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历史人物 >

姚启圣的简介及故事

时间: 鸿宇2 历史人物

  姚启圣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姚启圣的简介及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姚启圣的简介及故事: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绍兴人。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从康亲王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累官至福建总督,少保领兵部尚书衔。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着称,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着。1683年6月底,病逝于福建。

  姚启圣的生平简介:

  早年时期

  姚启圣(1624年-1683年),浙江会稽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就有豪侠之气。有一次他游萧山, 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 姚怒夺佩刀杀了那些健儿,把受害女子放走。 康熙二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性爽朗,视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姚启圣为明朝储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

  《清史稿》: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 郊行, 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 夺其刀杀之, 还女子其家。 去附族人,籍隶镶红旗汉军。举康熙二年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

  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启圣代为偿还。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

  剿平土寇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

  十四年,康亲王疏陈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

  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十月,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为福建布政使。时郑成功子锦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称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

  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锦逃回厦门。

  海战破敌

  十七年五月,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着战功,其赡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五万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上平海十疏,尽言用兵之策。七月,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锦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启圣率壮士出战,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敌弃城遁。十月,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

  十八年,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攻长泰。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锦军,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

  十九年二月,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破敌19寨;另遣将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晚年逝世

  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时锦已卒,子克塽袭位,称延平王,愿称臣入贡。启圣以奏,不许,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八月,琅定台湾,启圣还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

  1683年六月,部属施琅不听调派,先行领军攻台,占领台湾,俱夺战功。施琅先行点兵出征,显见康熙有密令授予施琅,并无全信任姚。姚闷闷不乐,至斯年年底故逝。

  姚启圣的故事:

  有一次他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两个女子,他对清兵先是好言相劝,然后夺刀杀死两名清兵,并护送女子还回,他不得已逃匿江湖。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入旗籍,隶属汉军镶红旗。1663年(康熙二年),八旗乡试,姚启圣考中举人第一名,被任职为广东香山知县。1668年(顺治七年),新任广东总督卢兴祖揭发平南王尚可喜等广东官员走私澳门,而且大多从香山县境出海。清政府以“擅开海禁、私通澳夷”的罪名将姚启圣革职并判处死刑。后来遇大赦,在广东经商为生。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次年,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之信也分别于福建和广东叛清。郑经派人从台湾渡海而来,在福建招纳归部。清政府急命康亲王杰书南下浙江,指挥东南平叛军务。姚启圣捐资募兵数百人,投效康亲王,得以复任诸暨知县。姚启圣善于揣摩康亲王的意图,屡献奇谋,亲王非常器重他。1675年(康熙十四年),因军功升为浙江温处道佥事。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清军击败浙江、江西境内的耿精忠部队,分几路进入福建。姚启圣为清军前锋,耿精忠见势不妙,想要投降清朝,但又担心清政府不会接受,所以犹豫不决。姚启圣单骑到福州劝降,胸藏韬略,议论恢闳。耿精忠瞻其风仪,深为折服,说:“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于是决定投降。从此,福建清军得以全力对付郑经,姚启圣以功升福建布政使。

  1677年(康熙十六年),姚启圣随清军先后收复被郑经部占据的邵武、兴化、泉州和漳州等地,兵临广东潮州。据守潮、惠的郑经大将刘进忠派陈文弢谒康亲王,窥探虚实。姚启圣与陈文弢有旧交,合谋招抚刘进忠。六月初六日,刘进忠率部剃发降清。下半年,吴三桂将领韩大任在江西久攻不利,突围到汀州,准备下海投靠郑经。姚启圣认为韩大任是骁将,更不可以让他成为敌方将领,又单骑到他的军营进行劝降。1678年(康熙十七年二月),韩大任降清,姚启圣选其精锐2000人作为亲军。

  同年春,郑经用刘国轩、吴淑、何佑等统兵反攻,连战全胜,在海澄围困住了清军主力。福建总督郎廷相见势不妙,要求康亲王急调姚启圣部来援救,表示让位于他。六月,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解海澄之围。没过几天,海澄食尽城陷,3万清军全部被歼,形势极为严峻。姚启圣连上十疏,请调各路大军赴援,并密陈郑经所以能在福建唐突,是因为福建人为他所用,建议应当先稳定福建民心,敌将自退。康熙帝看到后非常高兴,对诸阁臣道:“现在闽督得到了合适的人选,贼可平矣。”特降玺书褒扬。

  同年七八月,姚启圣遣兵间道收复平和、漳平,并调各路援军逼近泉州。九月,刘国轩放弃泉州,集中兵力转攻漳州。姚启圣和耿精忠等合兵8000人出城迎战,冲破刘国轩的营垒,俘斩4000余人,扭转福建战局。姚启圣率部乘胜进攻,连克长泰、同安,刘国轩退守海澄。鉴于海澄与厦门、金门、海坛相首尾,不可猝下,姚启圣先后派遣张雄和黄志美到厦门与郑经议和,都没成功。年底,姚启圣奉命在福建再行迁界。于是,“上自福宁,下至诏安,赶逐百姓重入内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在界线上安营扎寨,严禁百姓提供物资接济郑军。

  1679年(康熙十八年)春,姚启圣在漳州设立修来馆,专门招抚郑氏官兵,凡来投诚者一律发给银牌以示奖赏。有官职的上报吏部以原职起用,有逃走再来冒领奖赏者也不追究。两年内,共招抚明郑官员5153名,士兵35677名,或就地入伍御敌,或随行征剿,推心置腹不疑,异于郎廷相之怀疑闽人而不敢用。姚启圣奏请复设福建水师提督,统一指挥各地水师;又与巡抚吴兴祚造船300艘,用投诚的郑氏官兵充水师员弁,很快组成2万余人的水师队伍。

