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惠安石雕历史大全(2)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蒋友才(1918—1980),五峰村峰前村人。

  从小学艺,以平直技艺见长。为人朴实勤谨,年青时技艺就受到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蒋友才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50年代初,他受聘参加集美鳌园建设,后又与蒋瓦水一起被委任率队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在此期间,他还精心雕刻了浮于水面的“荷花碗”,被选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此外还创作了玲珑剔透的花瓶及临流垂钓的“渔翁”等雕件,都受到好评。

  1960年,蒋友才参加组建惠安石雕厂。成为该厂主要技术员之一。由于他在生产上作出突出贡献,1964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授为“一九六三年度工业交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

  蒋友才是崇武石雕技艺创新开拓的有功之人。60年代末,他大胆运用传统的针黑白技法加以改进,雕作了一块平面的 毛泽东像,是影雕新品类的创始者之一。粉碎“ --”后,惠安石雕厂接受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外围44根大石柱的加工和安装任务,他被委派主持。他率领一批人员包括他的儿子祖奇、清奇一起赴京工作,圆满完成这一备受赞扬的工程。

  蒋友才的后辈仍继承祖业,获工艺美术师职称的次子蒋清奇在五峰村创办溢源石制品公司,孙子蒋志雄也在五峰村创办昆宝石材工艺厂。

  王清标,崇武溪底村人,生于民国癸酉年。

  其父王全春(生于光绪乙酉年),为当时闽南古建筑木雕名匠,与“闽南第一木雕大师”王益顺同宗。

  王清标是著名的“捏剔师”,擅长打坯、放样、安装,是名闻三乡五里、精通 寺庙建筑的能工巧匠,曾代表惠安工匠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其是最先运用“针黑白”手法演绎摄影技法的影雕创始人之一。他带出的徒弟不计其数,但最得其真传、也最有成就的当数他的长子王经民。

  王经民(生于1967年)

  13岁师从乃父学习雕龙琢凤,18岁成师,以擅长雕龙名扬乡里,成为惠安石雕界的佼佼者,28岁创办海峡石木雕工艺厂,后又创办园林古建筑公司,其产品主要出口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承建了台湾岛内大量的寺庙建筑等大型雕刻安装工程,在台湾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被 台湾宗教界誉为“ 神雕”。他不但精于雕艺,而且善于管理,首创了石雕生产按每个技工特长分工序流水线作业的新的科学管理流程,使工效提高了两倍多,大大增加了企业利润。

  其代表作品《中国魂》荣获2002年中国雕艺节雕刻大奖赛三等奖;2002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华艺杯”优秀奖和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青石雕大赛银奖,作品《 大闹天宫》同时获优秀奖,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其弟 王俊民(1974年生)、 王惠民(1978年生)均师从其学习雕刻。

  蒋丙丁(1910—1984),五峰村峰前村人

  出身于石雕世家,小时上过多年 私塾,秉性聪慧,能较快接受家庭环境的艺术熏陶,打下了厚实的根基。13岁开始学艺,17岁出师自立,已全面熟练地掌握石雕技艺,且在雕作时显示出独创性,得到老前辈们的赞扬。不久,他随父前往台湾,在那里参加过多处寺庙的修建,留下不少佳作。

  1953年,蒋丙丁接受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聘请,前往 厦门市集美学村参加“鳌园”建设。他的手艺极受陈嘉庚先生赏识,委任他当工艺石雕的主要技术员。在那里他不但设计图案,还雕刻了众多作品,主要有“班超平匈奴”、“清兵入关”等历史题材,还有“南昌起义”、“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东北骑兵战”等现代题材。尤其是他根据陈嘉庚先生口述的内容精心设计绘制画面并加工雕作的“陈嘉庚先生一生图略”浮雕,更得到广泛好评。

  1956年, 蒋丙丁由陈嘉庚介绍受聘于 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在那里他发挥 传统技艺,雕作了龙柱及众多古代人物像,其中“屈原”、“ 鲁班”、“司马迁”等雕像在上海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得到很高评价。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其中圆雕《游击队吹号员》被选参加全国美术工艺展览,获得二等奖。那几年是他创作最丰收的阶段。

