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隋朝 >

隋朝开国元勋——高颎

时间: 杜生2 隋朝

  高颎,(541年—607年),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是隋朝开国元勋。那么,下面就随小编去了解一下高颎简介吧。

  隋朝开国元勋高颎个人简介

  高颎袭爵武阳县伯,官下大夫。因平齐功,拜开府。周大象二年(580)杨坚辅政,知高颎强明,知兵事,多计谋,遂任高颎为相府司录。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反杨坚,高颎自请监督诸将进军,很快平定了尉迟迥。军还,进位柱国,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最得力的助手。隋朝建立,高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为当朝首相。他明达世务,自任宰相后,竭尽全力协助隋文帝杨坚处理朝政。政刑大小,无不筹划;荐引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文武人才为隋朝出力;综合前朝旧法,主持修定隋律;创立输籍定样,使赋役和评定户等的准则家喻户晓,从而招徕了大量浮客,增加了国家编户。开皇八年(588)隋朝以晋王广为元帅伐陈。高颎为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灭陈,完成南北统一,以功封齐国公。高颎为相近二十年,又曾统兵出御突厥,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起了很大作用。隋文帝拟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时,高颎反对,渐被文帝和独孤皇后疏忌;开皇十九年被人诬告免官。仁寿四年(604),隋炀帝杨广即位,高颎复起为太常卿。大业三年(607),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政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日被杀。

  隋朝开国元勋高颎崭露头角

  高颎之父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因避谗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其为僚佐,并赐姓独孤氏。后独孤信被诛杀,其家人被发配四川。独孤信之女,文献皇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高宾后来官至鄀州刺史,及高颎尊贵后,又追赠礼部尚书、渤海公。

  高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隋书·高颎列传》)。在高颎幼年时,其家有柳树,高达百尺,尤如盖子一样,村中的老人便说:“此家当出贵人”(《隋书·高颎列传》)。后果然应验。高颎十七时,被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不久又迁下大夫。以平齐之功拜开府。宣帝即位后,隰州稽胡叛乱,高颎随越王宇文盛讨平之。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阴图禅代。杨坚素知高颎精明强干,又通晓军事,多计略,便想得其辅佐。杨坚先派邗国公杨惠前往示意,高颎也知杨坚今后必成大业,便欣然承命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隋书·高颎列传》)。杨坚遂引高颎为相府司录,从此,高颎便成为杨坚的心腹之臣。当时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纵而被杨坚疏远,而和高颎的关系却更加密切。

  此后,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

  七月末,韦孝宽率大军自洛阳进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尉迟迥军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韦孝宽即以宇文述等将其击破,遂率军东进至永桥镇东南。韦孝宽为求歼敌主力,说服诸将避开坚城,引军进屯武陟(今河南武陟西)。时尉迟迥已派其子尉迟惇率军10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适值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杨坚怕诸将不能齐心,恐生变故,要派心腹一人前往监军。欲派崔仲方前去监军,但崔仲方以父在山东为辞。又叫刘昉、郑译去,刘昉说他没有带兵打过仗,郑译说他母老不便远行。杨坚此时正愁无人可派,高颎遂请命前往,杨坚非常高兴委任高颎为监军。临行前,高颎派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可两全,歔欷而行。

  八月十七日,高颎到达前线后,遂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尉迟惇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命士卒在上游构筑水中障碍“土狗”(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阻火筏近桥。尉迟惇挥军稍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韦孝宽却乘机擂鼓齐进。待全军渡毕,高颎又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韦孝宽军奋力猛攻,大败尉迟惇军。尉迟惇单骑逃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韦孝宽军乘胜追击,直趋邺城。此战,高颎以“土狗”阻拦火筏,确保渡桥不毁,又在全军渡毕焚桥,以绝士卒后退之路,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军至邺城后,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韦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高颎与宇文忻、李询等设计: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果然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韦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尉迟迥被迫自杀。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叛乱平定后,高颎更加得到杨坚的信任,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得力助手。

  隋朝开国元勋高颎建功立业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同月,隋文帝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无人能比,以至隋文帝“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隋书·高颎列传》)。高颎知道自己权势甚高,定会召到别人的妨恨,所以便上表让位,让于苏威。隋文帝准备同意此事,让其担任仆射。几日后,隋文帝说:“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隋书·高颎列传》)!遂让高颎复职。不久,拜左卫大,本官如故。在这以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高颎辅佐隋文帝,为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开皇元年(581年),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隋书·刑法志》),制定新律,奏请颁行。新律废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减轻了徒刑,还取消了一些“楚毒备至”的讯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之类。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以长安旧城,自汉以来,屡经战乱,凋残日久,在苏威、高颎等人的谋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以高颎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隋书·高颎列传》)。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

