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趣事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初中时,我才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四大名著。论起来,《红楼梦》一书是四大名著中我最晚接触的,真正去读它,还是前年的事。

如今,四大名著作为高考语文的必考课目,《红楼梦》是排在第一位的。小时候,看过《红楼梦》电影,一晃四十年过去了,记忆里搜不出一点痕迹。频频走上银屏的其他三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倒夺了很多彩头,每每听说放这些电影,心头的激动无以言表。

在艰苦的岁月里,电影大概是农村孩子最华美最奢侈的娱乐了,用今天的眼光看,真正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大上”节目。相信很多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朋友,印象也一定非常深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和李逵鲁提辖们塞得满满一脑海。当然,《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是排除在外的,也许,是因为那时还小,我们还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爱情。

每一回看完了电影,就像那年月吃上的一顿荤菜,得回味好几天,甚至会为某部电影里的某一个情节与小伙伴们挣得面红耳赤。不仅是我们那些孩子,说起争辩来,大人们也不甘示弱。我们庄子上就发生过一件趣事,关于我的本家三哥和一个远房表叔的笑话,我是事后听别人说起的。都过去三十五六年了,我还能够记得,大约是因为太可笑了吧。

他们俩和很多人一起,去相邻一个叫丁闸的村子看电影。结束返回半途了,两人忽起了争执。起因是一个说刚看的那部片子是三盘胶片,另一个非得说是四盘胶片,三哥和表叔两个人都是戆直人,谁也不服输,同行者只是起哄看热闹,并不愿意做个佐证。两人挣得脸红脖子粗,决定趁着夜色再赶回头,问问电影放映员,到底刚才的电影是几盘胶片。

至于最终是不是真的回去,或是做做样子,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有趣得很。也算是那段苦涩岁月里一段甜蜜的记忆吧。奇怪的是,那晚,似乎放的就是红楼梦里的故事。那时,我想,他俩不该为红楼梦挣得那么起劲,又不是西游记。

电影算是快餐,真正的大餐还是看书,看名著原著,最好是原汁原味地看。女儿读小学四年级时,妻子就买了《红楼梦》原著让她看。我当时还质疑过,干嘛不买青少版的,看起来省事。没想到,女儿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看懂的不多,慢慢的积累,读完一遍再看第二遍,渐渐的,她能清晰地描述出其中的细节。现在,古汉语的基础算是那时打下的。前不久,女儿还专门为《红楼梦》的人物妙玉写了一首诗:

《妙玉自画像》

本也是仕宦侯门女

怎奈何一冷入空门

远离了脂粉香奁

长卧于青灯古佛

诵不完的佛经箴言漫如雪

滴不透的雨打芭蕉冷似凝

叶府藏花一度

梦里踏雪几回

人常赞我

干净如璧

白玉无瑕

莹莹绿玉斗

冷冷槛外人

却终嘲笑我

玉落污淖陷渠沟

却不知

凡尘人

富贵温柔醉一世

终不过

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她告诉我,是借用同学的名义写的,那同学还为此受到了老师表扬。不知高三忙忙碌碌里,她哪来的闲工夫,也懒得说她了。

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我是不大看的,那时只随手翻了几页,见到的都是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似乎林黛玉的拿手好戏就是哭泣——真不知曹雪芹是怎么想的——我就兴趣索然了。直到2014年,我才通读了它,基本算是囫囵吞枣,我看不出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的分界线,据说,行家还是能够看出它的泾渭分明的。兰州大学读书时,陪伴同室好友张世强(现在陕西西安市,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去省图书市场,我买了一本英文版简本《红楼梦》,只看了前言,它便成了书橱里的摆设。想当年,毛泽东他老人家每每向他的那班战友们推荐《红楼梦》,还硬要人家去读,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武将军许世友还真能读的下去,也算是奇迹了。

1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