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中国漕运博物馆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中国漕运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广场内漕运总督署遗址附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国漕运博物馆简介

  中国漕运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广场内漕运总督署遗址附近。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为展示漕运文化而筹建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漕运总督署遗址是2002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漕运博物馆建与漕运总督署遗址相整合,向世人完整地展现漕运古迹和历史。

  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漕运是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大动脉,是当时交通运输、物资流通、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当时国家管理漕运的最高机构--漕运总督署就设在今天的淮安区。

  二、建筑构造

  东南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经深入调研后,设计了两套规划方案。两套方案是作为一个新景点进行策划的,一古一今,各有千秋,但总的原则是以地下为主,地上一层,总高度不超过楚州(今淮安区)古城标志性建筑--镇淮楼,不破坏周边整体空间效果。本次规划设计的两套方案中,一套方案具有古典风格,地面建筑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与漕运总督署遗址公园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其建筑面积为5170平方米,地面建筑总体为"品"字形布局。而另一套方案具有现代气息,其地面建筑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并在其中融合了部分传统建筑元素,总建筑面积为4678平方米,地面建筑总体为"正"字形布局。

  三、历史背景

  江苏淮安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便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人杰地灵的淮安除了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外,历史上的南粮北调、北盐南运,都途经楚州。追溯历史:自隋代起,朝廷便在淮安设立漕运专署,宋代东南六路的粮食由淮水入汴水而至京师。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在淮安设立漕运总督公署,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等漕运工作。漕运总督公署是朝廷的派出机构,总督一般由勋爵大臣担任,权力显赫,不仅管理漕运,而且还兼巡抚,因此也称漕抚。公署机构庞大,文官武校及各种官兵约两万多人,下辖储仓、造船厂等。位于楚州(今淮安区)城市中心的漕运总督公暑是历史上主管全国漕运的机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一建筑规模宏伟、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官署逐渐被毁坏,遗址也长年湮没于地下。2002年,在城市的建筑施工中,漕运大堂、二堂及其附属建筑遗迹被相继发现,并出土了大批的建筑石刻。漕运总督部院遗址暴露后,遂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于2000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5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这一历史上重要的遗迹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保护,进一步较为完整的研究古代的漕运史,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原先漕运总督部院遗址建设漕运广场的基础上新建一座中国漕运历史博物馆。

  四、主要展品

  漕运博物馆于2008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分地面主体两层。地面建筑采取我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总体为"品"字形布局,东侧建筑为临时展厅,西侧为多功能报告厅,中间是门厅及服务空间。地下局部一层,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三个展厅和办公配套用房及文物库房。在这里,集中陈列了古代漕运(运河水上运输)工具及附属遗留物品,漕运总督府内工作与生活用品,曾经担任漕运总督及其他漕运官员(如唐代副宰相刘宴、宋代范仲淹、明代的李三才、史可法,清代的施世伦、琦善、段祺瑞等)的信函、书札,墨迹及生活用品,以及历代有关漕粮流通的记录、证券、量具、代用品。

1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