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何迅速撕碎贾宝玉的绝情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薛宝钗与贾宝玉的趣闻,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趣闻:

  最近,《顾城谈宝钗》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很火,看得出大家都深为认可顾城的观点。不过,近来我却对顾城的观点有些不敢苟同,虽然曾经写文章还引用过那这篇文章里的观点。不要说我自相矛盾,只能说我们读《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理解,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首次读顾城的《谈宝钗》这篇文章,是在两年前,它被刊登在《读者》杂志上。顾城说,宝钗是《红楼梦》第一个悟得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人,再次读第二十二回,我也就真的有些不敢苟同了。反而觉得林黛玉似乎才是第一个悟得这宁静世界的人,是最具有禅心的人。

  脂砚斋说得好,黛玉一生全为聪明所误。黛玉确实是那绝顶聪明之人。茫茫世界,似乎没有她看不透的理。

  宝玉说宝钗点戏光好那热闹,宝钗不服,也就给宝玉念了那曲《寄生草》,宝玉本来浅显,也就一下子对宝钗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这一切呢,在黛玉眼中只能算作是《妆疯》——装疯。这之中固然有着许多醋意,但是却不能忽视黛玉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曲戏的理解。因为黛玉后来讽刺宝玉(也或许讽刺了宝钗)那句的话,就对此曲洗文的绝妙运用。

  所谓,言者不会,会者不言。宝钗要让宝玉懂得,也不必过早挑逗宝玉的神经。宝玉是有悟性的人。相信一场戏看下来,他自懂得其中的妙处。宝钗提醒宝玉略有有些耐心,说好戏在后头,似乎才不是出格的举动。

  这也就是我一素想的,宝钗虽有学问,却容易显摆。生怕人家没有想到什么,或者怕人家跟他想的不一样。下面还有证明。

  那次,宝玉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啊。回去也就仿写了一曲《寄生草》。在此,我也就把它称之为“绝情书”。因为他的一番热情,确实没有找到着落之地,因此越想越无趣,情欲之心大灰,甚是悲伤,突然也就不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天下第一淫人”了。他而是写出了偈子,怕人不懂就又填写了一曲《寄生草》,回头试想人生真无趣,想把那茫茫的悲喜,都想抛诸脑后的绝情人了。

  如此绝情顿悟了,袭人当然很着急。幸好林黛玉来了,袭人也就赶忙让黛玉看看是怎么回事,妨不妨事。

  黛玉一看又笑了,似乎又觉得宝玉是在装疯,因此,也就对袭人说:“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

  可是,第二天宝钗一看却不以为然,她呢,觉得宝玉悟了。内心甚是担心,也就一下子把宝玉写的那玩意儿——那绝情书——撕得粉碎了。黛玉立忙就说不该撕。

  因此,作者也就一下子表现出了她俩个人完全不同的个性。所以,探讨一下她俩为什么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想法,就十分必要了。

  宝钗自己的说法是很后悔,很害怕宝玉的写的那玩意儿流传出去自己将来要担当责任,她说自己是罪魁嘛,也怕的是宝玉真的从此移了性情。要是那样,贾母贾政王夫人等还不把宝钗骂死。

  但是,更重要的是,宝钗面对此而产生出的,那一种无能为力。面对这份无能为力,她只能以最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宝玉的情感——将那份绝情书彻底撕碎。这也就完全是不想负责任而果断推卸责任的一种行为,所以黛玉说她不该。

  接着看黛玉是何等自信。

  她们找到宝玉,黛玉迎上来就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两句话,一下子就把宝玉问醒了,宝玉羞赧不止。

  所以脂砚斋又不得不再次拍案叫绝,盛赞黛玉的机锋。相形之下,宝钗也就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她犯的过失,被林黛玉挽救了。

  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真正地开悟了人,普渡了人生。因为普渡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度脱他脱离苦海皈依佛门,也可以是化解人的烦恼,让人拿起生活的勇气,重新热爱生活。而黛玉做到的正是后者。黛玉让宝玉放下了心结,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所以黛玉才是真正懂得佛道的人,才是在佛道上能真正开悟的人。

  是为:“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一语道了破禅宗的玄机。

  上文说宝钗爱显摆,这个时候,看黛玉说出那么没妙的句子,宝钗也就又开始显摆了,向大家解说这六祖慧能的故事。个人觉得既有黛玉的话语,别人没有问及怎么解,宝钗自告奋勇道出此典故,实在是很有画蛇添足之嫌。难道当场的人都不知道这最简单的典故吗?

  相关资料介绍:

  薛宝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第二位人物,男主角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心系苍生,是曹雪芹理想的化身。父亲早亡,有一母(薛姨妈)一兄(薛蟠)。宝钗进京主要是为了备选"才人、赞善"之职,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文再未提及。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寄住于贾府。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据推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生活十分幸福恩爱,但贾府没落后,贾宝玉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哀悼中,又无法忍受"转眼乞丐人皆谤"的生活,十分绝望和痛苦,但是宝钗非常爱宝玉,她不愿宝玉受苦,所以"以法爱成全大道",利用自己在佛道方面的博知,劝导宝玉出家,使宝玉回到大荒山青埂峰,重新变回顽石。薛宝钗独守空闺,但她"虽离别亦能自安",凭借能力使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薛宝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她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金陵一霸"薛家原是"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实际上就是一个支用国库营商的官僚大资本家,他们与贾家这样纯粹的贵族式的官僚世家不同,因此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薛宝钗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世事洞明。她对世事的洞明,对人情的练达,体现在她对湘云开社作东的"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的劝说,以及那"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此外,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身为贵族官僚家庭的大家闺秀,加上父亲的宠爱,她幼年时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宝钗也受过正规的封建教育,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读过的有一些颂扬封建道德规范的书以及如何成为贤妻良母的书。因此,薛宝钗身上具备封建社会女子应有的特点,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周遭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宝钗成长的影响。因从小博览群书,宝钗的才能学识更是数一数二。

1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