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朱启钤九个女儿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名媛传奇之朱启钤家的九个女儿,今天来说说她们的传奇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朱启钤九个女儿的趣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朱启钤九个女儿的趣闻:

  马场道164号是一所庭院别墅,院子里面假山亭榭,院内有一座三层小楼。小楼的主人是曾出任过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直至代理国务的朱启钤(qián)。退出政坛后,朱启钤在津沪两地经营实业,并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织绣、漆器艺术的研究,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他与原配夫人陈光玑、继室夫人于宝珊共育有五子十女,由于他游历过欧美,思想开放,从不限制子女的社交活动,因此,朱家小姐们大都性格活跃,在天津、北京、上海的社交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堪称一代名媛。

  先说朱家二小姐朱淇筠。

  朱启钤在京师大学译学馆任监督时与同在学堂任职的章一山相识订交,终成莫逆。章一山的儿子章以吴自小在朱家度过的时光远远多于章家,双方父母便很早为儿女订下亲事。16岁时章以吴考入南开中学,周恩来和章以吴差不多同时加入南开新剧团。那时演戏不兴男女同台,故而章以吴常扮演女角。第二年,章以吴与朱家二女儿朱淇筠成婚,周恩来接替章以吴出演女主角。婚后章以吴和朱淇筠生下长子章文晋,后来成为新中国著名外交家。

  中学毕业以后,章以吴先后在津浦铁路、德义洋行、大通银行以及金城银行等处任职。1936年曹禺创作《日出》时,就把39岁的章以吴和40岁的罗隆基当作了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的生活原型。新中国成立后章以吴仍在银行,1951年朱淇筠去世,章以吴续娶银行职员罗婉容。

  朱启钤和章士钊有60年的友谊。1949年9月,章士钊回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月,章士钊全家从上海迁至北京,住在东四八条54号。这处房产是朱家五小姐朱湄筠所有。1953年,朱启钤全家也迁至此宅,章朱两家合住一座四合院。直到1959年,周恩来到东四八条探望章士钊,了解情况后,亲自出面为章士钊解决住房,章士钊一家才搬入史家胡同51号。

  朱家三小姐朱淞筠的出名源于舆论八卦。朱启钤在北京任内务总长,上海《时报》发表了一首打油诗,讽刺当时官场的混乱状态,诗曰“欲把东亚变西欧,到处闻人说自由。一辆汽车灯市口,朱三小姐出风头。”一时间,“朱三小姐”名声大噪。

  当时报章还刊登了两则题为《三小姐与汽车》《三小姐与西犬》的讽刺小说,暗骂朱三小姐。其中写道:北京社会称朱三小姐谓交际界之花,全国上下都知道她的芳名,这位小姐风流倜傥,艳事争传,足以倾倒一时,“愿为东床客者颇不乏人”。面对众多追求者,朱三小姐左右为难,想了一个办法。她与众多追求者相约,自己驾汽车疾驰,追求者自后跑步追逐,谁能追上三小姐的汽车,她便会嫁给谁……

  虽然文中所谈之事基本上无法核实,但确实也呈现出当时朱三小姐作为社交名媛的生活状态。这惹恼了袁世凯,他令朱启钤回家去整饬风化,同时也警示手下的其他高官。于是,三小姐朱淞筠被其父在家中幽禁了一月不能出门,绯闻才渐渐平息。

  朱家四小姐朱津筠,名字里正好有一个天津的“津”字。1925年,在张学良的撮合下,她嫁给了张学良的副官、飞行员吴敬安。

  五小姐朱湄筠,和三姐的命运一样,也是因为一首讽刺诗出名。1931年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马君武的一首题为《哀沈阳》的感事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讽刺张学良在“九一八”之夜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时,仍沉迷于歌舞。该诗传诵一时,张学良背上了“风流”、“不抵抗”的骂名,赵四、朱五、胡蝶更是“躺着中枪”,被视为“红颜祸水”。

  张学良对于一直对马君武的那首诗一直耿耿于怀,晚年接受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的采访时说:“我最恨马君武的那句诗了,就是‘赵四风流朱五狂’那首。这个朱五是谁呢?朱五就是朱启钤的五小姐她小的时候,我就认得她,我同她的姐姐是朋友,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她的四姐还嫁给了我的一位副官。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朱五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跟她开过一句玩笑!”

