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左宗棠骂曾国藩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左宗棠喜欢骂曾国藩,有时在军营骂,甚至连骂数日?这是真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左宗棠骂曾国藩的趣闻,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左宗棠骂曾国藩的趣闻:

  除了进士,左宗棠还喜欢骂曾国藩。国藩生前,已知宗棠“朝夕诟詈鄙人”,然而自觉“拙于口而钝于辩”,即欲回骂,“终亦处于不胜之势”,只能“以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之法处之”,求个清静。国藩逝世,宗棠撰联表彰,虽谓“自愧不如元辅”,实则不能忘情,没过多久又接着骂了。

  宗棠骂国藩,不择时,亦不择地。

  有时在家里骂。一日,被家庭教师范赓听到。这位老师性情诚挚,语言质直,听到东家骂得太不堪,实在忍不住了,站起身,严肃地说,您与曾公之间的矛盾,谁对谁错,鄙人不敢评论,但是说他“挟私”,这话我可不爱听(“则吾不愿闻”)。虽未见过曾公,然而他的谋国之忠,有口能说,难道天下人都是佞人?以此,“不敢附会”,还请老板自重。

  有时在军营骂。宗棠“每接见部下诸将,必骂曾文正”。而部将大多出身“老湘营”,曾国藩是他们的老领导。这些人固然不敢当面得罪大帅,可也不愿违心去说曾文正公的坏话,于是,只能在这个尴尬的场合强忍着恶心,心中默念:“大帅自不快于曾公,斯已耳,何必朝夕对我辈絮聒?吾耳中已生茧矣。”

  有时连骂数日。在两江总督任上,恩人潘世恩之子曾讳求见,本要请示地方公事,孰料“甫寒暄数言”,宗棠就大谈自己在西北的功绩,“刺刺不休,令人无可插口”。好不容易表功完毕,曾讳正拟“插口”,宗棠手一挥,说别,然后开始骂曾国藩。时已衰老,不能长久对客,副官不等骂完,“即举茶杯置左相手中,并唱送客”。公事还得继续,次日,曾讳又去了。宗棠心情不错,办了一桌酒,与他边喝边聊。曾讳想,这总能“乘间言事”了,孰料宗棠惦记昨日骂人“语尚未畅”,“乃甫入座,即骂文正”,一直骂到散席。过了几天,曾讳贾勇来辞行,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孰料一见面,仍是骂曾国藩,骂完,不待“插口”,又讲西北功绩,结语则用来骂李鸿章与沈葆桢。(按,二人地位略逊于曾国藩,都是宗棠的老搭档。)还没骂完,副官担心大帅的身体,“复唱送客”,曾讳赶紧趁着宾主道别那一刻,强行“插口”,“一陈公事”,才说了几句,宗棠兴致又起,“复连类及西陲事”。曾讳一听,头都要炸了,“不得已,疾趋而出”。

  宗棠素以诸葛亮自况,而看他对国藩的态度,却似终生抱憾于“既生喻何生亮”,亦可悲。

  相关资料介绍: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66年8月19日 (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近期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左宗棠是晚清的伟大人物,为民族存亡和中国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伟大人物。

  胡林翼曾极力称赞说左氏“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870年代、1880年代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史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

  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帝的一道奏疏中评价左宗棠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梁启超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清朝人在著作中评价左宗棠说:“左文襄佐骆文忠,仅一幕职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为相;奉命出征,发谋出虑,朝廷亦从不牵制,此老一生际遇,文正不如也。”

  1983年8月,王震曾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史学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阿古柏是从新疆外部打进来的,其实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带兵出关,消灭阿古柏、白彦虎,收复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赞扬的。”,“办洋务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爱国的,有些是卖国的。像曾国藩、李鸿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并论。曾国藩、李鸿章是丧权辱国的,左公在福建办船政局,在甘肃办织呢厂,在新疆的屯田,客观上还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

  左宗棠被部分史学家认为是维护封建满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左宗棠在镇压由回逆组织的同治陕甘回变时,带领湘军为了被回逆屠杀的汉族报仇而对回民进行报复性屠杀,所以左宗棠在回族人中评价极差,称之“左屠夫”。捻军与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军重返关中,引发甘肃回民的起义。1866年9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西总督,进入陕甘镇压回民,率12万之众赴西北围剿。

