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素材 > 名人轶事 >

徐悲鸿的名人轶事

时间: 金浪 名人轶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关于徐悲鸿的名人轶事你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悲鸿的名人轶事汇总,欢迎大家分享。

徐悲鸿的名人轶事

徐悲鸿的名人轶事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尤其是他画的马,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徐悲鸿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那时,清朝政府虽然垮台了,换上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也同样腐败无能。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很困难,就是政治上,也还像过去一样,常常遭到外国人的侮辱和歧视。

就在徐悲鸿考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时候,有一位富有的外国学生十分无理地向他挑衅,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什么大材。”

徐悲鸿听了这句话,非常气愤,他用炯炯的目光狠狠地盯着这个富有的外国学生,毫不示弱地对他说:

“先生,你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行吗?那好,现在,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试比试!等到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以后,徐悲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绘画,为祖国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目的,他不仅十分认真地学好了学校里安排的所有课程,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罗浮宫、凡尔赛宫和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而且常常是带着一块干面包和一壶水去的,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时间决不出来。许多法国画家看到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都很感动。有一位叫做达仰的法国画家说,他从这位没有奴颜媚骨的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从此,他就主动邀请徐悲鸿到他家做客,并且还主动把自己的画室借给徐悲鸿,让他安心画画。

一年以后,徐悲鸿就画出了一幅很好的油画,受到了法国有名的艺术家拉蒙先生的好评。以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几次比赛考试中,徐悲鸿都赛过了当时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的各国学生,多次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不久,徐悲鸿又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和《琴课》等。由于这些油画技法高超、构思新颖,且出神入化地表现了画中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轰动了整个巴黎的美术界。许多观众看过之后,都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就连那个曾经向徐悲鸿挑衅过的外国学生,这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终于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徐悲鸿常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傲骨,是多么可贵啊!

徐悲鸿慧眼识才名人故事

徐悲鸿是在近代美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一生为人正派豁达,慧眼识才,不遗余力地培养和帮助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著名画家齐白石和傅抱石,曾被郭沫若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而其中傅抱石能屹立画坛,正是由于徐悲鸿的伯乐眼光和一颗爱才之心。

徐悲鸿是1933年在南昌发现傅抱石的。当时,徐悲鸿正任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正是他的责任和追求。

那年夏天,徐悲鸿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时途经南昌。他只是小住几天,就这样寓所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造访,只要有空闲,他都热心接待,这其中以青年美术爱好者居多。一天上午,一个看上去瘦弱的年轻人前来拜访他。年轻人很兴奋地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年轻人身上穿着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而是小心地打开包袱,拿出来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让他大为惊奇,这些图章非常精美,完全有艺术家的水准。徐悲鸿拿在手里反复欣赏,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就问道:“这些图章……”年轻人面露愧__,喃喃地说:“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年轻人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他画的是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层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对着画幅,久久凝视。徐悲鸿被年轻人的艺术才气征服了。

徐悲鸿问:“你现在做什么事?”

年轻人回答:“在小学里为别人代课。”

徐悲鸿又问:“你进过美术学校?”

年轻人回答:“没有。我是自学的。”

徐悲鸿请年轻人坐下,又问了些学画方面的事情,并要他再拿一些画来看看。白天人太多,叫他晚上来。临走的时候,徐悲鸿请年轻人留下名字。

年轻人回答:“傅抱石。”

傅抱石回到家里,简直像范进中了举人一般,对着妻子高叫着:“见到了!见到了!”并让妻子把家里的画都找出来,激动地说:“悲鸿大师要看。”他挑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张画,卷在一起,小心地包在包袱里,好不容易等到吃晚饭的时间,傅抱石便急匆匆地来到徐悲鸿的住处。徐悲鸿不在。有人告诉他:“徐先生留了话,晚上去赴个约会,10点钟才回来。”傅抱石站在门口,一直等到10点钟。果然,徐悲鸿回来了。留下了他的画和地址,又叫他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了小雨。傅抱石在家里坐立不安,焦急难耐。他想立刻就知道悲鸿大师对他的画的看法。他甚至想以此来判断自己选了美术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他的父母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奔波,曾在一个修伞匠那里当学徒,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仅仅凭着自己的爱好,他练习刻字,一直练到可以在一块玉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整篇《兰亭序》。后来,他又学治印,学画画。他是想把自己的未来,付给水墨丹青的。但是,南昌虽然是大画家八大山人居住过的地方,而今日却找不到一位能够指津引路的人。他已经29岁了。俗话说三十而立,他必须马上决定自己安身立命的道路。

雨,依旧下着,心绪不宁的傅抱石忽然听到巷口有人说话,而且提到自己的名字。他急忙将头伸出窗外,向外看去,惊喜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大师来了!”说着就冲了出去。把冒雨来访的徐悲鸿接进屋来。这时,妻子不见了,他叫了两声,也不见妻子答应。他没多考虑,忙把徐悲鸿让在床边坐下。他不知道说什么好,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自己心中敬仰的大师。徐悲鸿和颜悦__地说:“傅先生的画,我都看了。顶顶好!顶顶好!”傅抱石此时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悲鸿又说:“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傅抱石像是在做梦,更不知该怎么回答。徐悲鸿环视了这间简陋的屋子,又看了傅抱石窘迫的神,明白了一切,接着说:“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傅抱石激动得几乎失声。

这时,橱门响了,出来一个人。徐悲鸿吓了一跳。傅抱石也很奇怪。原来出来的人正是傅抱石的妻子,因怕见大师而藏到橱子里。傅抱石正想责怪妻子,妻子已伸手拉着傅抱石,一起跪在徐悲鸿面前,说:“您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三拜。”徐悲鸿急忙起身搀起傅家夫妇。

为了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当时的“__西省主席”熊式辉。徐悲鸿对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__西的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让他深造。”正忙于政务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

傅抱石后来的成就,徐悲鸿没有把人看错。傅抱石常对人说:“没有悲鸿大师,就没有我傅抱石。”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自幼随父徐达章习诗文书画,1912年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5年在上海从事插图和广告绘画。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29年移居南京,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更名为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湾复校)任教。

1933年起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此后重返南京,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徐悲鸿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但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被父亲抓回来结婚。18岁生长子取名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为他改名为吉生 ; 后来徐悲鸿的太太在家乡病逝,留下长子,由祖母养育,7岁时因天花而夭折。徐悲鸿不愿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学画。认识老师兼同乡蒋梅笙教授,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碧微(棠珍),蒋碧薇原已安排好许配给蘇州查家,在徐悲鸿到法国前与他私奔。1927年12月26日,徐悲鸿和蒋碧微生子徐伯阳,[1]后来生了长女徐静斐。1930年,徐悲鸿在国立中央大学恋上18岁的学生孙韵君(多慈)。和孙多慈分手后 ; 当时蒋碧微已成为有妻女的张道藩的情人,致28年後夫妇分手。[2]廖静文是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身体不好的时候照顾他,1946年嫁给比自己大28岁的老师,同年生子徐庆平、后来生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鸿直到他去世,结婚只有7年。

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六朝人诗意图》、《中国负伤之狮遥望美国飞虎飞将军》[1]、《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徐悲鸿

3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