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司马昭有没有杀君的想法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司马昭到底有没有杀君取而代之的想法?难道他真不想当皇帝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司马昭有没有杀君的想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司马昭有没有杀君的想法: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歇后语人人皆知,用来比喻连猪也能看得出来的目的,起源于三国魏晋时期——司马昭逼死皇帝的故事,那么司马昭到底有没有杀君取而代之的想法和作为呢?为了得到这个答案,我翻阅了各种野史以及正史,最后不难得出这个——没有。

  这个憋屈的谎言像所有童话故事一样,有正面和反面,是由一个叫做曹髦的不算皇帝的皇帝以及我们的男主角司马昭一起演出的。首先我们应该对这两个人有些了解,曹髦,是魏朝的第五个皇帝也是最后一皇帝,对于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不是皇帝的皇帝其实也很好解释,因为他虽然坐上龙椅也掌管了几年的国家大权,但却在死后都没有皇帝的封号,司马昭就不一样了,作为牛掰哄哄的主角,带着不一样的光环,虽然没有称帝,但大家都认为他是西晋的奠基人,都亲切的叫他一句晋太祖。

  《三国演义》中对这件事的看法与正史出奇的一致,无非是司马昭功高盖主引发曹皇帝不满,这天威难测一词用在曹髦身上就有点扯淡了,他不开心归不开心,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作为和卵用,于是对司马丞相的仇恨这是一天更比一天深啊,忽然有一天,司马昭又干了什么惹皇帝生气的事,或许是又提他做了什么决定,或者睡了他老婆,然后曹同志实在忍不下去了,带了近侍300余人就向那司马府杀去,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初出茅庐的皇帝殿下怎么是老谋深算的司马丞相的对手呢?最后不仅大败而归而且还被太子成济所杀。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不过嫉妒使人发狂这几个字罢了。司马昭不用说了,人家晋太祖是什么人?在皇帝陛下正字思考怎么杀人放火,杀他取回政权时,他在想怎么彻底消灭刘备的蜀国,正值一年春生好时节,诸葛诞在淮南揭竿而起,虽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但他还是向皇帝建议御驾亲征,取得了太后的支持之后,发兵来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干净利落的搞定了武装势力,并且给所有反魏者一个响亮的巴掌和警告。并且放走了捉来的十万俘虏,与前者奸雄曹操的做法恰恰相反,却又不知高明了许多。

  他当权时,政治清明,以仁治国,爱戴百姓,对国家有益的事物给尽好处,不但解决了北方的民族融合问题,连蜀后主都能善待,这样一位文才武略家事国策两不误的能臣被定性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知该说一句什么好。况且他做这些事,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他鞠躬尽瘁的魏国,如此尽心尽力,皇帝还嫌他太过碍事,天天想着要杀了他,呵!司马昭之心!他的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而是一个文人对帝国的期望,所以他虽然看不惯当时皇帝的作为但却从没想过要取而代之,所以他以民为本贯彻孔夫子的治国理念,国泰民安歌舞升平,他所做的,不尽然是安内攘外,还有加强这个国家的中央集权等等,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司马昭,魏国绝对不可能昌盛那么久,这样的人,以愚忠一词来概括都不过分。

  那么这样一个人,史书对他评价却是十分低下的,更加注重的居然对他罪恶的鞭挞和痛恨,却对他的好处绝口不提,甚至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样的谚语,真是笑谈!不知是不是当时的史官受了皇上的意思,直往坏处写。相比起曹操的奸雄,司马昭的史实更加令人难以承受,这么一位堪称高堂明镜的官员,死后竟是如此惨景。假设他如果真的按照皇帝的爱好愿望去当个媚笑的奴才,那么我们见到魏朝后期会是怎么样的呢?

  别说天下安平,连粉饰的太平都会不曾有吧,皇帝殿下坦坦荡荡的接受了我们司马丞相给他的一切,然后反过来责怪他的不是,说他的反叛的心,连路边的猪都知道,不知司马昭在那个清清静静的下午,正茗茶抚琴时,他所敬爱一手扶持而上的皇帝带着人踹开大门,然后拔剑拿剑尖指着他,尖利的嗓子和他身边的太监并无什么两样。

  “司马昭,我早已看透你!”

  然后被冲上来的侍卫捉去,他会是什么心情,是该哭还是笑呢?

  司马昭简介: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封晋公。

  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公元258年(甘露三年)五月,天子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七月,司马昭上奏录用前世名臣元勋之子孙,量才任职。

  公元259年(甘露四年)六月,将荆州分为两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镇守新野,州泰镇守襄阳。使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均监青州诸军事。

  公元260年(甘露五年)四月,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五月初六夜里,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我不能坐受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王沈、王业急速将此事告知司马昭,司马昭召护军贾充等作戒备。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相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贾充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济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刺中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

  事后,司马昭召集百官商议事变的原委,仆射陈泰不到。司马昭派遣其舅荀岂页用车子把他请来,司马昭又将他请到一个幽静的房间,对他说:"玄伯,现在天下人是怎样看待我呢?"陈泰说:"只有腰斩贾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谢意。"司马昭说:"你再想一想退一步的办法。"陈泰说:"我只有此上策,未有其次。"于是司马昭归罪于成济兄弟,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逆贼,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司马昭又杀尚书王经,认为他和自己不一心。四月二十六日,司马昭向太后上奏说:"故高贵乡公率领护驾士卒,拔刀鸣鼓冲向臣的住处,臣怕双方交兵,即命令将士不得伤害任何人,违令者以军法处置。骑督成亻卒之弟太子舍人成济进入兵阵,伤害高贵乡公以致丧命。我听说做人臣的应当守人臣的节义,至死也不能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能躲避祸难。那次变故突然发生,灾祸像机关发动一样迅速到来,臣的确想舍弃此身,等待一死,听候天子裁决。然臣考虑到这次变故的谋划,意在危害太后,倾覆社稷宗庙。臣枉充宰辅之位,有安定国家的义务,即连续发命,不得迫近天子辇车。而成济私自闯入兵阵,以致发生这样的大事故,臣悲哀痛恨,五脏摧裂。成济违犯国家法纪,死不足以抵其罪,应逮捕成济家属,交付廷尉治罪。"太后听了这个意见,诛灭了成济三族。与公卿们商议,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改元景元。

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