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秦朝 >

秦朝历史大事件(2)

时间: 玉玲2 秦朝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某些人认为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而且“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一语出自《史记·卷121·儒林列传》,术音述,术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的事件。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筑驰道车同轨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有同名景天科,银波锦属植物“阿房宫”。

  骊山陵

  秦始皇陵,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尚未发掘。

  中文名:秦始皇陵

  外文名: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Qingshihuang

  位置: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类别:帝王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座)

  声誉:世界第八大奇迹

  属性: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科教文)

  旅游: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5A级景区)

  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起,秦朝为降低匈奴对首都咸阳及关中地区的威胁而进行的战役。

  名称:北击匈奴(蒙恬攻匈奴之战)

  地点:中国华北、长城沿线

  时间:前215年至前214年

  参战方:秦朝、匈奴

  结果:秦:30万;匈;超过20万

  主要指挥官:蒙恬、匈奴头曼单于

  万里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名:长城(万里长城)

  外文名:the Great Wall

  长度:8851.8千米

  起点:辽东虎山

  终点:嘉峪关

  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统一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2年)开始修筑“驰道”,以供巡狩之用。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惯例,于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谓之“封禅”。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南下云梦(在今湖北),沿长江东至会稽,又沿海北上返山东莱州,在西返咸阳途中于沙丘(今河北邢台附近)病逝。

  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嬴政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此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管理诏书的赵高却发动了阴谋,威胁丞相李斯,矫诏处死扶苏与蒙恬。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後,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影视作品中的赵高

  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赵武灵王让位与儿子何,结果公子成等围杀废太子章,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中,赵国大乱,史称'沙丘之变’。

  后期

  赵高专政

  废绝卫祀

  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秦末农民战争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

  名称:秦末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

  地点:中国北方

  时间: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

  参战方:秦朝、各地农民军

  结果:农民军获胜、秦朝灭亡

  主要指挥官:章邯、陈胜、项羽、刘邦

  重要战役: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名称:巨鹿之战

  地点: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时间: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

  参战方: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秦军

  结果: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秦军余部投降

  参战方兵力:秦军:约40万,诸侯义军:约20万

  主要指挥官:秦:章邯、王离;楚:项羽

  战争起因:秦末农民起义

  导火线:秦军攻赵,诸侯救援

  战争性质:秦军主力与各路救赵起义军总决战

  望夷宫之变

  发生在秦朝末年的一场政变,史称望夷宫之变。自从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尽丧,灭亡进入倒计时, 公元前207年9月,刘邦攻入武关。秦二世闻讯大惊,急召赵高入宫议事,赵高却称病不朝见,日夜与其弟郎中令赵成和女婿咸阳令阎乐谋划政变。经过几番密谋,最后决定以赵成为内应,假说宫中有变,引阎乐率兵进攻秦二世的住处望夷宫。赵成与阎乐受计而去。赵高怕阎乐变心,又派人到阎家将其老母劫来,作为抵押。

  刘邦废除暴政

  刘邦废除暴政又称约法三章,公元前207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后,废除了秦的苛法严刑,只保留“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杀人者处死,伤害及盗取财物给予和罪行相应的刑罚)。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项羽焚宫

  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1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