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汉朝 >

汉朝历史事件汉匈大战

时间: 克浩2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对外武功方面极其威武,其中打败匈奴,为西方友人送去了上帝之鞭大礼包,汉匈之战可以说是大汉军事实力巅峰的表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汉朝历史事件汉匈大战,希望对你有用!

  大汉铁军图片

  汉匈决战的背景

  匈奴是自殷周至秦汉一直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楚汉战争时,匈奴乘隙进入富饶的河套平原,力量空前强大。西汉初年,汉初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汉高祖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企图以汉室公主和大量物质财富换取和平。到文、景时期,此项政策行之70余年,结果没有也不可能阻止匈奴的袭扰。汉武帝时,汉朝国力强盛,武力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元光六年(公元前12年),汉军出师,从此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拉开序幕。

  汉匈之战第一场大战

  反击匈奴的第一回合:河南、漠南之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兵犯上谷(今 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武帝避实就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占据 的河套平原(当时又称河南)。卫青引兵北上,突袭匈奴,收复河南地,设朔方、五原郡,移民十万屯田戍边,为进一步反击匈奴奠定了基地。

  此后,匈奴右贤王欲夺回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屡攻朔方,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率军北出朔方,进入漠南(今内蒙古南)反击右贤王。李息兵出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右贤王,策应卫青。卫青以三万铁骑出塞外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庭,击破了匈奴有生力量。次年,卫青率大军十万再出塞北,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重创匈奴,匈奴损失惨重,退往漠北。

  河南水草丰美,是汉匈战略要冲,双方对此争夺激烈,以前一直是匈奴进犯中原的前进基地,所以收复河套平原,是汉反击匈奴战争的良好开局;这次战争的战略策划比较成功:敌人强大,就要想法分割围歼。收复河南后,汉军随即乘胜出击漠南的右贤王,扩大战果,切断了匈奴左右部的联系,以便分散敌人实力。匈奴虽已统一,但其军事联盟实际还是很松散,分地而治。匈奴左部(左贤王)势力强大,所以汉军在东部虚晃一枪,以主力攻取其力量相对薄弱的河南,算是必实就虚了。

  汉匈之战第二场大战

  河西之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骠骑霍去病兵出陇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歼敌万余。次年,霍去病兵出北地(今甘肃庆阳西 北),越居延泽(今内蒙古居延海),西攻至祁连山,大破匈奴,俘三万余人。河西匈奴部损失惨重,浑邪王率所部四万人降汉。

  汉军河西之战的战略目的是断匈奴右臂。汉军在取得漠南战役胜利后,匈奴主力被迫转入漠北,而来自东部、西部匈奴的威胁相对增加,但二者之中,西部较弱,且因汉立国关中,威胁更大,所以汉军选择西部作战略进攻方向。在战术上,充分运用了连续出击与迂回包抄相结合的战法,发挥了汉军灵活机变的优点。

  汉匈之战第三场大战

  漠北之战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派兵深入漠北(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寻歼匈奴主力。大卫青、骠骑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为主力,另以步兵数十万,战马十万匹配合行动。二人分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会战。

  卫青兵出定襄,北进千余里,与匈奴单于相遇。经激战,击破匈奴军,歼敌近两万人,追至蜫颜山(今蒙古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一支)。霍去病在东路出兵,深入两千里 ,与匈奴左贤王接战,歼其精锐,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东),歼敌七万,胜利凯旋。

  漠北之战,汉军采取的是长途奔袭,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汉军骑兵大军团以长途奔袭和大迂回战法,深入敌境,利用匈奴认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心理,出其不意,疾驰穷追,一举荡平之。

  汉匈之战第四次战争

  西域争夺战

  伊稚斜死后,子乌维立,乌维死,子詹师庐立,詹师庐死,季父呴犁湖立。在这十几年间,匈奴避居漠北休养生息。而汉朝因人力、物资损失很大,及为了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也暂时停止对匈奴的用兵。

  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前87年,汉武帝死,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

  汉昭帝时,匈奴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骑兵仍然不断在北方边境出现。前73年匈奴转攻西域的乌孙以索要公主(即西汉嫁给乌孙王的解优公主),乌孙向汉求救,汉朝组织五路大军十几万与乌孙联兵进攻匈奴。前71年再次联兵20几万合击匈奴,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

  同年冬,匈奴出动数万骑兵击乌孙以报怨,适逢天降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时丁零北攻,乌桓入东,乌孙击西,匈奴元气大伤,被迫向西迁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为双方以争夺重点。双方反复激烈争夺车师之际,前60年,匈奴内部因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争夺权位发生冲突。日逐王降汉,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汉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实力大减,己无力扰汉。

  汉匈之战第五次战争

  汉伐北匈奴及争夺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

  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民互市。北匈奴从65年至72年不断入侵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在南匈奴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优留单于。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明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4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汉匈之战结果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

  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汉朝:您的快递,上帝之鞭以到,请查收。西方外国友人:妈卖批!!这快递我不收。

18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