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杨震的故事及简介

时间: 鸿宇2 历史人物

  提起杨震,人们首先会想到他是着名的“四知太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杨震的故事及简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杨震的故事:

  关于他清廉名声闻名天下的故事,其中一个讲道:有一天晚上,有一个人向杨震行贿,并安慰他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其实,杨震能够青史留名,不仅仅因为他的清廉,还因为他是个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他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杨震,字伯起,东汉名臣,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司徒等职,性情耿直,敢于犯颜直谏,遇到不公平的事就要开口,从来不畏权贵、不留情面。安帝的奶娘王圣,因为抚养安帝有功,便无法无天,干了很多贪赃枉法之事。众人碍于安帝的情面,都不敢言语,杨震却站出来了,他上书说:“阿母王圣,出身卑微,因遭千载难逢的机会,得以奉养圣上。虽然有推燥居湿抚养陛下的辛勤劳苦,但陛下对她前后所封赏的财富荣耀,已远远超过了她的功劳。然而她贪得无厌的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经常交际朝臣,接受贿赂、请托,扰乱天下,使朝廷清正的名声受到损毁,如同日月蒙上灰尘一样。因此,应当迅速送阿母出宫,让她居住在外面,这样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继续保持,对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安帝事后竟将奏折给王圣等人看了,她们便因此对杨震怀恨在心。

  王圣的女儿伯荣与已故的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勾搭成奸。安帝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对此,杨震坚决反对,再次向安帝上书说:“臣听说,天子只封有功之臣,诸侯靠德行获得爵位。在刘瑰没有任何功劳和德行,仅仅以匹配阿母之女的缘故,一时间就位至侍中,又得以封侯,这既不符合高祖定下的老制度,又不合乎道义,以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百姓迷惑不解。请陛下以历史为镜鉴,按照帝王应该遵循的规则办事,方得人心,安天下。”可惜安帝仍没有采纳他的谏言。樊丰、周广、谢恽等人见杨震接连进谏均未被采纳,因而无所顾忌,大肆征调大司农的钱粮、大匠的现有徒夫、木材,各自兴建巨宅、林园池塘和亭台楼阁,所耗银钱难以统计。杨震为此再次上书说:“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城发生地震。我想到,那些亲近的宠臣,骄傲奢侈超过法律的限制,大量征调役夫,大修宅第,作威作福,致使行人在路上喧哗。地震的灾变,恐怕就是为此而发。愿陛下振奋帝王的阳刚之德,抛弃那些骄傲奢侈之臣,以回报上天的警告!”樊丰等人因此更对杨震侧目而视、更加愤恨。

  不久后,河间男子赵腾上书分析批评朝廷得失,安帝发怒,将赵腾逮捕,送到诏狱审问,以欺骗主上、大逆不道定罪。杨震立刻上书营救赵腾,说:“我请求为赵腾减刑,保全他的性命,以劝诱草野民众为国进言。”可安帝不听,赵腾终被处死。

  安帝去东方巡视的时候,樊丰等因皇上在外,又竞相大修宅第。太尉部掾高舒叫来大匠令史询问核查,却得到樊丰等人伪造的诏书。杨震将全部情况写成奏书,准备等安帝回京后呈上,樊丰等人大为惶恐,便抢先一步一同上奏折诋毁杨震:“自从赵腾死后,杨震深为不满,而且他是邓氏家族的旧人,有怨恨之心。”结果安帝听信谗言,回到京城洛阳的当夜,就派使者收回了杨震的太尉印信。杨震因此紧闭门户,不愿再会见宾客。

  樊丰等人又指使大鸿胪耿宝上奏说:“杨震本是大臣,竟不服罪而心怀怨恨。”安帝闻之大怒,终下诏将杨震遣回原郡。

  杨震来到洛阳城西的夕阳亭,满怀感慨地对他的儿子、门徒们说:“死亡,乃是士的平常遭遇。我蒙受皇恩而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诈,却不能进行惩罚;痛恨淫妇作乱,却不能予以禁止,还有什么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要以杂木作棺材,用单被包裹,仅够盖住身体即可,不要归葬祖坟,不要祭祀!”然后服毒而死。

  一个直臣就这样死去,路上的行人都为他们洒泪。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善于察言观色、顺情说好话的和事佬,少有不惧个人安危、敢于直言的勇士。在一个弥漫着乡愿气息和由习惯力量支配着的环境中,能够做到直言不讳,这既是一种崇高的品行,也是一种勇敢的壮举。杨震因为直言,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精神品质,永远闪耀在历史长空。

  杨震的简介: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从其父杨宝研习《欧阳尚书》,师从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被众儒生称赞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任内因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顺帝继位,下诏平反。

  人物评价:

  众儒生称赞道:"关西孔子杨伯起。"

  刘保:"故太尉震,正直是与。"

  范晔《后汉书》:"①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闲,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遂累叶载德,继踵宰相。信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先世韦、平,方之蔑矣。"

  "②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刘祁:"及桓、灵之世,朝政淆乱,奸臣擅权,士风激厉,以敢为敢言相尚,故争树名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之徒抗于朝,郭泰、范滂、岑晊、张俭之徒议于野,国势虽亡,而公议具存,犹能使乱臣贼子有所畏忌。"

  王应麟:"东汉三公,无出杨震、李固之右,而始进以邓、梁,君子以为疵。"

  胡曾:"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周昙:"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张维新:"洒酒松丘下,俨然见汉官。黄金一土苴,白日此胸肝。节峻华峰削,风清陇树寒。尔名堪立懦,百代碣重刊。"

  陈祖实:"气爽天清别有春,辞金台上草蓁蓁。野花尽解杨公意,挺立东风不著尘。"

  蔡东藩:"杨震不受遗金,四知之言,可质天地;并欲清白传子孙,卒能贻泽后人,休光四世。后之为子孙计者,何其熏心富贵,但知贻殃,未知贻德耶?而关西夫子杨伯起,卒以此传矣。""拚死何如预见机,网罗陷入已难飞;夕阳亭下沉冤日,应悔当年不早归!""惟震为关西名士,当知以道事君之义,合则留,不合则去,胡为乎刺刺不休,坐听谗人之构陷,而未能自拔也?彼薛包黄宪周燮冯良诸人,则倜乎远矣。"

1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