  在经济方面,自北齐以来,“暴君慢吏,赋重役勤”,贫苦农民很多被迫沦为豪强的荫户,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高颎建议采用“输籍定样”的措施,“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于是“烝庶怀惠,奸无所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杜佑在<通典>中评论道:“设轻税之法,浮客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斯”(《通典》卷七《食货七·丁中》)。

  开皇八年(588年),高颎认为“诸州无课调处,及课州管户数者,官人禄力,恒出随近之州”,不大合理,奏请“于所管户内,计户征税”(《隋书·食货志》),也较妥善地解决了这部分官吏的俸禄问题。

  高颎当时常坐在朝堂北侧的槐树下以办事,由于此树不成行列,有司欲将其砍伐,,隋文帝特命不许砍伐,以示后人。

  在军事方面,高颎的表现也很突出。时突厥屡为边患,高颎奉诏镇守边塞。回京后,赐马百余匹,牛羊千计。又拜左领军大,余官如故。

  时隋文帝杨坚欲吞并江南,统一南北,但却苦于无良将,便问于高颎,高颎向隋文帝举荐了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与和州刺史韩擒虎,开皇元年三月,隋文帝命贺若弼、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镇江北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和庐江(今合肥),预作灭陈准备。陈宣帝陈顼委任骠骑大萧摩诃等御隋。

  九月,萧摩诃率军进攻江北(指淮水以南、大别山以东之长江以北)隋地。二十四日,陈周罗喉攻占隋之胡墅(今江苏六合西南)。二十六日,隋文帝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伐陈,令高颎节度诸军。长孙览率8总管兵出寿阳(今安徽寿县),水陆俱进,师临长江,陈人大骇。元景山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等出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进逼陈江北汉阳等地(武汉西北)。

  开皇二年(582年)正月,隋军攻占甑山镇(今湖北汉川东南)、涢口(今湖北汉川东北涢水入汉江之口)等地。二十四日,陈派使者请和,并把胡墅归还于隋。时因北方突厥在北境经常袭扰,对隋威胁较大,隋文帝作战了略调整,改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为统一战略。时值陈宣帝去世,高颎遂以礼不伐丧为由,下令停止攻陈,撤回攻陈之师。

  开皇三年(583年)八月,高颎出宁州道,与诸将分道击突厥。

  开皇五年(585年)三月,高颎为左领军大。

  开皇七年(587年)八月,隋进兵江陵(今属湖北),兼并萧梁(原北周支持之小政权),扫除南进障碍。高颎奉命赴江陵安集其遗民,甚得人心。十一月,隋文帝问高颎伐陈之策,高颎说:“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积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予以采纳,并依计而行。“由是陈人益敝”(《隋书·高颎列传》)。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集中水陆军51.8万,分为8路攻陈。高颎时任晋王杨广元帅长史,杨广虽为主帅,但不懂军事,所以“三军咨禀,皆取断于颎”(《隋书·高颎列传》)。高“区处支度,无所凝滞”(《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

  十二月,隋军兵至长江。其间高颎曾问行台吏部郎中薛道衡:“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薛道衡说:“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今此数将周,一也。主上恭俭勤劳,叔宝荒淫骄侈,二也。国之安危在所寄任,彼以江总为相,唯事诗酒,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萧摩诃、任蛮奴为大将,皆一夫之用耳,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四也。席卷之势,事在不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

  是月,隋军发起进攻,各路隋军势如破竹,进展迅速。开皇九年正月二十日,隋军攻入建康(今南京),俘陈后主陈叔宝。高颎又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此战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纷争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高颎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赐物九千段,定食千乘县千五百户。隋文帝慰劳他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隋书·高颎列传》)。高颎又提出让位,隋文帝不许,并下诏对其进行褒:“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隋书·高颎列传》)。

  后后右卫庞晃及卢贲等先后在隋文帝面前中伤高颎,隋文帝大怒,将其全部罢官。并对高颎说:“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隋书·高颎列传》)。不久,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又上奏称水旱不调,罪由高颎,请隋文帝将高颎罢官,结果此二人却被隋文帝治罪,而隋文帝对高颎则越发信任。隋文帝巡幸并州时,便让高颎留守京城,回京后,又赐缣五千匹,复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其夫人贺拔氏卧病在床时,隋文帝不断派人前去讯问病情,络绎不绝。后隋文帝至高颎家,赐钱百万,绢万匹,并赐以千里马。

  时贺若弼、韩擒虎二将为争灭陈之功,以至刀兵相见,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执不休。而当隋文帝命高颎与贺若弼论平陈之事时,高颎却谦虚地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论功”(《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闻后大笑,对他的谦逊精神非常赞赏。

