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宋高宗用公筷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其实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用公筷,而宋高宗赵构不愿宫人吃自己口水,也用起了公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宋高宗用公筷的趣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宋高宗用公筷的趣闻: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关于这方面的典故、逸闻和趣事可谓汗牛充栋,“饮食钩沉”旨在发掘遗落在老北京历史深处的有关吃的知识、趣味和习俗等的方方面面,以此开阔读者眼界。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每逢吃饭必定让手下的太监、宫女们准备两副碗筷。一顿饭端上几十样的菜肴,宋高宗就把自己要吃的菜用一副筷子挑拣出来,自己喝的汤用一个汤勺盛出来,再用另一副碗筷食用。每次挑入自己碗中的菜肴、舀入自己碗中的汤羹,他也必定要吃的干干净净、一滴不剩。扬州曾有人献给他奢华的器具,他竟命人在闹市中尽数焚毁,以表明自己不事奢华的决心。此刻宫女、太监们又看见皇帝吃饭竟也如此的简单,便纷纷在私下笑话高宗小气。

  一日,宋高宗的皇后吴后终于忍不住问起他为何如此这般吃饭,高宗这才道出:“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原来古时,皇帝一顿所吃的饭菜都是多种多样,一个人一顿怎么也吃不完,宋高宗又不喜欢吃肉,常常只吃些蔬菜、豆腐之类的素食,剩下的饭菜就多了。而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按照规矩都会赏给有头脸的宫女或者太监们食用。宋高宗不愿意看到宫人们吃沾了自己口水的剩饭剩菜,于是就用了这副“公筷”。

  我们现在吃饭用“公筷”是为了干净卫生、防止病菌传染,而高宗用“公筷”却是为他人着想,可谓各有各的妙用。关于赵构,历代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不过,北宋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

  宋高宗的简介: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在位初期因为动乱,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集权中央、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关于赵构,历代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

  不过,北宋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

  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评说:"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当时如果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战死,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个更糟糕的局面。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赵构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做个对比,为什么南宋可以偏安,而南明不行?

  原中国宋史学会会长朱瑞熙教授认为宋高宗在对金关系上,他坚持与金议和,不惜纳贡称臣、杀害岳飞父子,因此是十足的投降派首领。但他有时 也曾指挥、组织过宋军抗击入侵的金军。加之他一直沿用宋朝的国号和正朔,所以他还没有达到完全"卖国"的程度.不能称之为"卖国贼"同时,他在内政建设上,经过不断努力, 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从而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因此他还是南宋的"中兴之主"。总之,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他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不能把他完全否定。

  赵构少即醉心书道,陆游曾说:"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他整理收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他认为:"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学《兰亭序》,便赠之与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让宋孝宗学书。一时间,以高宗为中心,南宋几乎掀起了一个学书高潮。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这种以权贵的好恶而人为左右书体盛衰,影响了南宋书法的发展,但宋高宗对南宋书坛的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

1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