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素材 > 名人轶事 >

陈独秀的人物轶事

时间: 金浪 名人轶事

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你是否在寻找“陈独秀的人物轶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陈独秀的人物轶事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独秀的人物轶事

陈独秀的人物轶事

1897年7月,18岁的陈独秀第一次离开家乡安徽怀宁,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他目睹了甲午战争之后南京的满目疮痍,希冀变法图强。但随着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沙俄出兵侵占东北三省,陈独秀猛然惊醒,不再相信变法维新,转而决定到先进的国家去探索强国富民之路。

关于陈独秀赴日求学,除了经济和方便之外,当时有关各国先进学说的图书,在日本都可以读到。而且日本本身是一个由落后迅速转变为强盛的样板。在这里,已经可以满足陈独秀寻求救国之路的愿望了。

与清政府的派遣留学生不同,陈独秀是自费留学日本的。陈独秀五次留学日本,没有留下系统的资料,经过中日学者几十年的考查,都不甚清楚。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进入某一所日本学校,除学一点日、英、法等外文外,主要是找原著或日人译介的西方社会科学图书进行自学。所以,他后来推行教育革命时,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精神,重视社会教育和图书馆事业。

1901年10月,他第一次赴日本,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日语,后入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学习;1907年春,他第四次赴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随后又到早稻田大学学习西欧文化;1914年7月,他第五次赴日本,在东京雅典娜法语学院进修法语。

以陈独秀的天赋和他力求创新的学习、研究方法,不论哪门学问,只要被他用心关注,必然成绩优异而且总有独到见解。1910年,陈独秀在国内时,竟然为当时著名的群益书社编辑出版了一部《模范英文教本》(四册),可见他英文学习用心之深。

其实在日本期间,陈独秀不只英文学得好,后来对法文的学习也颇为用心。他于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的封面上,就使用了法文“LA JEUNESSE”(青年)字样。

与苏曼殊“乱译”《悲惨世界》

苏、陈二人相识在1902年,当时恰逢陈独秀第二次赴日求学。

苏曼殊与陈独秀翻译英文版的法国名著《悲惨世界》时,中文译文从第七回起突然增加了原著中没有的一个故事:

主人公姓明名白,字男德(取“难得糊涂”之意);配角是“范桶”(饭桶)“吴齿”(无耻)“满洲苟”(影射汉族官僚)等。这些人物的冲突故事中,男德是一个“立志要铲除人间一切不平的有志青年”,他声称,“我想教这个人间苦难的责任,都在我一人身上……”

关于苏、陈二人“乱译”《悲惨世界》,他们并不把这件事当作一件纯文学的工作来做,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载体。男主角说出许多宣传革命的话,自然表现了译者自己的志向。

苏曼殊绝顶聪明,通英文、日文和梵文。他很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决定将其翻译成中文,并连载于上海的《国民日日报》上,书名译为《惨社会》,作者译为“嚣俄”。

由于当时苏曼殊汉文根基很差,陈独秀常字字句句地为苏曼殊指点。后来,苏曼殊因《国民日日报》停刊而去了香港,陈独秀就把《惨社会》从第十一回下半回续译到第十四回,书名改为《惨世界》。

陈独秀在日本比较深刻地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特别是法兰西的“天赋人权”学说,这是他后来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教训学监姚文甫

1901年,陈独秀第一次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中国留日学生进步组织“励志会”。

当时的励志会分裂为两派:一派是以曹汝霖、章宗祥为代表的鼓吹君主立宪的稳健派;另一派是以张继、秦力山为代表的倾向于民主革命的激进派。激进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理论武器,鼓吹天赋人权、平等自由,陈独秀深受其影响。

后来,由于两派斗争激烈,陈独秀与张继退出励志会。

陈独秀于1902年3月回国,与何春台、潘赞化、葛温仲、张伯寅、柏文蔚等热血青年一起,在安庆姚家口北的藏书楼发起演说会,拉开了安徽省近代革命的序幕。他们模仿东京留学生的做法,在张伯寅家组织了“青年励志学社”。

社员每周聚会一次,展示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发表对时局的看法。他们还每周进行一次军事训练,由张伯寅的弟弟张仲寅用英语呼喊排操口号。陈独秀还准备创办《爱国新报》,“其宗旨在探讨本国致弱之源,及对外国争强之道,依时立论,务求唤起同胞爱国之精神。”

一系列的反帝爱国活动,使陈独秀遭到了清政府的通缉。1902年9月,陈独秀被迫二次东渡日本,进入当时中国留学生学军事的热门学校——成城学校陆军科。此间他结识了一大批激进的革命志士,如章太炎、邹容、蒋百里、苏曼殊、刘季平、汤尔和等,一起成立了“青年会”,成为“日本留学生中革命团体之最早者”。

当时,清政府所派湖北留日学生的监督姚文甫无理压制学生正当权利,并阻挠学生学习军事。

1903年3月31日,陈独秀与张继、邹容、翁浩、王孝慎等人一起,以姚文甫生活腐化堕落、有损国格人格为由闯入姚家,说要砍掉姚的脑袋。邹容说,“纵饶汝头,不饶汝发。”于是,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以抒发“割发代首”之恨。他们警告姚文甫:“你赶快回国,别留在这里给留学生丢人,你要不走,我们总会要你的命。”姚文甫作为朝廷命官当然不服,他向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控告,随后蔡照会了日本外务部。于是,陈、张、邹等人被日本政府强行遣送回国。