  1680年(康熙十九年二月),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舰队攻克海坛,姚启圣等也督师收复海澄,并乘胜渡海,收复金、厦二岛。郑经仅率千余残兵逃回台湾。当时,郑经的水师主力在朱天贵率领下仍聚集于铜山,有船300艘,人员2万多。姚启圣急忙派人赶到铜山招抚,朱天贵率部投诚。姚启圣以功升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姚启圣勤于公务,事无大小皆亲自处理。入闽时年54岁,发浓黑,两眼如炬,任总督后,仅3年时间,鬓发皓白。姚启圣除处理军务外,也关心地方行政。当时,大批八旗兵驻扎福建,经常骚扰居民,“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恶叱咤。稍不如意,箠楚横至,日有死者”。姚启圣蒿目伤心,在郑经退至沿海岛屿时,就上疏要求调回八旗军队,及至厦门克服,请益力,终将大部旗兵调离福建。旗兵撤离时,将驱使被虏掠的2万余名百姓同行,姚启圣又以重金贿赂康亲王,请其下令:“军中敢有挈归良民男妇者斩。”并出资30万两银子,赎回被掳百姓,让其回乡。在收复沿海岛屿后,即请“开海界,复民业”,以使闽人重获“耕渔衣食之资”。

  姚启圣的远见:收复台湾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他们身为高官,忧心国家,在君王圣明、政治清明的年代,他们大有作为,为国家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的年代,他们以诤言力谏,从不屈服于强权;在国家统一、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为文官则出谋划策,为武官则上阵杀敌,保国平安。这些人,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质,他们学识丰富,为官清廉,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就是这样一个人。

  姚启圣生于浙江会稽,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同时又充满正义感。有一次在浙江萧山游玩,遇见两名歹人强抢民女,姚启圣抽刀就把歹人杀了,把民女放走了。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在执政香山期间,姚启圣偷开海禁,同外商做生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同时也为朝廷贡献赋税。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官员开海禁有可能被罢官入狱,甚至杀头。年轻的香山知县姚启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海禁,他的胆识,从这时候开始得以体现。

  擅开海禁得罪了朝廷,姚启圣被罢官了,但是被罢官之后的姚启圣也没有消沉下去,他利用自己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在广东经商为生,并且大有起色,积累了几十万两白银的财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反叛,姚启圣带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平叛的将领,他带着自己募集来的士卒,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耿精忠进入福建,盘踞福州。姚启圣为了平民免受战乱之苦,决定自己去劝降耿精忠。当时耿精忠已经知道自己穷途末路,但是害怕朝廷官员没有信用,所以也不敢投降。姚启圣只身进入福州城,面见耿精忠,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降了耿精忠,立下大功。清朝感激姚启圣所立下的功劳,升任他为福建布政使。

  担任福建布政使期间,姚启圣就已经开始谋划着为收复台湾做准备。这时候,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领着泉州、漳州一带,使得百姓不得安宁,而吴三桂的大将韩大任带领着部下,准备投奔郑经。姚启圣这时候又充分发挥了他的口才,再次只身进入韩大任军营,劝降了韩大任,让韩率部成为了他的亲兵,防止了泉州、漳州郑经势力扩大,为之后的统一扫清障碍。

  清朝康熙皇帝谋划着收复台湾,于是他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统领福建事宜,为收复台湾做前期准备。姚启圣上任之后,马上就思考着,收复台湾需要哪些条件,现在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想要收复台湾,靠那些八旗子弟兵肯定不行,他们已经烂透了,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但是他们迷恋于江南的优越生活,肯定不会主动迁走。姚启圣上书朝廷,请求迁走这些八旗兵。这些满清子弟兵迁走之前,为了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姚启圣自己出资送给康清王礼物,请求他下令,但凡有扰民者,一律杀无赦。他自己又花巨资,赎回了以前那些被掳走的老百姓,并且出钱给他们买田建房。

  收复台湾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个熟悉水战的将领。这时候,姚启圣想到施琅,这位当年在他手中求学的台湾将领。姚启圣利用郑经对施琅的不信任,力劝施琅为朝廷效力,最后施琅同意了。姚启圣向朝廷举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福建水师,练习水上操法。接下来就是要切断台湾的供给链,这时候,就要实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向台湾提供支援。他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放弃海边的良田渔船,同时送田免税,对居民加以补偿,切断了台湾的供给链。

  收复台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郑经杀害了在台湾的施琅家人,水师提督施琅报仇心切,也想早日收复台湾。由于对台作战需要有合适的季风,所以迟迟不能出兵,朝廷与水师都非常着急。后来季风到来,施琅率领福建水师与台湾水师分别作战于澎湖、台湾本岛,都获得了胜利,终于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是旷古奇功,康熙皇帝问姚启圣想要什么奖赏,姚启圣只要求皇帝把一些珍惜书籍赠送给他,并且主动辞官不做,这也避免了历史上出现很多次的“功高震主”而导致最后下场悲凉的状况。

  姚启圣的人生起起伏伏,一生经历“三起三落”。由于他个性耿直,直言不讳,与官场的气氛格格不入,曾经使得官级越来越小,从一个高官成为了一个养马官。但是由于他的个人智慧,最后成为名垂千古的官员。他一反常态,不但不贪污受贿,还经常把自己家的钱用于朝廷事业,他在广东经商所积累的几十万两白银,在他担任福建总督期间,悉数散尽。他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屡次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兴修水利,建设了三江匣、西江塘等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造福万代。姚启圣,成为了被百姓铭记在心的中国远见者。

1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