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热点资讯 >

学生想出国被外教劝回:未来最大的机会在国内网友:他的学生们一定为他骄傲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近日,福建厦门学生拍下外教潘维廉在课堂上讲的一番话,被不少网友点赞。

潘教授说,之前有学生问他怎样才能出国,他的回答是未来最大的机会在国内,他鼓励学生出国学习,但希望学生都能回到国内,帮助中国发展。

据了解,潘维廉是厦门大学MBA第一位专任外籍老师,已经在中国待了35年,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深受学生尊敬。

对此,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鼓励出国但希望学生还能回来,潘老师格局很大。

外国老师能说出最大的机会在中国这句话,他的目光比很多人都要长远。

老师帅气又有涵养,感谢他为传播中国故事所做的努力。

他的学生们也一定会为他骄傲。

延伸阅读:让撒贝宁差点“接不上梗”?这位厦大美籍教授真“不见外”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维廉,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7年,他了解和热爱这里,并曾两次环游中国。

在总台最新一期《开讲啦》节目中,潘维廉通过独特的幽默视角,讲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发展变化。

从天而降的“请柬”将他带到厦门

潘维廉是福建省第一位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作为一名美国人,他说自己有一张“老外”脸,一颗“老内”心。

20岁之前,潘维廉并不了解中国。后来,得知厦门大学接收外籍学生并可以为其与家属提供住宿,潘维廉和家人踏上了前往厦门的旅程,到厦门大学学习中文。

△潘维廉一家人

80年代末,中美居住条件差异较大,潘维廉教授曾开玩笑说自己总是“咬紧牙关过生活”,最先锻炼出来的是下颌肌肉。

对潘维廉一家来说,生活处处充满“挑战”:经常停水停电,粮票配给不包括外国人,那时厦门还没有出租车、公交线路也只有三条……但中国人温暖的情谊使这个外来家庭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1988年,在厦门大学就读了一个学期的中文专业后,潘维廉接到了厦大管理学院的工作邀请。“我考虑了10秒钟便答应了,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潘维廉说。

02

他拿到“绿卡”后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992年,潘维廉做了一个震惊家人的举动——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那时候,福建还没有拿“绿卡”的外国人。

“90年代初期,我的学生们大多想出国。我申请永久居留权,是为了向学生传达我长期留在中国的决心。我坚信世界经济的重心将回到亚洲和非洲,改革开放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机遇。”

随着居住时间越来越长,他发现中国与外媒报道的并不一样,开始通过书信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潘维廉为了向家人和西方世界展示中国真实的样子,花三个月时间开车四万公里两次环游中国。他随身携带的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中国城市、乡村飞速发展的痕迹。一路上,他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真实的了解。

2019年,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时,潘维廉这样表示:“不是自己感动中国,而是中国感动了自己。”

世界惊叹中国的造桥技术,而潘维廉觉得中国人的修路能力更值得敬佩:“哪里都有路!我去过40多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

37年来的经历让潘维廉感慨万千:“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中国人变得更自信了,也热爱国家,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阿拉丁可能是个中国人

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潘维廉,在节目现场带来了“神灯”道具和相关故事书,书的封面和插图满满都是中国风。

他告诉同学们,阿拉丁故事的最早版本出现在三百多年前,作者虽然是叙利亚人,背景却设置在中国。“当时,作者认为中国是最神奇、最富有、最遥远的国家,所以阿拉丁可能是中国人。

潘维廉还有一个身份是旅行家,2024年,他计划开启自己的第三次环中国旅行。

“我还会按照原来的路线走一遍,见证中国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我很期待!”

7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