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诸葛亮进攻曹魏的原因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蜀汉当初只拥有9万军队,而曹操号称百万大军,诸葛亮为什么还主动进攻曹魏?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诸葛亮进攻曹魏的原因,看完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诸葛亮进攻曹魏的原因: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文学作品和历史之间的差别。在文学作品中,军队数量可以进行无线的扩大,而历史是讲究事实根据的。例如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统帅83万大军南下。但是真实的历史中,曹操南征的军队只有20余万。即便是后来魏蜀吴三国的军队,加在一起也没有超过80万。蜀汉政权的兵力更是只有9万人,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依靠围脖的兵力主动进攻曹魏。

  一、荆州失守之后,刘备集团丧失了两路夹击的机会

  早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已经为刘备筹划了一整套的战略计划。北方已经被曹操占据,短时间内无法击败。江南地区又是孙权的地盘,刘备也没有吃掉孙权的实力。所以诸葛亮为刘备筹划的战略是先占领两湖地区,然后西进四川,占据中部和西南部。在此之后,刘备集团一系列战术行动和外交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战略进行的。在这个战略规划中,刘备集团需要与曹操集团进行长期的对抗。在时机成熟时,一路从湖北进攻河南,一路从四川进攻陕西。如果孙权愿意帮忙夹击曹操的两淮地区就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即便刘备无力一口气消灭曹操,也可以攻入长安再做一个刘邦。客观的说,诸葛亮的计划相当成功,但凡事总有意外。

  经过汉中之战以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鼎盛。但是这个局面是十分短暂的,坐镇荆州地区的关羽擅自出兵进攻湖北北部地区。关羽是一员武将,外交方面的能力十分低下,关羽对孙权集团的一再挑衅,导致孙权联合曹操夹击关羽。最终荆州被孙权偷袭成功,关羽兵败被杀。勃然大怒的刘备亲自率领6万军队前往进攻孙权,他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夺回荆州,第二才是为关羽报仇。但是刘备的军事能力毕竟一般,蜀汉军队被陆逊击败,6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集团本来就是三大集团中最弱的一个,在经过了荆州失守和复仇行动失败两次大的挫折以后,刘备政权一跌不振。在此之后,刘备集团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刘备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即使蜀汉不动手,曹魏也会动手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继续统治四川地区。云贵一带虽然也归属蜀汉政权管辖,但是那仅仅是账面的数字。当时的蜀汉政权军队只有8万多,全国的总人口只有不到100万。这在现在仅仅是一个地级市的规模,但是在当时这已经是蜀汉政权的所有家底。北方的曹魏政权虽然强大,但是比起汉朝的鼎盛时期也差得远。曹魏政权拥有人口470多万,总兵力43万。而汉朝鼎盛时期人口超过4000万,仅仅是战马数量就多达60万匹。面对强大的曹魏,诸葛亮想领导蜀汉重新统一全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诸葛亮必须率领军队主动进攻,诸葛亮不能给曹魏政权喘息的机会。

  北方地区是经济重心地区,曹操之子曹丕非常的精明,他并不打算主动进攻蜀汉和东吴。当时的中原和关中地区地广人稀,曹丕希望利用10到20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有了这段时间,曹魏的人口将会增加一倍以上。到了曹魏以自己强大的国力,消灭蜀汉和东吴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诸葛亮之所以要主动进攻曹魏,就是为了要搅乱曹魏的休养政策。说白了就是明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也要主动调整敌人。这样可以迫使曹魏放弃休养与蜀汉征战,这样的目的就是进一步为蜀汉获得更多的生存时间。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进攻也会灭亡,不进攻也会灭亡,进攻对手会使自己活的更久一点。

  三、诸葛亮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诸葛亮虽然一心要打乱曹魏的休养计划,但是蜀汉政权太弱了。既要防备东面的孙权,又要警惕南方的少数民族。诸葛亮真正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3万左右,依靠这点兵力挑战曹魏是很不明智的。曹魏用一只手就可以抵御蜀汉方面的进攻,蜀汉根本不是曹魏的主要敌人。当时的曹魏最主要的敌人是东吴,其次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再次才是蜀汉。由于诸葛亮连年动兵,蜀汉的经济一直无法恢复。诸葛亮去世以后,他的继承人姜维是一个军事天才,但政治水平偏低。在蜀汉已经民力凋敝的情况下,他仍继续主动进攻曹魏。截止邓艾、钟会两路大军夹击蜀汉时,蜀汉再也无力维持长期对峙的局面。邓艾进入成都城时,发现城内的居民皆有菜色,这时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大街上的行人穿的破破烂烂,府库中也没有多少积蓄。此时,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已经是徒有虚名。

  诸葛亮的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

  人物评价: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

  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崔浩:“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谓寿贬亮非为失实。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陈亮:“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孔明,伊周之徒也。”

  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康熙:“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王维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