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古代谁才能拥有“身份证”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中国古代只有什么人才能够拥有“身份证”?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古代谁才能拥有“身份证”,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古代谁才能拥有“身份证”: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只有短短的75年时间。从史料上看,其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年,宁夏政府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便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那年头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

  古代的身份证没有现代这么复杂,还要录入指纹信息什么的,当然古代也没有现在这种高科技手段。古代身份证上登记录入的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是一个物证。虽然简单,但它上面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这种身份证实质是一种“官员证”,写有姓名的,在卸职后要交出来,作废中止;未刻姓名的,则传给继任者,轮流使用。

  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和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的身份证而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混进后宫)、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谎称当大官),则要“依律论罪”。除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核对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一般有两种防伪办法。一是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是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当然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员的身份证竟然只用当年的“防伪标记”来识别,即只用“鱼袋”,而把身份证的核心凭证——“鱼符”废弃了。

  二是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即不同级别的人,制作身份证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仍以唐朝来说,制作鱼符的材料各不相同: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五品以上官员身份证所用材料是白银;六品以下官员的身份证,质地则是铜料。鱼袋也据此使用相应的金、银装饰:三品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到唐中宗的景云年间则改为:凡着紫衣者用金饰,凡着红衣者用银饰。因为这些身份证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的使用终身,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身份证制度。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始于何时?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隋唐时期,当时朝廷给每位官员颁发一个“鱼符”。实际上,能够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都可以看成是身份证,从这种含义上来说,中国古代身份证出现时间应该远远早于隋唐。中国古代身份证主要是以下几种: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此即《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上所谓,“以明贵贱,应召命。”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后来武则天当政时,一度废鱼符为龟符。虽然形式改变了,但作为身份证的功能并不改变。

  鱼符这种身份证正式使用时间在唐代,应该是唐高祖李渊在隋代制度上的一项发明创造。李渊进入长安后,废除了隋朝那套旧的“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

  鱼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当时的内廷),作为身份证的“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的证明来使用。左右符的数量多少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不一定对等,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利凭证”,可用于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古代的特种部队历史:

  说起古代所向披靡的特种部队,如国外的波斯不死军团,罗马鹰旗部队,埃及马穆鲁克骑兵。而中国三国时吕布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耳兵,诸葛亮的无当飞军等,这些特种兵个个精挑细选,能以一挡十,令人闻风丧胆。

  陷阵营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阵营。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

  在吕布神勇光环下,高顺的光彩暗淡了许多;在吕布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打了个折扣。高顺死心塌地地追随吕布,明知吕布会成不了大事,还常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的这种失误太多了。”

  陷阵营曾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战斗力可见一斑。

  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张嶷。张嶷身先士卒,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阵亡。

  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

  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

  虎豹骑

  关于曹操精锐的虎豹骑部队,我们只能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窥得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士兵都是从“百人将”中挑选,可见选拔极尽苛刻,使得虎豹骑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的猛汉,其战斗力之强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虎豹骑地位特殊,是曹操相府亲兵的一部分,是精锐、嫡系、王牌之师,至关中大战为止尚随曹操出生入死。不过,此后主要的对内卫戍而非对外征伐,所用皆亲随子弟。最初人数为千余,其人数到曹休时应该还不到二千,曹真时或者有数千之众。这是根据官职升迁推测。最后,它应该并入魏的中军和禁军。其存在时间应该在建安五年后到建安二十一年,可能不到十五年。

  骁果军

  骁果军,隋朝的御林军,《实录》记载,皇家近卫,匹配的都是汗血马,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

  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亲军都尉府”。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1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