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欧洲历史起源2021(3)

时间: 翠梅2 欧洲历史

  宗教改革对欧洲整体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国家之间被宗教划清界限,某些国家内被也被宗教纷争四分五裂,并得到外敌的热心支持。法国在十六世纪陷入这个深渊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名为法国宗教战争的冲突,最终以波旁王朝取得胜利而告终。英格兰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了这种情况,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温和的英国国教得以确立。现代德国的大部分当时在理论上的神圣罗马帝国框架内由许多小的主权国家组成,教派分歧使得诸侯割据更加严重。波兰立陶宛联邦此时由于其宗教自由和大体上免于欧洲宗教纷争而受到注意。

  三十年战争进行于1618年至1648年,主要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大多数欧洲列强卷入其中。它开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和天主教诸侯之间的冲突,随后逐渐演变成席卷大半个欧洲的全面战争,原因也不是一定和宗教有关了。[6] 在战争中雇佣兵被广泛运用,它的主要影响是大片地区被搜寻粮草的大军洗劫一空。大范围的饥荒和传染病流行使德意志诸侯国人口元气大伤,低地国家和意大利情况稍好,很多地区强国濒临破产的窘境。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口由于战乱和与此有关的引发的疾病和饥荒死去。战争整整持续三十年,但是引发战争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未解决。

  在结束战争,允许国家决定自身宗教信仰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独裁成为欧洲大陆的普遍现象,但欧洲某些地方进行了以英国内战,特别是光荣革命为先兆的宪政体制的实验。欧洲的军事冲突并没有停止,但是对欧洲人的生活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下降。在发达的西北欧,启蒙运动给予了新的观点哲学上的支持,印刷术使得识字率不断上升,造就了思想上的新的世俗力量。波兰立陶宛联邦由于其特有的准民主性“黄金自由”又一次成为例外。

  东欧是瑞典、波兰立陶宛联邦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争霸的战场。在这一时期这三个国家逐渐没落最终被新的开明君主专制国家—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所取代。在19世纪到来之时它们成为了新的列强,三个国家瓜分了波兰,瑞典和土耳其也分别向俄国和奥地利割让大片土地。大量波兰犹太人移民到西欧,在中世纪他们被放逐出的土地上建立起犹太人社区。

  欧洲十九世纪

  从1789年到1914年的“漫长的十九世纪”经历了激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首先拉开序幕的是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随后是欧洲政治版图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的重新划分,民族主义的兴起、俄罗斯帝国和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到来,同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最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崛起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并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到达最高潮。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的一段持续的工业化进程时期,农业、制造业和运输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后更传播至整个欧洲和北美以至全世界。在18世纪后期英国经济基础的手工制造业率先被机械工业和制造业所取代。它最先开始于纺织业的机械化、冶金产业的发展和煤炭需要的不断上升,一发而不可收拾。贸易扩张受到运河建设、改善的公路系统和火车运输的支持。蒸汽机(由煤炭提供动力)的发明和动力机械(主要在纺织业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前二十年全金属机床的出现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制造类机械的生产。它的影响远布整个19世纪的西欧和北美,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这种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政治革命

  法国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干涉导致国家破产。在财政改革一再失败之后,路易十六被说服召开三级会议——由三个等级:教士、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国民代表会议。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成员们在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但是对于采取何种投票制度的讨论走进了死胡同。进入6月,第三等级,在其他两个等级的成员们的声援下,宣布自己为法国的国民议会,宣誓直到法国制定出一部宪法之前决不解散,并在7月成立了国民制宪议会。在同一时间巴黎人民进行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了著名的巴士底狱。

  在此时议会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在随后的两年内通过了包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废除封建制度和根本上改变了法国与罗马关系的各种法律。起初国王对这些变化安然接受,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但随后在外国入侵的威胁下反对王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国王被剥夺了权力,决定和家人一同溜走。他被人认了出来带回巴黎。1793年1月,被判叛国罪而处死。