  多年以后,在香港的一次宴会上,朱湄筠正好碰到马君武,她拿着个酒杯走了过去,说:“马先生,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你诗中所写的那个朱五啊,来,我敬你一杯,我谢谢你了,你把我变成名人了!”马君武抬头一看朱五就站在自己面前,惊得拔腿就走。

  《北洋画报》登载过一则消息,说“今晚俄国医院假座西湖别墅开慈善跳舞大会,名交际家朱湄筠及王涵芳女士,亦将参加舞会共襄善举”。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朱五在天津社交界的影响力。

  赵四和朱五是天津华西女中的同学。赵四和张学良介绍朱五与张学良的秘书朱光沐相识。1930年两人结婚,张学良亲自为他们担任主婚人。晚年的朱湄筠后随子女移居加拿大,张学良1991年飞往美国夏威夷定居以后,她才得以与张学良及夫人赵一荻见面。60年后回首往事,三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朱家六小姐朱洛筠嫁给了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二人于1933年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张学铭与朱洛筠住在天津。当时周恩来希望与被软禁在台湾的张学良接洽,但费尽人力物力亦无法打开渠道,于是找来张学铭商量对策。朱家在香港、台湾两地人脉颇广,写下“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16个字,连同张学铭、张学思的两封家书,先由张学铭夫妇带至香港,交给在那里定居的五小姐朱湄筠,再由她带到台湾托付给朱家十小姐朱浣筠,朱浣筠最终在张学良、赵一荻经常礼拜的凯歌堂,巧妙地将夹在《圣经》里的信件送至张学良手中。

  朱家九小姐嫁给了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的儿子吴泰勋。现在马场道上的清真公馆,便是吴泰勋的故居。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吴俊升前去迎接张作霖,不料与张作霖同时遇刺,命丧当场。张学良与吴泰勋同命相怜,遂结为把兄弟。而后,在张学良的引荐下,吴泰勋又结识了戴笠,三人再次结拜,吴泰勋得以在军统任职。1945年,朱九小姐带着所有珠宝财产乘飞机前去香港与等候在那里的吴泰勋会面,两人原定一起飞往中国台湾,没想到飞机中途遇难坠毁。

  朱启钤最小的女儿叫朱浣筠,她嫁给了著名医生卢致德。卢致德少年时寄居于天津姑父家,先后入读新学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他做过蒋介石的保健医官,官至。1949年,卢迁往台湾,后任台北荣民总医院创院院长,是世界级的养生大师。1964年朱启钤在北京辞世。1985年初,朱湄筠80大寿,朱家后裔亲属从世界各地赶到香港庆贺,曾经的“北洋名媛”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淡出了公众视野,人们只能从传说中遥想她们昔日的风华了。

  朱启钤简介: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祖籍贵州开州(贵州开阳),1872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中国北洋政府官员,爱国人士。中国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

  朱启钤(1872~1964),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贵州开阳人,字桂辛,晚年号蠖公,人们称他桂老,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卒于北京,享年92岁,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

  中国北洋政府官员,工艺美术家。祖籍贵州开州(今开阳),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光绪举人。1903年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历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等职。1912年7月起,连任陆徵祥、赵秉钧内阁交通部总长。1913年8月代理国务,稍后任熊希龄内阁内务部总长。1914年兼任京都市政督办。1915年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12月任登极大典筹备处办事员长(处长)。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帝制祸首之一遭通缉。1918年获赦免,8月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和谈破裂后退出政界,先后寓居津、沪。并曾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有《蠖园文存》、《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芋香录诗》、《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漆书》等。1927年根据日本传抄本重新刊刻久已失传的《髹饰录》。

  朱启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奠基人。1917年,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手抄本,便委托商务印书馆以石印本印行,同时又在北京刊行仿宋本。之后,又组织人员对《清钦定工部工程做法》一书进行校注。1930年,朱启钤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资助,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设文献组和法式组,朱启钤兼任文献组主任,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法式组主任。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式样、设计的学术团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基础。

  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于1930年,1937年因北平沦陷而停办。其间,先后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工段营造录》、《元大都宫苑图考》、《营造算例》、《牌楼算例》、《清式营造则例》、《梓人遗制》、《哲匠录》、《同治重修圆明园始末》等书刊。朱启钤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之价值。"

1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