,成为唐朝西方严重威胁。武后时期,东突厥复兴于漠北,契丹崛起于东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势的紧张。许多在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年)归属唐朝的地区重又脱离控制。唐玄宗加强邻接地区的军队,开立屯田,大大充实了防务;又从东北到西北和南方设立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伊西北庭、剑南等9个节度使和1个岭南五府经略使,以统一指挥战守军事。于是在开元五年,收复陷于契丹21年的辽西12州,于柳成(今辽宁朝阳)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罗、拔也古等都重新归顺唐朝;西突厥与唐之间的战争也逐渐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来;唐又在西域设置安西国镇节度经略使,阻止吐蕃势力的北上;在陇右、河西之西设置军镇,巩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证了中国和中亚、西亚的交通顺畅。当时唐朝的声威远达西亚,各国使者和商人往来不绝。

  开元之治评价

  开元时期,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凭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7,861,236(最多时逾千万),人口45,431,265。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其他如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

  开元之治与贞观之治比较

  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自高宗以后,非弑械起于宫闱,则叛臣讧于肘腋,自开元二十余年粗安而外,皆乱日也。"

1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