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中华杂谈 >

清朝后宫的历史真相

时间: 鸿宇2 中华杂谈

  清朝后宫中的女人们为何工资少得可怜?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清朝后宫的历史真相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清朝后宫的历史真相:

  王熙凤说过,“大有大的难处”,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自然难处也最大。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须引入“工资”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资,叫宫份。宫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级,据档案记载,皇太后年金二十两、银两千两,皇后年银一千两。少得可怜。除了现金,还有实物工资,比如皇后每年可得大卷江2匹、妆缎4匹、倭缎4匹等布料,此外还有棉花40斤、里貂皮40张、乌拉貂皮50张等,非常具体。最神奇的是,皇后每日发猪肉16斤、羊肉一盘、小牲口2只,连萝卜、白菜给多少,都有明文规定。

  皇后一天能吃这么多东西?其实所有服侍她的人都在吃。清宫御膳房多达百余处,各宫分头开伙,皇后食堂每天配给的食物就这么多,如果不够吃,就算贵为皇后,也只能减少侍从。传说慈禧一顿饭100多个菜,这确实不假,但慈禧只吃靠自己近的几个菜,其他的菜不过是摆摆样子,有的已经馊了,仍然端上餐桌。到溥仪时,这样的排场也讲不起了,只能一大炕桌加一小炕桌,皇帝、皇后带嫔妃同一张桌子吃饭。

  清宫收入低,但皇后除了打点下人外,没什么花销。嫔妃则不同,权力不大,收入又低,不足以打点太监,不免会想些“盘外招”,比如珍妃就曾利用光绪的宠信,私下卖官鬻爵,据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珍妃一次收贿赂多达4万两,因此被囚冷宫。

  为什么后宫工资这么低?这与清袭明制有关,明代朱元璋起于草莽,痛恨贪腐,奉行官员低薪制,终明一代,甚至皇帝赐给大臣的奖赏,也多是不值钱的东西。清代吏治模仿明朝,官员收入也很低,皇帝自己也要做表率,所以后宫工资少得可怜。

  后宫工资低,还有一个原因,与硬通货缺乏有关。比如朱元璋发过纸币,因滥发无度,没多久,其价值已几同废纸。货币不稳定,流通只能靠白银这样的硬通货,当时中国银矿资源有限,只好大量从海外进口白银。据计算,当时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夺白银的3/4流入中国。即使如此,货币不足的问题仍很严峻。后宫多用“实物工资”,较少硬通货,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事实证明,低薪没能真正抑制贪腐。到清中后期,受贿行为已半公开化,甚至大臣觐见皇帝,都要给太监塞“红包”,否则要等很长时间,甚至见不到。皇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的工资数量也被“祖宗家法”规定了,拿不出更多的钱给太监发工资,太监干活没积极性,皇帝也没辙。

  关于古代后宫的趣谈:

  看现在的古装电视剧,一个个宫女都化着妆,穿着精致的宫服,仿佛在宫中活得还很滋润,其实,现实中的宫女并非如此,她们在宫中的遭遇,却是非常之惨,用度日如年开形容也不为过。先从入宫来说起,能够入宫的宫女们,都是万里挑一的顶绝美女。在大型的宫廷选美张,在全国物色出13至16岁的处子几万人,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选中入宫的不过百人左右,因此几乎个个宫女都算得上是人间绝顶美女。

  然而,悲惨的人生也从踏入宫门开始了。宫女们一入皇宫中,便彻底失去了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终身苦役,不能与父母相见。繁琐的礼节,森严的等级,不时的凌辱,几乎无出头之日。

  宫女如果在宫中犯了错误或者惹恼了主子,后果极其严重,廷杖、拶指、毒打等手段用在这些柔弱的宫女身上,一般的宫女都难以承受,多半宫女甚至会被责罚致死。据史书记载,仅嘉靖帝笞楚虐待致死的宫女就多达200余人。一次明太祖和群臣观赏舞会,领舞的宫女由于月事来了跳错了动作,扫了皇上的兴致,明太祖大怒,立即命令锦衣卫给三十名跳舞宫女脱去裙子廷杖五十,结果因为打得过重,三十名宫女全部被当场打死。

  而相传慈禧太后晚年时期,因为国事繁多脾气古怪,喜怒无常,经常把怒火发泄到宫女的身上。宫女们每天早上都提心吊胆,愁眉苦脸地去工作。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小事就要受酷刑甚至丢掉性命。在古代帝王面前宫女打嗝,放屁,早上点卯迟到等都是大不敬,都要受到严刑惩罚或直接杀头。

  此外,宫女们最害怕的还有帝王举办盛大的典礼,因为一般的典礼都要持续好几个时辰,而在这期间,宫女们得穿着规整站班伺候,而且站立的姿势还需笔管条直不能走样,否则就是御前失敬,不但本人要受严厉杖责,家属还要受到株连发配到新疆。

  最为悲惨的,就是宫女会不定时为帝王殉葬。如朱棣死时,等待殉葬的三十余名宫女吃完饭后,被引入一宫殿,凄惨的哭声震动宫殿。宫女们依次被送上木床,太监们将宫女的头颈按入丝带的套圈内,然后抽去木床,宫女在惨烈的挣扎中停止了呼吸,一个个像伸着长长勃颈的雉鸡一样吊挂着。所以每到皇帝驾崩或皇亲去世时,最胆战心惊的是宫女,生怕自己会被列入殉葬宫女名单。

