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介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132号,是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132号,是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馆初步设计是农业展览馆,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迁至现址改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员长1959年来新疆视察工作时为题写的。2005年新馆建成,建筑面积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主体高18.5米,该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1953年筹备,1963年10月1日正式开馆。
该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有丝毛棉麻织物(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汉文、回鹘文、 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构成了独具一格的藏品特色。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
该馆基本陈列有“新疆历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绣”、“新疆古尸(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等专题陈列和展览。“新疆民族民俗”、“新疆古尸及出土文物”、“新疆石窟壁画”等陈列曾先后应邀到北京等地展出。1986年“中国新疆文物”先后在日本长岛、东京、冈山、仙台等地展出;1988年“新疆民族民俗文物”、“新疆维吾尔族工艺品”分赴澳门、香港展出。
二、展馆特色
该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在泥塑俑像的修复与复制,古尸处理与保护,以丝网加固法修复残破的栽绒鞍毯(76×74厘米),以自建传统小窑复制陶器,揭裱古代书画等方面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在古代丝织品研究方面突破了前人“唐代纬锦”说的局限,对唐代印染工艺,尤其是久已失传的“夹缬”工艺作了恢复并使之再现。在回鹘文文献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科研人员(包括与外单位人员合作)完成的论著先后分别在全国或自治区专业刊物或结集发表,有的以专著问世,其中有的论著曾分别获1983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不同等次的优秀成果奖。新疆博物馆下设保管部、考古部、陈列部、群工部、文物保护技术部、资料室、办公室、保卫科、后勤管理科9个部室。职工由维、汉、哈、蒙、回、锡伯、满、俄罗斯、撒拉、壮10个民族组成。建馆至今,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发掘和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现已收藏历史、民族、革命等各类文物和标本4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400件,约占全疆总数的60% 。
新疆博物馆新馆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于2005年9月20日隆重开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领导亲临博物馆,为新馆开馆剪彩。新馆建筑面积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主体高18.5米,玻璃穹顶顶标高29.5米,建筑平面基本呈“一”字型平面对称布局,具有浓郁西域风格和新疆地方特色。现在对外开放的展览有:《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风情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两个中型展览。
建馆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博物馆充分运用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己任,在突出新疆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在区内、区外,国内、国外,共举办了各种形式和题材的专题性和临时性的大小陈列展览八十余项,接待国内外参观者上千万人次。在弘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科学普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宣传了新疆。
三、珍贵藏品
青铜武士俑高40厘米。1981年出土。头戴高筒尖顶弯钩宽沿帽,上体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体格强健。据分析,该俑的身份当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区的古代塞人武士。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汉代。长18.5厘米、宽12.5厘米。1995年出土。此锦的纹样和文字,是根据东汉时期广泛流行的五行学说而设计的。锦面上织出的虎、鸟、避邪(神鹿)等动物,也与五行学说中关于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间观念相联系。另有四个排布成四方形的圆环纹,可能是星象图的象征。
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残页唐代。长27.5厘米、宽18.5厘米。1975年出土。共发现44页,均为两面墨书。剧本是一部大型分幕剧作,内容是说年已120岁的婆罗波婆离梦中受天神启示,想去拜谒释迦牟尼如来佛。但因年长,不能亲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弥勒等十六人,代表他谒佛致敬。这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剧本。
看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