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上海外滩美术馆简介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上海外滩美术馆座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外滩美术馆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上海外滩美术馆简介

  上海外滩美术馆座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院。作为外滩地区唯一的当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以“人文的关照、艺术的推广”为使命,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是一个艺术推广与交流的国际平台。未来,上海外滩美术馆也将依托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汇聚潮流的地域优势,定期举办以上海外滩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期许发展成为融合艺术、设计和创意为一体的上海新生活美学空间,为民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休闲资源,以此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上海外滩美术馆历史

  上海外滩美术馆建成于1932 年的亚洲文会大楼,不仅是十九、二十世纪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一座博物馆。当年,这幢五层大厦中,设有演讲厅、图书馆、博物馆陈列室,参观者月均7000人。这栋集展览,文化活动以及知识传播于一身的机构,使它成为有别于城市街区中其它建筑,带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场所。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亚洲文会大楼与当时国际重要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都建立了藏品交流和业务合作关系。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文化交流、普及科学知识以及丰富市民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最大的东方学研究中心,也是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 1952年,这个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停办,其多年积累的20328件自然标本、6663件历史文物和艺术藏品分别构成了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典藏基础;其图书馆收藏的14000余册中西文图书,并入徐家汇的天主教藏书楼,成为上海图书馆的特藏。

  上海外滩美术馆建筑

  2005年,上海洛克·外滩源获得美术馆所在街区的开发权益。为尊重与传续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文化遗上海外滩美术馆产,公司决定修缮亚洲文会大楼,并在其原有文化机构的定位之上,注入当代艺术的精神,将其建置为公益性的当代美术馆,作为企业回馈社会之具体实现。

  执掌建筑修缮和设计规划重任的,是曾主持柏林“博物馆岛”设计的英国著名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亚洲文会大楼原建筑设计为当时的英商公和洋行,当年为了突出欧洲西方建筑形式与上海本土相协调,在设计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装饰与风格,形成独具价值的混合风格。David Chipperfield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护这栋历史建筑,在主要建筑立面上都以1932年建成时的原貌为依据进行修缮。

  但另一方面,David Chipperfield也考虑现代美术馆的功能需求,修缉一新的外滩美术馆向东进行了扩建,创造出一个首层面向博物院广场开放,顶层为室外露台的崭新东立面,新旧呼应,相得益彰。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定期更换的现代艺术展览的要求,设计师对原有空间进行了修改,最大的变动就是通过屋顶天窗的设计,将最上部的三层空间连通起来。至于室内色彩的选用,也遵循建筑原貌,展厅空间均采用浅色调,穿插布置少量黑钢或木质家具,从而为展览提供了一个简洁、宁静的背景效果。上海外滩美术馆座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亚洲文会大楼旧址。片区紧邻原英国领事馆,是上海外侨最早涉足之地。

  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展览

  展览内容:《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展览时间:2010/05/04-07/25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策划单位:蔡国强工作室, 上海外滩美术馆

  展览内容:展出农民发明物、民间发明的焰火装置、苏联太空探索的纪录片,以及蔡国强大型装置作品,部分为现场制作并具互动性。

  展览理念:世界博览会是展现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开拓未来理想的竞演场地。世博会的历史反映了人类文化和科技创造与发明的过程,也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史。 “农民达芬奇”这个主题的展出,通过中国农民的创造力来表现人类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发明和创造热情,同时也通过农民对现代化的追求,来追寻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感人的典型篇章,寄托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愿望。

  展览同时也开启对有关世博会的历史与本质、政治和意识形态对人类创造力的影响、力量与社会/世界地位等诸多当代文化议题的讨论。

  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

  展览内容《巴尔提·卡尔:轻罪》

  策展人:桑蒂尼·宝达

  艺术家:巴尔提·卡尔

  主办:上海外滩美术馆

  策展时间:2014.1.11-2014.4.20

  支持:洛克·外滩源、贝浩登画廊(巴黎,香港,纽约)、赫龙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上海)

  上海外滩美术馆荣幸呈献巴尔提•卡尔个展《轻罪》,展期将由2014年1月11日持续至4月20日。作为当代画家与雕塑家,卡尔过去20年来的创作涉及现成品、极简主义、抽象主义(通过重复的手势和形式)、以及神话与叙事的不同艺术史学传统。这场为上海外滩美术馆及其相关环境和文化历史而特别规划的展览浓缩了卡尔自21世纪初至今长达15年来的创作,力图综合呈现其持续演进并错综复杂的世界观。这也是艺术家在亚洲的首次重要个展。

  美术馆的全部六层空间都将作为展厅,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主线的语言、观念与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中得到全面呈现,其中包括在当代艺术与批评界备受关注的人类与动物间的复杂关系,及由此衍生出的混种、变形与伦理问题;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联系;关于他者;性别政治;全球化与世界主义;以及最终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与文化生产者意味着什么。此次展览还将包括两组特定场地的定制装置,一件如同“皮肤”一样在概念及物理意义上覆盖了美术馆宏伟的北立面,另一件贯通了美术馆两层展厅的空间。这些建筑性的介入如镜面映射出卡尔对“额痣”这一媒介的运用;“额痣”如他者的载体,是为装饰并活化关注的灵物,使人沉浸而又朦晦于对它的凝视。

  对卡尔来说,关于身份的核心问题(如身体、性别、语言和动机)与作为一种存在的、审美的、生物性的和道德的喻义表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卡尔重要的摄影系列“混种”中的诸多作品(均创作于2004年),如《猎人与先知》、《巧克力松饼》、《天使》、《家庭肖像》与《鸡毛掸子》所创造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单调的家庭生活和猛烈的幻觉效应之间的阈限状态,如后期制作的图像——半人半兽——既诱魅又端庄,既跋扈又忍耐,既像是与她们所被赋予的角色达成了某种共识,又津津乐道于她们的表里不一和多重个性。身体的诗学揭示了卡尔对于熵量、变异与转换的兴趣,一如见证了人类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卡尔基于动物的作品系列,包括《轻罪》(2006年)、《皮肤讲的不是自己的语言》(2006年)与《没有可分配的原因》(2007年)可能共同构成了德国艺术史学家本雅明•H•D•卜克罗 (Benjamin H.D. Buchloh) 所说的“一种离奇壮观的出类拔萃的体现” 。卡尔不断探索荒唐、意外、把戏,身体力行地实践其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核心意义,并通过艺术与世界构建联系。

 

 看了上海外滩美术馆简介

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