  当然,既然宫女们过着如此悲惨的生活,肯定会有人奋起反抗。嘉靖年间,就发生过一次轰动世界的大案——勒杀皇帝。十几名宫女长期饱经残害,苦不堪言。最后决定反正迟早都难逃一死,不如与皇帝同归于尽。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缺乏经验,误把绳子拴成死结,没有把嘉靖帝勒死。后来,这10几名宫女都被凌迟处死,,就是人们常说的“千刀万剐”的酷刑。在割够足够的刀数前不允许死去,其死状惨不忍睹。

  直到清王朝被推翻后,就再也没有宫女一说,人人平等的社会也被建立起来。站在当今社会,回想当年这些宫女们的惨状,心中不免泛起感慨:幸亏自己生在了现代啊,要是生在了那个朝代该多么痛苦?

  古代后宫嫔妃的生存之道:

  随着近几年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热播,关于它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有人喜欢议论它的语言风格,有人喜欢侃一侃它紧凑的情节,还有人则喜欢分析剧中人物的处事风格。笔者就关注了这部剧中各色人物的处事风格,比来比去发现最佩服的人物竟然不是坚强美艳的甄嬛,而是那位不太引人注意的敬妃。

  敬妃在后宫名誉上的地位始终是比较高的,皇后和华妃明争暗斗的时候,她能获得协理六宫的权力,甄嬛管理后宫时,她依然能够协理六宫,仅凭这点其过人之处就可见一斑。相对于强势的华妃和皇后,虽然她没有多少话语权,但却凭着聪慧和谨慎,从二虎相争的缝隙中平安地生存过来,而且待遇还不错。当甄嬛、沈眉庄等新人入宫后,她更是敏锐地发现了不可低估的新兴力量,并在平时细微的生活中与甄嬛相交,二人逐渐取得了互信。这说明她的眼光独到,并懂得维护关系,为将来获得收益奠定了基础。

  敬妃处事的过人之处,从她对待皇帝、皇后、华妃及甄嬛的不同方式上,我们多少能看到一些端倪。

  首先,敬妃对皇帝是敬而远之的。因为早年受到华妃的连累,导致她也未能生育,所以,我们有理由断定她对皇帝应该没有太多爱意,她从不像华妃、祺贵人、安陵容等为了争宠,用尽一切手段。皇帝对她除了一丝愧意,似乎也没有多少感情。这一点从温实初和六阿哥被迫滴血验亲,血滴相容甄嬛即将被定罪的时候,她急切地冲到皇帝身边恳求皇帝慎重处置,却被皇帝一把推到一边,就可以看出。对皇帝敬而远之,既不容易遭到皇后和华妃猜忌,又能够维持和皇帝相敬如宾的关系,这是她始终在宫中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

  其次,敬妃对阴险的皇后多数时候是阳奉阴违的。因为皇后阴险毒辣,她一般情况下只能沉默或随帮唱影,但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和盟友的事,她还是敢于争辩一二的,她争辩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激烈,却态度鲜明。因此,当甄嬛受到皇后排挤的时候,她总会适时说出自己的意见,虽然多遭驳斥,但却能得到盟友的认可。她知道皇后是阴险的,所以,在皇后面前常常表现出虽不是一伙儿,却也不是能够对皇后造成威胁的人。这样,皇后虽然不很喜欢她,不待见她,但也能容忍,这是敬妃能够在阴毒的皇后面前保全性命和地位的秘诀。

  再次,敬妃对嚣张跋扈的华妃则是坚持既争辩又示弱的策略。她懂得对付华妃这样强势的对手,既不能像曹琴默和余氏那样完全俯首贴耳,又不能像当年端妃那样和她死磕、结仇。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她和华妃相处时,遇事总是稍微坚持一点自己的意见,但最后又是该示弱时就示弱,争取好汉不吃眼前亏。华妃对这样的敬妃虽然不喜欢,但也不放在眼里,并不把她当做首先要对付的敌人,这正是敬妃的聪明之处。

  最后,我们再看对甄嬛,敬妃从皇帝一开始关注甄嬛,并看到甄嬛不但貌似纯元皇后而且聪明时,她就在心里重视了甄嬛,并在后面的各种事件中,恰当地拉近了和甄嬛的距离,达到了逐渐靠近,最终结盟的目的。虽然因为胧月和槿汐,敬妃和甄嬛的内心也曾生过嫌隙,但是很快就弥合了,这固然和甄嬛深远的见识有关系,但也有敬妃处事得当的功劳。二人最终确定结盟之后,她更是以诚心对待甄嬛,不耍诈、不贪心,这也为她日后成功升级为后宫名副其实的第三号人物奠定了基础,也算是获取了最后的胜利成果。

  如果说甄嬛是机智勇敢且有谋略的女战士,那么,敬妃就是聪明且知进退的女忍者。战士要达到的目标是战略层面的胜与负,忍者要达到的目的是生存且更好的生存。经过后宫多年的大浪淘沙,聪明的敬妃凭借过人的处世之道,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满意的生存条件和人生结局,这又何尝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呢?

1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