陈独秀的生平事记

1879年10月9日出生安徽安庆,五次去日本(1901~1915)。

19岁走进中西求是书院,它是浙江大学前身。

二年后,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年22岁留学日本。

1903年5月,在日本,24岁的陈独秀伙同邹容等五人将清政府驻日本的学监姚文夫的辫子剪掉。

1914年在日本办《甲寅》杂志,发表文章,用独秀笔名,独秀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敬告青年》中倡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翌年改为《新青年》,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1月,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1917年,《新青年》发表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

1919年6月11日在北京街头亲自散发他写的《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入狱。

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大到五大,陈独秀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

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判处徒刑13年,这是他第五次被捕入狱,狱中他写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937年8月23日中午,陈独秀由潘兰珍和三儿子陈松年迎接出狱。出狱后,他两次积极主动找到当时在南京筹备八路军办事处的叶剑英,博古等,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8年8月,出狱后的陈独秀卧病,周恩来去重庆看望他,他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我年纪大了……

毛泽东说,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1942年5月27号,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于重庆江津溘然长逝,享年63岁。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可称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名人轶事:陈独秀风雨情爱路

陈独秀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对于他的历史评价,半个多世纪来,褒贬不一。对于他的婚姻和爱情,世俗偏见更是鄙夷和不屑,而他本人则备尝个中酸辛、苦涩和甘甜。

院试夺魁后娶发妻

1896年,陈独秀院试夺魁,中了第一名秀才。这一年,他只有18岁。家乡安庆城的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望族和富户人家,竞相托媒上门。在众多托媒提亲的人家中,陈母属意于安庆统领高登科的长女高大众。

高大众生母早已去世,自幼随侍在父亲身边,她虽然目不识丁,但也温良驯服,颇有教养。相亲那天,陈独秀找机会瞅了高大众一眼,但见她个头倒也适中,眉目清秀,心里也就认可了。

次年冬,他们完婚,新婚燕尔,两人也能相亲相爱。可是时间长了,两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且又性格迥异的人,渐渐地产生出差异和隔阂。1901年,陈独秀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可是,手头又资金匮乏,只得求援于妻子。这天,他以少有的温柔抚慰妻子:“大众,我就要远行了,家中的事全仗你照应……”这个倔强刚烈的人,好听的话还未讲完,便开门见山地说:“大众,我去日本需要一笔钱,你可否将你的金镯子借与我一用。”大众细声细语地说:“你已是有家小的男人了,在外闯祸,是要杀头的。你就是不想想我,也要想想儿子。”她见他默然无语,只得小声嘀咕:“我不能把金镯子给你去闯祸,它可是我高家的传家宝啊!”陈独秀没等她把话说完,便呵斥道:“没有见识的女人!”说着便甩手而去。

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

他的好友潘赞化回忆道,他们“平时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高大众生有延年、乔年、松年三子。她进陈家30多年,从没离过家门。1930年9月,这位朴实贤淑的妇女病逝,终年55岁。

陈独秀正为自己的婚姻苦恼、绝望的时候,一个新的女性悄然闯入他的生活,她就是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乳名小众,比大众小9岁。小众从小娇生惯养,塑就了她任达不拘、热情奔放的个性。她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对独树一帜的新派人物和新鲜事物特别喜爱。此时,陈独秀已在社会上声誉鹊起,和那一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高君曼十分崇拜这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每逢寒暑假回家,她总要抽出时间看望姐姐,并借机找陈独秀攀谈。

与妻妹公然同居

这一切,高大众早已察觉,她不愿出乖露丑,只得暗自心伤。陈独秀和高君曼相爱之事很快便在乡邻间传得沸沸扬扬。1910年,陈独秀到杭州陆军小学堂任地理教员,将高君曼带至身边,公然同居。

陈独秀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事业,离不开高君曼的支持和帮助。高君曼为此付出青春年华,并积劳成疾染上多种疾病,而陈独秀却很少问及她的健康和孩子的成长。一个女人独力支撑,且又传闻陈独秀另有新欢,她感到再也无法共同生活了。1925年10月,高君曼带着儿子鹤年、女儿子美来到南京居住,这对自由恋爱结成的夫妻终于决裂分手了。1931年,高君曼病逝于南京,年仅47岁。

隐居石库结识少妇

1930年下半年,陈独秀为摆脱国民党的通缉捉拿,常常是东躲西藏,居无定所,不但经济拮据,同时形单影只。他居住在上海熙华德路一座石库门楼房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整日闭门不出,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和他相邻而居的是一位年轻女性,年龄在22岁上下,身材娇小,圆脸大眼,衣着干净,举止拘谨,一看便知是个憨厚老实的女人。

这位女子叫潘兰珍,江苏南通县人,幼时随父母逃荒到上海,13岁便在纺织厂当童工。后来,受一流氓哄骗,同居后生一小孩,孩子夭折后,就被抛弃,现在一家英美烟草公司做工。

一个是鳏居男子,一个是独身少妇,虽然年龄相差近30岁,但是,久而久之便惺惺相惜以至情投意合了。潘兰珍知道老先生有知识,能写文章,是个做大事的人,从不打听其身世和行踪。她只管上班挣钱,料理老先生的饮食起居。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因叛徒出卖被捕,并被移送南京监禁。被囚后,他最为挂怀的是潘兰珍的生活,他致信他的学生高语罕说,“我真对她不起,务请先生再探望一次……”在高语罕的帮助下,潘兰珍来到了南京,在监狱附近租了间旧房子住了下来,每天到监狱照料陈独秀,直至他出狱。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提前获释。9月,他和潘兰珍定居武昌,并向世人宣布结为夫妻。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逝世。1949年10月,潘兰珍病逝。


3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