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道家修道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道家修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真是为了成仙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道家修道的目的是什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道家修道的目的是什么:

  在道教的认知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经过努力,人可以独立掌控自己的所有。除了精神具有极强的升华空间,人的肉体也可以通过自身修炼获得质的提升,拥有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权利。

  为了追求这种境界,历代道士们总结了无数经典的修炼方法和学说,在完善自身的同时,还要帮助世人。要想成仙,必先得道。“道”是世界运行的永恒不变的法则,人只有与之合一,济世救民,才能获得大智慧,死后精神才能永存。正一派祖师创教之时,为进一步完善本教的信仰体系,他选择性地加入了很多民间思想成分,如巫术和神仙信仰。他在经典中说,“生”是“道”的另一体。

  也就是说,爱惜生命、健康长寿既是修道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教众们坚定地相信修身炼性就能实现精神和肉体上的脱胎换骨,就能过上逍遥幸福的神仙生活。实际上,只有真正了解得道成仙的含义,才能更好地体悟大道之精髓,更好的达成修行的目标。

  成仙最根本的一点是为了从根本上摆脱人身上的局限性和有限性。道教认为,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这一理论是他们分析人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完成了对人体内部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全方位的把握。所以,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就被分成了鲜明的几个阶段:先天一气、胎儿、婴儿、孩儿、成年、死亡或成仙。在人生路程中,人的各个方面都不具备永恒性,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局限性,例如行动上的滞碍、伤病、福祸难料等。为什么摆脱这些局限,为了打破生命的有限,人们就要抗拒死亡,将人生的最终阶段变成成仙,变成另一个永恒的开始。

  成仙之说在道教早就已经被理论化并付诸实践了,千百年来,前辈们总结了许多方法途径供后人学习。这些途径中,服丹、念咒、符箓、房中术等都是些常用手段。不过,很多前辈的实际遭遇告诉我们,服食丹药等机心太重的方法,不足以系统地解决得道问题。因此,内丹的修炼开始盛行,之后的人们基本上都是性命双修,将内丹修炼和形体修炼相结合。

  葛洪在书中提到,要想成仙,必须先以忠孝节义等优良品行为本,如果品行不过关,仅是在方术上下功夫的话,是根本无法摸到仙人衣角的。品德上的修炼就是外修,是内修的基础,这二者兼修才能深入得道。再宋代的时候,内丹的修炼进入鼎盛时期。金丹派道士以自身的的修行经验和葛洪等人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要想炼内丹必须先修功德的论断,将人的成仙直接与功德挂钩,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只顾自身修炼、不顾内在品德的修行现象。

  后来,全真派又将内丹之说与释教禅宗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将内丹修炼放在了修仙的必要位置,并且主张性命双修。性指的是人的心性,命指的是人的身体,双修就是同时为二者的升华进行努力,力求做到明心见性、健康长寿。因为人的生命是灵与肉的双重融合,这二者之间是必不可少得要进行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既相互区别,又趋于统一,因此在修仙时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性命双修的结果有很多种,不一定就是长生。历史上有很多长寿的道士,但最后,他们都死了。这里就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修仙在很大程度上是让人们更重视生命,更珍惜生命,之后死不死的其实就置之度外了,这也是道教为什么这么重视肉体的原因。人只有重视自身肉体,才能不错失成仙的机会,才能更好地把握自身。与此同时,人不能够太过执着,不能带着太多的机心修炼,在讲究修炼方法的同时还要顺其自然,不被过多的私欲牵绊束缚,只有进入忘我之境才能最终得道。

  内丹的修炼基本上靠的是道教内部师徒间的口口相授,普通人很难有了解的途径。所以要想长生不老,除了进入道教拜师学艺之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古人要想修仙也需要很多的外在支撑。例如,必须有一定的财力支撑。修道掷特别是修道初期,需要全神贯注,根本没法分心经营生活,如果之前没有财富累积的话,很难在这时维持生计,修道之路也走不下去,因此人们口中常说,贫则无以养道。而且,在修道时,最后能有一个道友,彼此之间相互扶持,在邪魔外道入侵的时候携手并肩、一起抵御。修道的方法也要注意,不能盲目,要不然极容易走火入魔。在修道场地的选取上,还要讲究风水,要寻找与自己磁场一致的地方,否则修行也很难更进一层。

  道教的修仙之法有很多种,也有很多讲究、很多的戒律教义要去遵守。无论如何,只要合乎天道,尽力而行,人总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

  道教简介: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中国的洪荒时代起人类首先开始寻求自然的庇佑,遂而认为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英语:animism),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敬信,灵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直至在历史的河流里慢慢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的信仰,后世各类至上神的雏形。在原始社会时代,已有先贤追问生命的意义,挑战人类生命的极限。炎黄子孙的先祖,中华民族始祖,古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应为第一人,据《史记·封禅书》载“且战且学仙”,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对自然敬信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天命实际上是指对自然的规律、法则的敬畏信仰。《荀子·天论》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时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信仰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完整的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法祖。

  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从此道教得在中国以一种宗教形式进行发展传扬。具体来说,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有着特色鲜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 、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主要思想《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道家思想作为首先独创了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学说的代表,从春秋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先秦时期在著名的儒墨显学里独树一帜,汉初,完全成为显学。所以,汉朝就有了具体正规的教团产生,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来深奥的道德哲学更进一步升华、粹炼了。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愈发完善。

  道教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无法言说。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不停地无中生有、有又还无地周而复始运转变化”。现在科学理论一般浅显的理解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不老不死、普济众生)的方法。 其实基于现实世界,道教也有着各种积极的意义: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得道成仙。通过度化了自己,提升了个人的生命质量与灵魂能量,再进一步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突破生命的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