  左宗棠提出:”先将逆回痛予剿洗”,”痛加惩创”。并制定”剿抚兼施,以剿为主”的决策。因此就有了大量对回民无分别的杀戮。在诱降后,对放下武器的回民集体屠杀。甚至在西宁,左宗棠曾下达过见回格杀无论的命令。

  结束西捻之役,重返陕西途中,左宗棠向河南巡抚“引进”了一个名叫穆正春的总兵以帮助他进行和回民之间的沟通,因为这个总兵是穆斯林,由他和回民军进行沟通要容易得多。应该说这是一个煞费苦心的措施,然而,这个措施实施起来也有许多难处,左宗棠竟然在给河南巡抚的信中特别强调不能跟此人同行,要求他在自己到达陕西之后再单独前往,以避免引起舆论上的麻烦:

  “穆镇请饬其俟弟入关后再来何如?鄙意不欲携之同行者,盖虑秦人误疑弟一意主抚,故带讲款之人回秦也。秦中士大夫恨回至深,每言及回事,必云尽杀乃止;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诚不知其何谓?近时西关外民团竟有纠众杀死回人一家八口之案,并不报官。中丞(署陕西巡抚刘典——引者注)取首从五人尸诸市,而论者谓其袒回,亦可怪耳。

  陕西咸阳有个名叫李岳瑞的人,考中进士之后,在北京做官,曾经是康梁变法维新的积极支持者,民国初年回到陕西,担任过陕西省政府的秘书长,他写过一本叫做《春冰室野乘》的笔记,其中有一段记载讲述了陕西同治初年那段历史的大致情况,对多隆阿的屠回极力称赞,对左宗棠实行“抚”的政策,则非常不认同,甚至认为这是由于军事实力不足才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他的记载原文如下:

  “中兴诸将之善战者,以多忠勇公隆阿为最。公之战功,始于东南,而终于西北,东南战事最久,而不如西北关系之重。盖其在东南,不过攻城野战之勋,而在西北,则仗钺专征,独当一面也。同治元年,陕回乱起,朝廷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帅师西征。胜保在皖北,颇著声绩。及西入关,则锐气顿挫,株守省垣,日纵淫乐,不敢言战事。言者交章论劾,诏逮治入京,而以公(多隆阿——引者注)代之。回匪逆巢,在渭北者三城,最东曰羌柏,在同州。迤西有苏家沟,再西为渭城,皆在咸阳境。贼于渭城建府治,盖居然以伪都视之矣。公督师入关,径趋羌柏,力战三日夜,克之,歼悍贼几尽。移师西指,群贼慑公威,苏渭两城,皆一鼓下,陕回皆西走甘肃。大军方欲上陇,而蜀匪骤出山,据周至户县,乃移师而南。周至甫下,公亦致命,千钧之弩,伤于鼷鼠,惜哉!回逆最悍耐战,过粤匪远甚,赖公先后十余战,尽枭其魁杰。左军西征,直因公成局而蒇其事耳。微公造攻于先,后来成败,未可知也。然公苟不死,则必举逆孽而尽殄之,平庆泾固间,无花门踪迹矣。文襄(左宗棠----引者注)后来招抚,直出于不得已。”

  这篇记载,大致讲述了陕西回民遭到大规模屠杀的实际情况,对于多隆阿阵亡,未能“必举余孽而尽殄之”表示了极大的遗憾,如果多隆阿不死,不仅陕西,连甘肃的平庆泾固地区,回民都会完全绝迹,当时陕西汉族士绅的仇回情绪,是十分明显的。左宗棠说楚军到达陕甘之后,甚至有这样的情况:“秦中官绅每疑楚军主抚畏贼,故闻官军之胜则疑,闻官军之小挫则乐道之也”,正是由于对左宗棠的政策不满、对于左宗棠不能实行多隆阿那样的屠杀感到失望,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李岳瑞的笔记也清清楚楚地印证了左宗棠的说法。

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