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明朝 >

明朝历史地位

时间: 翠梅2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83年10月3日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是即元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政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历史地位,希望能帮到你。

  一、明朝简介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83年10月3日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是即元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2月2日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及由女真人为主的后金崛起。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南明。随后清朝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被杀,南明灭亡。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人口方面,《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有7000余万,但据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史》 指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

  二、明朝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明朝处于两大游牧文化统治者蒙元和满清的中间的一个朝代,如果没有260多年的明朝中原文化的统治,那么,今天的中國M族性和文化基础都将是截然不同的,也许,我们都是蒙古人,也许我们都是满清人,也许我们很多地方是游牧区,也许我们像中亚的许多地方一样到现在还是一个部落社会……

  因此,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明朝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明朝260多年的较为先进的中原文化统治,即使满清替代了明朝,但是其统治的实质还是中原文化为基础和核心的。因此,明朝的贡献是保存了东方文化的核心和基础部分,东方文化的一些优秀传统在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上应当还有很多的发展潜力。

  当然,明朝毕竟从蒙元过渡而来,明显带有残酷Z压的特点,普通百姓和官员从蒙元的残酷压迫中过来,对“仁义”已经陌生了,对私有财产的追求更加强烈和自觉。造纸、印刷、交通等技术更加发达,客观上拥有知识的人民的比例更高了,人民和官僚智慧程度的提高使得政治上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上的追求更加有成效。对私有财产的自觉和强烈追求使得官僚的腐败具有强大的内在力量,传统的政治体制无法应对,因此,以锦衣卫为特点的特务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人说清朝为什么没有这个制度?其实清朝奉行了思想上愚昧统治的政策,并且由于民族统治的原因,汉族士大夫根本没有可能进入到统治集团的核心,实际上是从根本上限制了政治上竞争的可能性,所以,主要是限制和控制官僚的锦衣卫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当然其实没有竞争的政治是更坏的政治,是麻Z、是愚昧、是高度垄断。

  明朝的皇权经常旁落,就是说明皇权具有很大的弹性。当皇帝因为喜欢游玩、沉迷酒色时,皇权往往被太监夺取,这是明朝政治最坏的时候,如英宗、武宗等;当皇权旁落到大臣时如神宗早期的张居正、危难时候景帝时期的于谦等,往往是朝政最好的时候之一,当然皇权是极端自私的,这些为民族和政权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却落得个悲惨的命运,不过这也说明明朝的皇权是有弹性的,正是这种弹性,使得明朝的政治虽然残酷,但仍然有活力,出现了许多正直的大臣;另外,毕竟还是有较为开明的皇帝的,比如仁宗、宣宗、孝宗,甚至文帝,这些皇帝和大臣基本能做到君臣同心、密切配合,因此对明朝的统治和中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正面的作用,当然,当朱元璋和明成祖这样的雄主当政的时候,皇权是绝对占优势的。

  但是在清朝,由于对汉族人天然持有警惕的心理,并且有明确的民族界限,无论是太监还是汉族官僚,甚至根本没有想法争夺满族人的皇权,因为即使是文字上对满族人的统治有异议,也要以文字狱的形式被Z压,就更不要说哪怕是短暂的暂代皇权了,这就是清朝没有太监干政和锦衣卫迫害大臣等黑暗政治的原因。但是,满清的政治由于这种天然的垄断,反而更加没有活力,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正气浩然的大臣产生。

  明朝的酷政是传统的集权政治制度无法应對日益发展的政治要求和社会要求的必然结果,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手工业和作坊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商品交换的发展,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的新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诞生必然要经过内部的斗争(就像欧洲的资产阶级革M一样)才能诞生。明朝后期,顾炎武、王夫之等政治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近代国家的理念——对皇权集权统治的高度不满和反思,认为国家不能是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的天下等等。但是可惜的是,明朝不得不对付强大的游牧武力的挑战,这种长期的战备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财力,沉重的赋税激起了民变,终于在魏忠贤的黑暗统治下开始激化,在崇祯年间不可收拾。大多数人把民变归结于明万历的几十年不上朝,不过以万历帝的皇权并没有旁落到太监和大臣可以看出,万历帝还是很有手段的,在朝鲜战场的胜利也可以看出他的用人具有一定的水平。因此尽管万历帝称不上一代雄主,不过也不是昏君、庸人,把明朝的灭亡推到他身上是不合理的。

  明朝的灭亡其实主要是长期的对外战争(包括防御性的和主动性的)过渡消耗了国家的财力,而中原的土地兼并日益激烈,造成普通百姓的税负负担过重,财政系统运转不灵,最后百姓纷纷破产变成流民,流民暴动终于使明朝的大厦倾倒。可以这么说,明朝没有直接亡于游牧武力的前线战争中,归根结底还是亡于对游牧武力的战争。

  作为明朝的替代者——满清的第一代雄主努尔哈赤,其实原本就是明朝的武将,史载“喜读三国演义”,实际上把汉族人的一套智慧理解和应用的很熟了。因此,满清统治者对明朝的政治上的弊病洞若观火。明朝对官僚残酷,满清则用高官厚禄和“宽政”成功地收编汉族士大夫,对汉族官僚的第一要求是顺从,其他如正义等要求对其统治地位反而是威胁,因而是要压制的,并且巧妙地修正儒家思想,从而利用儒家思想为其服务。正是这群变质的汉族士大夫为满清统治者捧场,人口如此之少的满族人才可能统治中原近300年。

  从本质上来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具有一定的普世性的。明朝统治者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把游牧少数民族直接纳入到帝国的统治秩序中来,而这实际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先进的统治思想和秩序带到武力所能带到的地方,播撒文明的成果,实际上是造福于这些地区的人民,否则,长期的战争和落后对这些地区人民难道不是不明智的吗?反过来,文明的帝国也最终被落后和野蛮拖垮。

  满清统治者自觉不自觉地迎合了这种趋势,自然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只是人少而警惕的满清统治者建立的繁荣却是以压制这个文化的核心活跃部分——汉文化为代价的,因此最后整个东方社会都落后了。

  明朝的民族政策较为保守,实际上是对历史上汉政权对游牧民族的教化政策失败(尤其是唐朝安禄山的反叛)的条件反射,以及蒙元入主中原对汉族的残酷统治下双方结下的不共戴天的仇恨的延续。这难道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吗?

  因此,尽管明代的政治相对黑暗、腐败、残酷,我们仍然非常尊重我们的祖先特别是朱元璋等皇帝和官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延续所做的不懈的努力。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它可以和汉,唐相比.中国人对明朝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因为它是最后一个汉室王朝.它的影响很大,因为中国的近代科学就是产生在明朝,可以这样说,如果明朝不灭亡的话,后来的鸦片战争谁打败谁还是个未知数!明朝后期的近代科学非常发达,甚至产生了"晚明科技群英"(如徐光启等)可以说到了明朝中国的所有成就都达到了高峰,也可以说是盛极而衰. 我们知道明朝是思想禁锢最严禁的朝代,但进步的思想却诞生在这个朝代(如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联系也很发达(如郑和七下西洋).文学也很发达(如明四家).如果明朝不灭亡的话,那样进步思想就会越做越大,也许会爆发资产阶级的革命(呵呵!想一下啦).我们知道在明朝灭亡和清朝兴盛的这60年里,西方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力飞速的发展.而我们却是外部满清入关,内部农民起义,打的是战火纷飞. 一句话,明朝的意义很大,可比汉,唐!

 
 看了明朝历史地位

1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