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历史 > 朝鲜半岛历史 >

弁韩的具体历史介绍

时间: 克浩2 朝鲜半岛历史

  弁韩,亦称"弁辰",朝鲜半岛南部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弁韩的具体历史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弁韩的具体历史介绍

  弁韩与其它三韩部落一样都是在公元前108年箕子朝鲜灭亡后,北方箕子朝鲜人民和秦人都为避苦役而逃亡了。他们逃亡的方向应是向南、向东,有一部分留居灭亡前的箕氏朝鲜地区,即乐浪地区,一部分徙居"古之辰国"之东,这就是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的南迁中成立。考古发现表明3世纪铁矛和铁甲的生产在弁韩大大增加。这是弁韩灭亡和更为中央集权化的伽倻联盟形成的表现。伽倻联盟后来被韩国东部的新罗国吸收。

  驾洛者,亦汉族,而君于弁韩。其先有金天氏裔八人,自中国莒县。今山东莒县。播迁于辰韩之西;人称其地为八莒,今星州。八人之裔,有分居弁韩者。其后曰首露,时弁韩有九干,各统其众,分居山野,共尊为君,号曰驾洛。实汉光武建武十八年也。地在今金海郡。案《魏书》谓新罗附庸于迦罗,即此。首露王最老寿,且有令德,为邻国所归仰。传八世,至梁武帝中大通四年,乃降于新罗。方首露之开国,其同族五人,亦各分据一部落,号曰五伽耶:是为阿罗伽耶,今咸安。古宁伽耶,今咸昌。星山伽耶,今星州。大伽耶,今高灵。小伽耶,今固城。大伽耶,即后来之任那也。"

  亦应指弁韩(即弁韩)的十二国,而"属辰王"的"辰王"不是马韩的"辰王",而应是辰、弁二韩各自的"辰王"。所谓"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是指辰、弁韩的"辰王"世世用马韩人担任,而不是指"家天下"意义的"世袭"制。"辰王不得自立为王"还是说的辰、弁二韩的"辰王"(部落酋长),不能由本种落流移之人及其后裔中产生,这是世代立下的规矩。

  《汉书·朝鲜传》中所提到的"辰国"。其二,在三韩之中,以马韩最大,因此各部落都推选马韩人为"辰王",这"辰王"实即马韩王,取"辰"名,是因为此地为"古之辰国"之地;"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是指马韩建都于目支国,马韩王(即"辰王")是三韩部落联盟的盟主。持辰国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之说的学者,其论据皆以这段记载为重。然而,他们没有正确理解前述"共立其种为辰王"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正确解读"尽王三韩之地"的真实含义。从"共立"可知,当时三韩这个部落联盟实行的是联盟议事会制,这个议事会由各部落和氏族的酋长参加,联盟的领袖(辰王)就是这些参加议事会的首领们讨论选举出来的,既然如此,"尽王三韩之地"就不能理解为"辰王"充当三韩之地的国王了,"辰王"无疑就是在"古之辰国"的区域内兴起的三韩的部落联盟的酋长。其三,三韩部落的酋长("国王")在担任酋长之前都是马韩地区的土著人,也就是说,除了马韩的酋长是由马韩人充当外,其他二韩的部落酋长也是由马韩人充当。

  《三国志》记载说弁韩与辰韩的语言和文化相同。弁韩以铁器生产闻名,其生产的铁器销售到汉四郡,日本和朝鲜半岛其它地区。

  《后汉书·东夷传》:" 韩 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 弁辰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韩 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 倭 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 弁韩 。" 元 傅若金 《送幻上人还高丽》诗:"梵宇通 辽海 ,僧居属 弁韩 。"

  弃韩在史册上的记载

  一)秦人为弃韩先人考

  《后汉书·东夷传·辰韩》载:"辰韩、着老自言秦之亡人,避秦役迁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为秦韩。"《三国志·东夷传·辰韩》亦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看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

  这两段记载表明,在公元前3世纪秦人来到韩国,是韩国割其东界地与之,但并未明确记载秦人是否建国称辰国,但已有了城栅。

  蒙文通曾提出:"三韩之国为古辰国,故三韩之王号辰王,明未人海之洗有辰国,无韩国,韩人海而辰王之名隐韩之名里。"¹但从《后汉书》、《三国志》的记载看,明显是先有韩国,秦人到来后,才有辰国、辰韩之称。

  上引《后汉书》、《三国志》虽都提到了秦人迁来,韩国割东界地与之,而有了辰韩,但未记载当时即有辰国之名,辰国之名始见于史是在公元前2世纪。

  《汉书·朝鲜列传》:"(卫满)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人见,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拥弗通。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使涉何诏谕右渠,终不秦诏。"从记载看,在公元前109年以前,已见辰国之名。

