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清朝 >

清朝贪官王亶望

时间: 耀聪2 清朝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清朝中期政治人物,贪官。江苏巡抚王师之子。早年为举人,因捐资获得知县职务,授官云南武定知府。乾隆三十九年,转任甘肃布政使。乾隆四十二年,升为浙江巡抚,因上报旱灾有功,擢升为陕甘总督。下面是清朝贪官王亶望。

  人物生平

  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后来拿钱买了个知县。几年之后步步升迁,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暂代浙江巡抚一职。王亶望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他被调任甘肃后,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所谓“捐监”,就是为解决粮食歉收问题,官府允许一些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王亶望把粮食折成银两,进行“监生”资格拍卖。他向朝廷谎报旱情,编造说把“监粮”用来赈灾了。实际上,他把捐纳的银两全部私分,从总督到州县官员人人有份。从此,甘肃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员,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

  当然王亶望分得最多。下面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拼命给王亶望送银子、送礼物,盖房子。这一切,乾隆都被蒙在鼓里,还升王亶望为浙江巡抚。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员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才引起乾隆的怀疑。不久,乾隆又从来自甘肃的奏报中得知当地并无旱灾。乾隆马上派官员去浙江对王亶望进行严审,王亶望只好招认。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没收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此案终结时,共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还有不少人受到牵连。王亶望最终也落到了被斩首的下场。

  私留捐银

  乾隆三十九年(1774),调甘肃布政使。清朝初期,朝廷沿用前朝旧制,下令准许甘肃士民捐纳豆麦者,可取得国子监生资格,由此参加乡试或取得官衔,此办法称“监粮”,后停止实行。不久,朝廷又令肃州、安西官府按旧例收取捐纳。王亶望上任后,与总督勒尔谨议定,以内地仓库储粮未满为名,命诸州县收捐;不久,又令士民改捐“折色”,即一律收银两。接着,又虚报当年旱灾,谎称以粟治赈,而私留捐银,自总督以下各级官员皆分银两,王亶望得最多。此办法实行半年后,王亶望疏报收捐一万九千名,捐豆麦八十二万石。朝廷对上报数字有怀疑,谓:“甘肃民贫地瘠,怎会有二万人捐监?怎会有如此多余粮?年复一年收捐,陈粮如何使用?疏言每年借给民间,如何流转?”朝廷用“四不解”诘问勒尔谨等,勒尔谨编造谎言答复。

  铺张奢侈

  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亶望擢浙江巡抚。四十五年,乾隆帝第五次南巡,王亶望接驾铺张奢侈。帝告诫:“南巡只是体查民情风俗,不是游玩观景,今添建屋宇,张灯结彩,朕实所不取。”不久,王亶望母丧,疏请治丧,百日后,留塘工效力。乾隆帝允准。后因浙江巡抚李质颖入朝召见,奏陈海塘工程时,因与王亶望意见不合,遂言王亶望不遣妻室还里行丧。皇帝降旨责其狂妄越礼,罢官,仍留海塘工地效力。

  虚销赈粟

  乾隆四十六年(1781),大学士阿桂奉命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弹劾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借大差为名,贪纵浮冒。皇帝怀疑与王亶望在任时庇护有关联,命逮王燧严查。同时,河州回民苏四十三作乱,甘肃巡抚勒尔谨讨剿时损兵折将,亦被逮。大学士阿桂奉命入甘肃督剿,因入境后大雨连绵,兵马行动受阻。上报朝廷后,乾隆帝怀疑甘肃连年报旱情不实,命阿桂与总督李侍尧详查甘肃往年赈灾情况。阿桂、李侍尧上疏揭发王 望等令监粮改捐银及虚销赈粟等情况。帝大怒,遣侍郎杨魁赴浙江与巡抚陈辉祖严审王亶望,抄其家产,抄没金银一百余万两及大批珠宝玉器等。

  贪污被斩

  当时,乾隆帝巡视热河,命诸大臣到热河会审王亶望、勒尔谨和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等监粮改捐银、冒赈贪污一案。据 王亶望等供认:自监粮改捐银,他令兰州知府蒋全迪示意诸州县谎报旱灾,由所辖道府结算申报。此案共查清自巡抚以下及州县官员一百多人共贪污赃银一千多万两之特大贪污案。案结,祸及官吏六十余人,其中王 望论斩,勒尔谨自裁,王廷赞论绞,冒赈至二万银两以上者二十二人遭诛;余皆免死发配。此案震撼大清朝野。

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