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重大的皇帝历史故事

时间: 翠梅2 历史故事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帝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大的皇帝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重大的皇帝历史故事1

  晋惠帝是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子,九岁被立为太子,公元290年(太熙元年)4月,晋武帝病逝,司马衷继位。这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皇帝中,有名的傻皇帝。

  在惠帝刚继位时,由于多年战乱,朝廷腐败,加之天灾不断,老百姓有家难归,流离失所,饿莩遍野。有的大臣把这一惨状写成奏折呈上,他竟感到奇怪,生气地问左右随员:“没有饭吃,咋不吃肉粥呢?”弄得诸位大臣无言以对。又有一次,惠帝司马衷带领一些宫娥侍从在华林园游玩。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阵阵蛤蟆的叫声,他感到纳闷,便问左右随员:“这是什么声音?”一个侍从马上上前叩拜:“皇上,这是蛤蟆在叫。”听了回答,他仍然不明白这蛤蟆是哪来的。他又问:“这蛤蟆是官家养的还是私人养的?”侍从们知道他又在说傻话,可一时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面面相观。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还是一个老太监上前跪拜:“皇上,这蛤蟆在官家地里叫唤的,是官家养的;在私人地里叫唤的,是私人养。”惠帝司马衷听了,很高兴,不住地点头。

  重大的皇帝历史故事2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音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全不一样。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音tián)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伕,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

  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年,蒙恬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

  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头上,大臣们谁也不敢劝他。他的大儿子扶苏认为这样处置儒生太严厉,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来,触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重大的皇帝历史故事3

  大家都听说过杨贵妃,却不一定听说过江采萍。她曾经受到唐玄宗专宠达十年之久,只是后来由于年龄因素和唐玄宗的审美疲劳,才退居“二线”。

  出身福建莆田的一个文人世家,父亲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他曾向友人夸口道:“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江采苹确实不负父望,九岁就能背诵大本的诗文;及笄之年,已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曾有“萧兰”、“梨园”、“梅亭”、“丛桂”、“凤笛”、“破杯”、“剪刀”、“绮窗”等八篇赋文,在当地广为人们传诵和称道。此外,江采苹对棋、琴、书、画无所不通,尤其擅吹奏极为清越动人的白玉笛、表演轻盈灵捷的惊鸿舞,小小年纪,就成为一位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

  此时的唐玄宗刚刚失去前半生最宠爱的女人武惠妃,整日郁郁不乐。太监高力士想排解一下玄宗的烦恼,于是跑遍了大江南北,找到了江采萍。入宫之后,唐玄宗喜不自胜,先前的烦恼全部消失。江采萍淡装雅服,姿态明秀,给唐玄宗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她从小就癖爱梅花,到了皇宫之后,居住的地方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

  江采萍性情高傲,目下无尘,却又出淤泥而不染,不去为红颜之事争风吃醋,常以东晋才女谢道韫自比。唐玄宗也是个有很小资的皇帝,就封她为梅妃,并亲切的称她为“梅精”。江采萍入宫的前十年左右,唐玄宗宠爱她至极,对后宫其他妃子都视而不见。这一情况直到杨玉环的出现,她才渐渐失宠。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跑得仓促,来不及带上江采萍。长安城陷落后,梅妃一身白布裹身,跳下了水井而死。

 

 看了重大的皇帝历史故事

1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