  1792年9月20日,国民公会废除了君主制,宣布法国为共和国。由于战事紧急,国民公会组建了公共安全委员会,由雅各宾俱乐部的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领导,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在罗伯斯庇尔领导下委员会实行了恐怖统治,在巴黎有4 0000人被处决,主要是贵族和被革命法庭审判的人,证据往往非常单薄。在其他地区,反革命叛乱被强力镇压。该政权在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中被推翻,罗伯斯庇尔被处决。接手的政权中止了恐怖,放松了罗伯斯庇尔的比较极端的政策。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在革命战争中最杰出的将领,征服了意大利的大部分,迫使奥地利人屈膝求和。1799年他从埃及返回,在雾月政变(11月9日)中推翻了政府,代之以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12月4日,在一次暗杀行动失败后,他把自己加冕为皇帝。1805年拿破仑计划入侵英国,但是英国和俄罗斯与奥地利重新结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迫使他将注意力转到欧洲大陆,同时将占优势的英国海军舰队从英吉利海峡引出的计划失败,法国在10月21日决定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战败,入侵英国的希望破灭。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了数量占优的奥地利-俄国联军,迫使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见普莱斯堡条约)并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第四次反法同盟建立,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在耶拿-奥尔斯塔特战役中击败普鲁士,并穿越德国在1807年6月14日弗里德兰战役中击败俄军。蒂尔西特条约在法俄之间瓜分了欧洲,并创建了华沙公国。

  1812年6月12日拿破仑以70万人的大陆军入侵俄国。

  在精心布置的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博罗金诺战役胜利之后,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却发现城市已经被撤退的俄军付之一炬。他被迫撤军,在撤退的路上受到哥萨克的骚扰、疾病和饥饿的侵袭。只有2万人在战后活了下来。至1813年局势转为对拿破仑不利。在1813年10月莱比锡战役中败于七国联军之后,他在六日战役和巴黎沦陷之后被迫退位,在枫丹白露条约下被放逐到埃尔巴岛。他在1815年3月1日回到法国(见“百日王朝”),建立起一支军队,但不出意料地在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中败于英国和普鲁士军队。

  民族崛起

  在革命的法国战败后,其他列强尝试恢复1789年以前的局面。1815年维也纳会议中,欧洲主要列强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帝国(除去内部革命的情况)之间和梅特涅体系之下达成了均势平衡。但是努力并无法阻止革命运动愈演愈烈:中产阶级已经被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理想深深影响,工业革命导致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变化,下层阶级开始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被卡尔·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观点),对新型资本主义的向往则成为了自由主义。一些民族主义运动(在德国、意大利、波兰、匈牙利等)的出现导致了进一步的动荡,它们寻求民族统一和/或从外族统治下解放出来。结果是1815年至1871年期间大量革命运动和独立战争爆发。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1848年结束英国的流放生涯回国并被选入法国国会,然后在一场政变中作为“亲王总统”把自己选为皇帝,这项行动其后受到了绝大多数法国选民的支持。他和奥地利帝国作战从而帮助意大利统一,和英国与奥斯曼帝国一起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他的帝国在法国屈辱性地败于普鲁士之后崩溃,他本人被俘虏。法国成为了一个虚弱的共和国,不肯谈判,并在数月之后被普鲁士击败瓦解。在凡尔赛,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宣告为德国皇帝,现代德国产生。虽然革命党人大部分失败了,但是至1871年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成为了立宪(而不是专制)君主制国家。19世纪也见证了大英帝国作为世界第一个全球帝国的崛起和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前者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工业革命。

  欧洲二十世纪

  从1914年到1991年的“短暂的二十世纪”,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包括了纳粹德国和苏联的崛起和衰落。这些灾难性的事件宣示了欧洲殖民帝国的终结,并吹响了广泛的非殖民化的号角。1989年至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引发了铁幕的崩溃、德国统一和现仍进行中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大灾难

  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的相对和平之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了。在1914至1918年间欧洲征召了超过6000万士兵。[9] 战争的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同盟国/三国同盟),另一方有塞尔维亚和“三国协约”——法国、英国和俄国,以及1915年加入的意大利和1917加入的美国组成的松散联盟。虽然俄国在1917年战败(战争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导致了共产主义的苏联成立),“协约国”仍在1918年取得最终胜利。