  不久,高颎之子高表仁娶太子杨勇之女为妻,与皇室结亲,所获赏赐不可胜计。

  开皇十八年(598年)二月,高丽(都平壤)国王高元率靺鞨(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骑兵万余进攻辽西,隋营州总管韦冲将其击退。隋文帝得到奏报后大怒,初四以杨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汉王长史,和周罗睺率水陆大军30万进攻高丽。后高元因惧怕隋军,亦遣使请降称臣,隋文帝遂就此罢兵。

  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三路进击突厥。四月,高颎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3000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与突厥相遇,连战7日,大破突厥;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这时,都兰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团团包围。赵仲卿乃将部队列成方阵,四面拒战,坚守五天后,高颎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高颎率军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700余里,然后还师。高颎在准备追过白道时,曾隋文帝请求增兵,有此大臣认为高颎欲反,隋文帝也未有所答。不久,高颎已凯旋而归。杨素也指挥大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

  隋朝开国元勋高颎之死

  隋初时期,杨坚和高颎的关系不错,是亲密的战友、同志关系。但是,随着立太子一事的发展,这种关系却越来越淡了。

  杨坚皇后独孤氏性格悍妒,在独孤后时期杨坚不曾与其他女人生育儿女。嫡子五人: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就连杨坚亦以嫡子五人外再无庶子为荣,以为内无萧墙之忧了;偏偏就是这一母生的五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而高颎千不该、万不该,他卷入这个漩涡中了。

  前面已经说了,高颎是杨坚的得力助手,官到左仆射,杨坚曾以高颎的赐姓独孤,称呼高颎为“独孤公”,以太子杨勇女嫁高颎之子,宠遇不可谓不深。

  到了开皇末年,由于晋王杨广骗取了独孤后的信任,又通过宇文述结交杨素兄弟,因此,独孤后和杨素(杨坚的另一宠臣)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天天说太子杨勇的坏话,说晋王杨广的坏话,朝臣也被杨广收买了不少,有人上书杨坚请改立晋王为太子。于是杨坚渐渐地认为太子杨勇不如晋王杨广贤明。再加上太子杨勇与武卫云定兴之女云昭训未婚先孕,世人对杨勇的评价并不高。杨坚为了多次下旨责备杨勇,杨勇不服,于元旦之日在东宫大会群臣,凡是依附他的官员全都去了,杨勇早早准备了酒宴、歌妓,从晨到晚喝酒狂欢。由于太子东宫的侍从官员姬威为杨广收买,因此杨勇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杨广和杨坚的眼里。杨坚面对太子的示威,勃然大怒,为了抑制东宫的势力,下令从东宫卫队中抽调精壮卫士护卫皇宫,其余卫士受皇宫卫队指挥。

  面对着杨坚的步步进逼,杨勇束手无策。求助于亲家高颍。而高颎作为封建专制的卫道士不能领会杨坚的意图,反对废太子立晋王,严守皇位继承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杨坚当然不悦。

  此前,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高颎和皇室的关系。杨坚某日趁独孤后病中临幸了后周大臣尉迟迥(反对杨坚,兵败被杀,子女入官)的孙女,被宫中太监告知了独孤后,独孤后在杨坚上朝时杀了尉迟迥的孙女,杨坚回宫得知后火冒三丈,离宫出走,高颎与杨素追劝杨坚,高颎叩马进谏说:“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独孤后闻听高颎竟称自己为一妇人,觉俐有失体面,于是与高颎反目成仇。 不久,高颎的正室夫人死了,杨坚劝他再娶,高颎以年纪以大回绝此事。后来,高颎的小妾又生了个儿子,独孤后就认为高颎所谓的年老其实是为恋爱妾而欺骗皇帝,杨坚听说了更为不快。以后,因为其他官员犯事,免了高颎的左仆射职务和上柱国勋衔。在以后的一次宴会上,杨坚对高颎说:“不是我有意亏待你,是你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转身对其他大臣说:“我把高颎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平常有时不见,还经常想起;自从免官后,就忘了他,好像就没有这个人。可见作为大臣的第一大义,就是不可以生控制皇帝之念。”没过几天,有人控告高颎有谋反迹象,杨坚不做任何调查,就信以为真,剥夺高颎的全部官职,贬为庶民,(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开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果是很严重的。

  因为高颎得罪了杨广,又主张立杨勇为储君,因此隋炀帝杨广一继位,就借故杀了高颎。

  高颎至死也没有成立的罪名,主要原因就是他卷入了立太子的权利之争,杨勇失败了,他也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2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