  又《魏略》载:"初右渠未破时,朝鲜相历黔卿以谏右渠不用,东之辰国,时民随之而居者二千余户,亦与朝鲜贡藩不相往来。"可知辰国出现于史的时间亦在卫氏朝鲜亡国前不久,也是公元前2世纪。

  但《三国志·东夷传》载:"辰韩古之辰国也。"《魏略》亦载:"辰韩古之辰国也。"《后汉书·东夷传》载:"韩……凡七十八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居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界,皆古之辰国也。"都是说在三韩之先或辰韩之先,已有古辰国。

  但问题是《三国志》、《后汉书》、《魏略》都是公元2世纪以后的记载,只能证明在公元2世纪的三韩前有古辰国,不能证明在公元前3世纪的韩国前即有辰国,当时还无三韩,而仅有韩国,辰国是出现于韩国之后,似是马韩割东界与秦人居住,才分出了辰国。

  而且秦人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一》记载:"始祖三十八年(公元前20年),春二月……前此,中国之人,苦秦乱,东来者众。

  多处马韩东,与辰韩杂居,至是寝盛,故马韩忌之,有责焉。"从记载可知,秦人是在马韩之东,与辰韩杂居,而非辰韩的一部分。

  另据《三国志》卷三十《魏书·韩》记载:"弃、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弃辰亦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其读庐国与楼接界。"从记载可知弃辰与辰韩杂居,结合《三国史记》的记载,似乎秦人应为弃韩。弃韩,据《三国志·东夷传》载:"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法俗相似。"《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三韩》记载:"弃韩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语风俗有异。"

  同时,《晋书》卷九十七《东东夷列传·马韩》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初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又有弃韩,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说明弃韩也属于辰韩。

  这里有几点要考证的:其一,《晋书》称:弃辰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辰韩常用马韩人作王。以此看来,弃辰之王似非马韩人。其二,《后汉书》称:弃辰与辰韩"言语风俗有异",《三国志》却称:"言语法俗相似",似乎两者语言并不一致,其原因是否因辰韩以马韩为王,接受了韩语的影响,而弃辰则保持了秦语,未接受韩语。其三,其人形长大,是否表明了其人是有北方蒙古人的特点。其四,所谓"祠祭鬼神有异",是否指弃辰保留了祭祀中国的祖先,因此,这一传统反映在金庚信的碑、传中。

  所以,《旧唐书》卷一九九《东夷列传·新罗》记载:"新罗国。本弃韩之苗裔也。"((新唐书》卷二二O《东夷列传·新罗》记载:"新罗,弃韩苗裔也。"《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四夷附录第三·新罗》记载:"新罗,弃韩之遗种也。"也并非是错,只是时间上有差异而已。

  (二)伽椰与秦人关系考

  关于伽椰的起源,或谓伽椰即《三国志·东夷传》所载弃辰十二国之狗邪国。而《后汉书·东夷传》载:"弃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楼接。"其地亦在今洛东江西。因此,伽椰起于弃辰,可以肯定。

  又《三国史记·金庚信传》载:"金庚信,王京人也。十二世祖首露,不知何许人也。以后汉建武十八年壬寅登龟峰。望驾洛九村,遂至其地开国,号曰伽椰,后改为金官国。其子孙相承,至九世孙仇亥,或云仇次休,于庚信为曾祖。罗人自谓少昊金天氏之后,改姓金。庚信碑亦云'轩辕之裔,少昊之)8L。"'从记载可知,伽椰为中国人之后裔。

  而且《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所载弃辰的情况,应该就是伽椰人的情况,他们在存在时间、地理位置上是一致的。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弃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语风俗有异。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洁清。而刑法严峻。其国近楼,故颇有文身者。"

  《三国志·东夷传》亦载:"弃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其读卢国与楼接界,十二国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洁清,长发。亦作广幅细布。法俗特严峻。"

  《晋书·东夷传》记载:"又有弃辰,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辰韩常用马韩人作王,虽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以其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也。地宜五谷,俗晓蚕桑,善作嫌布,服牛乘马,其风俗可类马韩,兵器亦与之同。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善舞,善弹瑟。瑟形似筑。"

  《三国志·东夷传》:"辰韩其着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过去有认为新罗即辰韩的这批秦人,但据《三国史记·新罗纪》:新罗出于朝鲜遗民,应是公元前2世纪从卫氏朝鲜东迁辰韩的一支,而不是公元前3世纪秦人迁来之后。因此,从金庚信的家世起源看,伽椰是起源于中国人后裔,与此相联系应该正是公元前3世纪迁来的秦人之后,这也正与弃辰是从辰韩分出相合。所以,伽椰应该是适韩秦人之后。

1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