  蒋丙 丁于1984年病逝。他的儿女都学习继承父业。儿子蒋静水于80年代末创办静宜石雕厂,加工传统石雕工艺产品;90年代中又扩展为隆顺发石材公司。特别是他的女儿蒋锦汝,自幼随父亲精心学艺,深得秘传,是五峰村第一个石雕女艺匠。蒋锦汝创作的各种石狮及十二生肖石雕作品等,因能较好的体现她父亲的艺术风格,深受各方面的好评。80年代后期以来,她传授了一批女学徒,大量雕刻各类石狮,畅销台湾,成为 崇武镇石雕史上首批女石雕艺匠。蒋锦汝于1987年被聘为惠安县政协委员。

  蒋瑞生(1920—1970),五峰村峰前村人。

  出生于石雕世家,父亲也是清末崇武的石雕名匠,可惜早年去世。蒋瑞生自幼师从堂伯蒋仁文,得到他的精心指导,加上勤奋刻苦,而且重视绘画练习,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技巧进步极快。 抗日战争胜利后,闽南侨区的经济再度繁荣,纷纷兴建华丽的住宅,竞相聘请崇武的石雕艺匠,加工精巧的装饰工艺品。蒋瑞生受聘时,集中精力潜心创作,其技艺在闽南侨乡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黄鹤楼会宴”、“甘露寺招亲”等数十件壁堵浮雕。

  新中国成立后,蒋瑞生的艺术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953年,福建省文化领导部门特地保送他到 浙江杭州中央美术学院 华东分院民间艺术研究班学习。经过美学理论学习和专家的指点,蒋瑞生的雕刻创作有了质的飞跃。蒋瑞生从杭州学习回来后,即接受 陈嘉庚先生的聘请,到厦门市集美学村参加“鳌园”建设。在那里他雕刻了“陈胜吴广”、“ 梁红玉”、“文天祥”等多幅精美的浮雕艺术品。

  蒋瑞生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对雕刻的对像观察细致深刻,作品充满活力。由于他艺术上的成就,福建省有关部门授予他“石雕艺人”职称,被聘为惠安县政协委员。1959年,他被推选为石雕艺人的代表, 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1961年和1963年,他连续被选举为惠安县第四届和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蒋瓦水(1922—1998),五峰村峰前村人。

  出身于石雕世家,祖父蒋国衡(又名国荣、生卒时间未详),清道光年间雕建 仙游县城东门外“乐善好施”四脚石坊而闻名,清末在 厦门港开设“蒋泉益”号石店,盛极一时。父亲 蒋金辉,以雕刻 石艺善于不断创新出巧闻名,年青时就往南洋槟城开设石店,与其父蒋国衡开设在厦门的石店内外配合,1920年应聘往台湾参加重建 台北万华龙山寺,主持石雕件的加工,雕作了石龙柱及石壁堵浮雕“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多幅名作。

  蒋瓦水自幼接受家庭的艺术熏陶,在父亲指导下认真刻苦学习,很快全面继承了先辈的雕刻技艺。当他在艺术上走向成熟时,适逢新中国诞生,使他的智慧和技巧都得到最佳的发挥,超越了前辈人的成就。1953年,他受聘参加厦门市集美学村“鳌园”建设,成为石雕主要技术员之一,显示了他的独特才能。在那里他雕刻的作品主要有“湖南红军小组”、“强渡金沙江”、“延安整风”等反映现代革命史的浮雕,并为主雕刻毛泽东、 周恩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 十大元帅人物圆雕。后来,蒋瓦水与蒋友才被选派率领500多名石雕工匠到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建设,圆满完成石料石装饰品的加工安装任务,受到首都各界的好评。

  蒋瓦水于1956年被聘为 惠安县政协委员,1957年被吸收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在各方面支持下,他精心进行艺术创作,1957年、1958年、1972年、1979年多次有新作品被推选参加全国 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其成名作品有圆雕“莲花碗”、“花景”、“屈原像”等。1979年4月,他被福建省二轻局任命为“青石雕工艺师”,同时被聘为福建省政协委员。

  看了惠安石雕历史

2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