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亳州历史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亳州历史简介。欢迎欣赏阅读。

  亳州历史沿革

  夏时亳州属豫州。

  周初时期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之一,置焦国。

  春秋时期,焦属陈国。陈于此建焦城,后楚灭陈,筑谯城(今谯城区)。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今涡阳县)、蒙(今蒙城县)及周边地区。置焦国。

  秦时置谯县,属砀郡。

  汉时先后属豫州、沛国治。建安末年设谯郡。

  魏皇初二年(221年)封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

  西晋时,谯是谯国治所。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为"南兖州"治所。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治所不变,亳州之名始于此。

  隋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亳州为谯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谯郡更名为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酂、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8县。

  宋时亳州属淮南路,金时属南京路,下辖6县5镇。

  元时亳州属归德府(今商丘),下辖6县。元至正15年(1355),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 "韩宋"政权,以亳州为都城。

  明朝初年亳州一度为县,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又升县为州。

  清初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析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设涡阳县。

  1912年,国民政府降亳州为亳县,由省直辖。

  1964年,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一部成立利辛县。

  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

  1998年收归省直辖(副地级)。

  2000年正式设立地级亳州市,下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

  亳州历史文化

  武术: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 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

  高跷: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

  鬼会: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

  三斗: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地方戏: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看了亳州历史简介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