  在凡尔赛条约(1919)中战胜国把相对苛刻的条款强加于德国,并在民族自决的基础上承认在中欧已经解体的德意志、奥匈和俄罗斯帝国废墟之上成立的新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南斯拉夫王国、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其中大多数国家卷入了局部战争中,当中规模最大的是波苏战争(1919-1921)。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1929-1933的大萧条导致极端民族主义政府——有时被宽泛地定义为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1922)、德国(1933)、西班牙(在1939年结束的西班牙内战之后)以及其他国家如匈牙利的出现。

  在“钢铁条约”中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结盟,以及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德国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在贯穿于1930年代后期的军事竞赛后,于1939年9月1日袭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起初的胜利(主要是1941年之前征服了波兰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大部、法国和巴尔干),轴心国在1941年开始过度扩张。希特勒的意识形态对手是俄国的共产党,但是由于德国未能战胜英国以及意大利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失败,轴心国部队被分割在西欧和斯堪的纳维亚的驻地,同时还要进攻非洲。因此,对于苏联(和德国一起在1939-1940年瓜分了中欧)的袭击并没有用上足够的力量。虽然一开始取得了成功,德军仍然在1941年12月被阻击在莫斯科地区。

  接下来的一年风头逆转,德军遭受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同时,日本(1940年9月起与意大利和德国结盟)开始袭击东南亚的英军,1941年12月7日袭击夏威夷的美军;德国当时对美国宣战,结束了过度扩张。战争在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和同盟国(大英帝国、苏联、美国)之间全面爆发。同盟国部队在北非取得胜利,1943年进军意大利,1944进军被占领的法国。1945年春德国本土被东线苏军和西线其他同盟国部队分别进占;五月上旬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结束了欧洲战事。

  这一时期的标志还有工业化与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德国开始了对于超过1100万人的有组织的大屠杀,包括大部分的欧洲犹太人和吉普赛人,以及几百万波兰人和苏联斯拉夫人。苏联的强制劳动制度,强制人口驱逐政策,和乌克兰大饥荒有着近似的死亡数字。在战中和战后几百万平民受到强制人口迁徙的影响。

  冷战

  二次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西欧的领导地位。欧洲版图在雅尔塔会议上被重新划定,作为日后冷战中两大势力集团明争暗斗的主要地区被一分为二——西方国家和东方集团。美国和西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等)成立北约联盟,作为防备苏联进攻的保障。随后,苏联和东欧(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波兰与罗马尼亚)成立了华沙条约,防备美国可能的进攻。

  同时,西欧开始逐渐进行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希望统一欧洲,防止战争再次发生。这个进程最终导致了如欧洲联盟和欧洲理事会等组织的诞生。1980年代团结工会运动削弱了波兰的共产党政府。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动摇了苏联在东欧的影响。苏联支持的政府相继垮台,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统一了民主德国。1991年苏联自己也解体了,分裂为15个国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最严重的分裂冲突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中的四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宣布独立,多数情况下伴随着一场激烈的战争,在某些地区一直持续到1995年。在2006年黑山分裂出来成为独立国家之后,前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也于2008年宣布独立。在后冷战时期,北约和欧盟逐渐接纳了大部分前华沙条约成员国。

  当代欧洲

  1993年,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欧盟条约。由此“欧洲计划”从具有诸多政治因素的经济共同体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联盟。

  1985年的申根协定在其加入国之间实现了广泛的的不需护照的边界开放。

  一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通用的货币——欧元——在1999年电子化创立,正式将每个加入国的货币联系在一起。新的货币在2002年投入使用,旧有货币退出流通。当时只有三个国家决定不加入欧元区(英国、丹麦和瑞典)。2004年欧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东扩,接纳了10个新成员国(其中的8个是前共产党国家)。另2个国家在2007年加入,成员国数量到达27个。

  一个为建立欧盟宪法的条约于2004年在罗马签署,旨在用一份新的单一文件代替之前所有的条约。但是,它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否决后一直未能被批准生效。在2007年,各方同意用一份修改而不是替代现有的条约的新的改进条约取代这个提议。该条约于2007年12月13日签署,如获批准将在2009年1月起生效。它将是欧盟拥有第一位常设的主席和外交部长。

  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员国达到28个。

  看了欧洲历史起源

2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