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汉朝法官张释之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汉朝法官张释之铁面无私,连太子都罚,那么太子上台怎么办?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汉朝法官张释之的趣闻,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汉朝法官张释之的趣闻:

  张释之的仕途一开始很不顺,他在骑郎(骑兵禁卫官)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十年,毫无升迁的希望,本想回家种地算了,却得到袁盎的推荐,慢慢得以接近皇帝身边,得了个公车司马令的职务。这公车司马令是个什么职位?当时的公家,不就是皇家么。皇宫南面有一扇门,叫司马门。这个公车司马令,就负责看守这扇门,巡视周边环境治安是否良好,有百姓来上访、告御状的,以及四方贡献、被征召者,都给接待一下,该上报的上报,不该上报的就给挡回去。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传达室吗?也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前头得加“皇家”二字,有了这两字就不一样,他有权力,有时候还挺大的。

  譬如说有一次,汉文帝的太子刘启和梁王同乘了一辆马车,进宫朝见皇帝,打司马们这里过。按规矩,无论皇亲国戚,经过这司马门,都要下车。可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当今太子、未来的皇帝,一个君临一国的诸侯王,自己也觉得身份特殊,所以就大模大样地闯了进去!这要搁别人,也就算了。可这位张释之不依不饶,追上去就给二位拦住了,不许走,你们得下车!这还不算,回到办公室就写了一份奏章,弹劾太子刘启和梁王。这件事情,一直惊动到皇太后那里,最后太后下了道特赦令,宽恕太子的愚蠢行为,这才罢休。

  要说张释之该倒霉,汉文帝该不高兴了,恰恰相反,皇帝和太后都一致认为这老张很不错,是个恪守规矩、刚直不阿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在官场上吃不开,但是在汉文帝这里当宝贝,先是提拔为中大夫,后来又任命为中郎将。

  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农历甲子,鼠年。

  当时的老张,已经是汉帝国的廷尉,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实话实说,这个官不好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法官是要依法行事的,各个国家、各个朝代,都不会忘记制定光明正大的法规律令,一条条地写在那里,可是真的遇到事情,能不能按照法律来办,这个,就难了!一方面,阻力来自下面,中国人讲究个情理,这情在理之前,亲朋故友,说情的、送礼的、要挟的,都有。更致命的是来自上头的压力,一旦遇到皇帝的意思与法律的条文相左,你是严守法律公义呢,还是曲解法律迎合上意?你的选择倒在其次,要害是皇帝给不给你守法的权力。你严守法律,行,皇帝可以罢免了你,甚至流放、杀了你,换个人做法官,你完了,法律的公正也完了!

  这一年,发生了所谓“惊马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汉文帝从中渭桥上经过,忽然有一人从桥下跑过,惊了皇帝御车的马,幸亏皇帝的车夫反应迅速,立刻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住马车,这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人惊了马,这马也惊了人,那人知道自己闯下弥天大祸,赶紧撒开腿就跑,一帮御林军就在后头这个追,好不容易才把他给逮捕,送到廷尉老张那里处置。

  老张说:“按律令,天子出行,你应该回避。但是你没有及时回避,所以这是犯跸之罪,很严重。”

  老张的判决是:“罚金!”

  “罚金!?”这下子连好脾气的汉文帝也发怒了,幸亏这马温和,要是换成脾气暴躁点的马,这么一受惊,马车还不得翻了,这一翻车,朕还能好得了么?你居然只判罚金?

  张释之解释说:“法律可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天下之人,人人都应该遵守。如果随便地加重,那法律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当时皇帝要是立刻把他处死了,我老张也没办法。可是现在既然送到我这里审理,我这里可是廷尉,天下公平道义所在,如果连我都做不到公正,老百姓还有什么盼头呢?陛下您自己琢磨琢磨。”

  道理讲得很清楚,可听不听可就是人皇帝的事了!要是皇帝,一瞪龙眼,一声龙喝,这老张十有八九小者丢乌纱,大者丢脑袋。

  汉文帝最后还是冷静了下来,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廷尉的,不就应该这个样子吗?”显然,这是在夸赞老张。

  类似的案件,还有刘邦纪念堂上玉环盗窃案件,汉文帝指示司法部判决盗窃犯族灭(杀他全家)之罪,老张也坚持依法判决盗窃犯斩首(只杀一人)之刑,最后仍按照张释之的审判执行。

  张释之总是得罪人,先是太子,后来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为什么他还能步步高升?因为汉文帝的统治思想中,除了黄老思想为主导外,还有法家的成分。这里的法家,并非韩非的权势思想,而是商鞅、吴起的法治派。

  法治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法律高于一切”,主张维护成文法的绝对尊严。《商君书》把实行法治列为治国的根本,认为法度是君臣共同遵守的制度,如果舍弃法度而凭私欲办事,就会引起国家混乱。《商君书·赏刑》中特别提到要统一刑罚,即无论犯罪人身份,公平地施刑。

  张释之对法律的理解,恰好符合《商君书》的主张,因此他严守法律公正,不以权势而动摇。从汉文帝那方面来说,正是他对法的尊重,才能宽容乃至赏识张释之,而这一点,恰好符合商鞅所说的“守法之君”标准。

  汉文帝的“守法”,在公元前170年的“国舅杀人事件”中也有充分体现。薄昭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汉文帝对于这位舅舅,给予特别尊崇的待遇。然而薄昭却因此狂妄自大以致于杀害汉使,按律法当斩。

  薄昭以为凭自己的身份,可以逃过法网,没想到汉文帝派出官员,暗示他自杀谢罪。薄昭不肯,汉文帝干脆叫人穿上丧服去薄家吊丧。薄昭无奈,自能自尽。

  “这个外甥太绝情了!”

  对权贵的无情,正是对黎民的有情——但问题是,身为大汉法官的他,居然敢于惩办这些极品贵族,结果如何呢?

  结果便是在景帝即位之后,他便被贬出京,这倒还是好的。他的儿子,也像老爹一样,因为不善迎合权贵,被免职,终身不仕!此后,这个家族便永远地被逐出了官僚体系。

  汉朝法官张释之的简介: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汉族,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东)人,西汉法学家,法官。

  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补任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汉景帝即位后,因张释之曾弹劾时为太子的景帝"过司马门不下车",将释之谪为淮南国的国相。

  人物评价:

  司马迁: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班固:①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②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刘勰: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戏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

  宗城潘:张公逢汉文之时,天下无事,至如盗高庙玉环及渭桥惊马,守法而已,岂不易哉!

  范拱:礼官当守礼,法官当守法,若汉张释之可谓能守法矣。

  司马贞:张季未偶,见识袁盎。太子惧法,啬夫无状。惊马罚金,盗环悟上。

  王夫之:天子诎于情,而廷臣挫于势,故其后王安欲反,而谓汉廷诸臣如吹枯振落之易。其启侮于诸侯久矣。张释之其尤乎!

  陈长方:乐极生悲倚瑟歌,一言悟主亦何多。晏婴往日规齐景,廷尉风流更不磨。

  顾福:直道曾匡王法正,片言能济孝文宽。当时酷吏俱尘土,独许廷评入史看。

  刘清藜:揖客系重轻,况于结袜向王生。堵阳城廓今何在,留得当年廷尉名。

  康熙帝:啬夫利口, 足动一时之听。张释之恐天下闻风而靡,咸以口给,希进深识治体之言,汉廷诸臣皆所不及。

1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