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成就介绍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成就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成就介绍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广泛开展了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粉碎了敌人的细菌战。20世纪50年代后期,城市以大搞环境卫生,开展卫生防病,农村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改厕、改禽畜圈、改灶、改造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天花、鼠疫等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城乡卫生环境状况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认为,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除“四害”和搞环境卫生,其实,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十分丰富,而现在的爱国卫生运动,形式和内容又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涉及面更宽。比如农村的改水改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镇、灭鼠、灭蟑、灭蚊蝇、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等。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就是以建立“生态大众健康”为理念,注重全面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工作环境。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内容日益丰富,科技含量也在日益提高。比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镇,已经不是打打苍蝇、搞搞环境卫生那么简单,而是建立了一系列的科学指标。以垃圾的处理为例,无污染收集、运输,以及无害化处理,都要以科学为依据。又比如消灭蟑螂,由于蟑螂的繁殖力很强,所以,如果不依靠科学技术,就很难达到目的。因此,爱卫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的专家对蟑螂的生物习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等问题以及环境的改变等进行研究,给灭蟑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爱国卫生运动机构也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措施,正是他们的工作,使整个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爱国卫生运动是政府行为,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政府的一个议事协调机构,职能是组织协调,代表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在具体工作中,各项工作分解到各有关部门,由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爱卫会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督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爱国卫生运动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以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城镇、改水改厕、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的卫生面貌,有力地预防控和制了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防治血吸虫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等项工作中,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了其负责的作用。爱国卫生运动之所以深入人心,取得成效,其根本经验在于:

  1、坚持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围绕卫生工作的大局,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着力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努力推动卫生防病工作。

  3、坚持广泛深入防御、防疫的工作方式,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群防群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事实证明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走群众路线,利用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成功的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要求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在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时,胡锦涛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改除陈规陋习,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全民的健康素质。温家宝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以上这些论述都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的卫生工作方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坚持的。不仅不能降低要求,而且必须标准更高,要求更高。从目前我国卫生工作方面的形势看,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

  1、重大疾病的流行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各种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人间禽流感发生和传播的威胁不可低估;疯牛病等新型传染病传入我国的威胁越来越大;部分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上升趋势;流感、流脑发病率也在增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2、城乡的卫生基础条件很差。我国还有一部分在直接饮用江河沟渠水,饮水卫生方面没有保障。农民饮用水的水质没有达到卫生标准,农村无害化的厕所普及率比较低,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在环境卫生和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3、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不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公共卫生的不文明行为仍然很普遍,与此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适应形势的地方和薄弱环节。

  (1)我国的疾病地方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国家制定的重大疾病的防治政策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落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漏洞。

  (2)基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繁重工作的要求,绝大多数的乡村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还不够紧,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应急处置能力仍然很落伍。

  (4)一些地区的卫生创建和卫生村的评比等活动流于形式,部分的申报城市、区镇过分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不够扎实,在检查评比的时候,做得比较好,检查完了就回复原貌,没有真正将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一项长久的工作抓起来,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有的是注重了点上的工作不是面上的工作。

  (5)少数地方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视不够,开会、发文、搞检查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真正取得实效。一些地方的爱卫会没有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一些部门还有相互扯皮的现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上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切实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共同担负起卫生防病的责任,扎扎实实的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成就历史背景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肯定了这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以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此同时,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1957年9月20日,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从除“四害”做起,普及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消灭各种疾病和它们的根源,增进人民的健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取得了重大成就。十年动乱期间,爱国卫生运动遭遇了挫折。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4月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发出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明确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是:城市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农村管好水、粪(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村改水改厕),标本兼治。同时号召各级爱卫会办公室迅速建立健全起来,恢复开展各项爱国卫生工作。

 

 看了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成就介绍

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