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郑州地图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郑州地图,希望能帮到你。

  一、郑州简介

  郑州市(Zhengzhou),简称郑,是河南省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美誉。现辖6区4县级市1县,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

  至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885.7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37.4万。居民以汉族河南人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郑州为七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文化代表、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2013年12月26日,以郑州命名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郑州舰举行入列命名授旗仪式,郑州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2016年2月4日,郑州市获2015年浪漫城市。

  二、历史沿革

  三皇五帝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

  夏商周

  郑州商代遗址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后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郑州,亦称亳。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和胡国。

  春秋至南北朝

  前765年,郑武公迁都至原郐国所在地,将郑国定名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前230年,秦军灭韩。新郑做为郑国和韩国国都达500年之久。郑州大部分属于三川郡,新郑属于颍川郡。

  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颍川郡。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西汉时期,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

  隋代至清代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国内各地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金代和元代时期,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近现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

  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郑县。

  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1953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三、地理环境

  位置

  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3' ,北纬34°16'-34°58',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七朝古都东京开封市,西面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

  郑州市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地带。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连天峰海拔约1512.4米;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镇胡辛庄,海拔73米。郑州山地面积约2377平方公里。

  气候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雪。郑州市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每年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

  水文

  郑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郑州水面面积约11.4平方公里。

  郑州市境内的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枯河古称“旃然河”。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

 

 看过郑州地图

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