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历史上友情的故事

时间: 翠梅2 历史故事

  关于友情的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友情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上友情的故事1

  1922年,在湘西当兵吃饭的沈从文,跨出了对他有着决定意义的一步——离开家乡,到北京,“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可是,沈从文似乎想得太简单了些。到北京,他本想求学,可仅有的小学学历,并不能让他考入大学,更不要说他想进的清华、北京大学了。那么,他就只好自学了。开放的京师图书馆,他一早进去,直到闭馆才出来。当时他的眼界,还在那些旧的杂书:《笔记大观》、《小说大观》、《玉梨魂》之类。图书馆不开门的时候,他便呆在会馆,在没有火炉的屋里,窝进被子,看他自己带着的那本《史记》。后来为了靠近北京大学,沈从文在沙滩附近的银闸胡同,找到一个由贮煤间略加改造的极小房间——“窄而霉小斋”,这是沈从文为它取的斋名。

  在这里,沈从文度过了精神上颇为丰裕、生活上极端贫困的两年时光。北京大学当时向一切人开放,沈从文就当了一名不注册的旁听生。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刘梦苇、黎锦明、陈翔鹤、董秋斯、司徒乔、焦菊隐、韦丛芜……他也听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课,甚至辜鸿铭的一段有关辫子的话,也予他以启发,“并产生一种信心:即独立思考对于工作的长远意义”。

  精神上满足了,学问上进步了,可生活却困窘到了极点。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是靠着友人接济,这里蹭一顿,那里混一顿,或者,赊账:在公寓和小饭馆吃上几次。(数年之后,一次他从上海返北京,还在一家小饭馆的欠账牌上,看到“沈从文欠XX元”的字样)

  为了生存,也为了把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在这段时期,沈从文开始拼命写作。可是,对于一个学历低,没有一丁点名气的青年,社会最初的反应可想而知。他向北京多家杂志报刊文学副刊陆续寄出了大量稿子,全部石沉大海,毫无音讯。这还不算,他后来还听说,《晨报副镌》的一次编辑聚会上,沈从文投寄的十数篇文章被摊在桌上,为众人奚落:这就是某大作家的作品!不仅如此,他的稿子,甚至因为没有邮资,连寄发出去都成了问题。这种屈辱,沈从文写进了一篇速写《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沈从文仍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他的文章也渐渐零星地为几家报刊所接纳。但是,最早给予沈从文以充分认可,刊出其多篇诗歌、散文、小说,最大限度激发沈从文创作信心的,竟然是先前曾奚落他的《晨报副镌》,那是在1925年10月之后。不过,当时编辑已换了人,这就是从欧洲归国未久的诗人——徐志摩。

  历史上友情的故事2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历史上友情的故事3

  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很高的一个官职)俞瑞字伯牙,有一珍贵的五弦琴。乘船中秋游览江山之时弹起,琴弦忽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后发现是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见他是一个樵夫,便很轻视。没想到这个樵夫其实胸装才学无数,对他所弹的曲子、所弹的琴都了如指掌,于是说:“你对于音乐的道理十分明白,但如果我弹一曲,心中想着事情,你能知道吗?”俞伯牙将断弦重整,想着高山,弹了一曲,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着流水弹了一曲,樵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问樵夫姓名,答姓钟名徽字子期,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俞伯牙总算找到了知音,邀子期留下,子期要尽孝道而不肯,于是两人结为兄弟,伯牙赠子期黄金二镒(48两),约来年仲秋再见,洒泪而别。

  光阴似箭,来年仲秋,俞伯牙又在江边等钟子期,却等不着。他弹奏一曲,发现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未来的原因,不是父丧,就是母亡。于是询问着找到了子期家,见一老者,是子期的父亲。老者哭着说,子期用所赠黄金,买书攻读,日夜辛勤,却心力耗费,染病于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大恸,泪如泉涌,在子期墓前悲奏一曲,却被周围不识音律的观看的人所耻笑,它们只知道琴声是用来取乐的。俞伯牙割断琴弦,将琴摔向祭石,登时玉轸抛残,今徽凌乱,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后弃官到江边侍奉子期的父母,曰:“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我小时侯比较喜欢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重点记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现在许多的成语典故也出自那个时期。

  看了历史上友情的故事

1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