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宋朝 >

宋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时间: 耀聪2 宋朝

  宋朝,是个很有深味的王朝,无论赞者还是骂家都不算少。记得汪盛铎先生在《两京梦华》一书中称宋朝是个“令人困惑的朝代”。何处令人困惑呢?实际上与那些人颂人骂之处大有关系。那么接下来一起看下宋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一、蒙古族的兴起

  古族是由古老民族室韦的一支发展而来,在唐代称为“蒙兀室韦”。原居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南部,八世纪时,西迁到今蒙古国的鄂嫩河和克鲁伦河流域,属唐朝设立的燕然都护府管辖,后又先后臣服于辽和金。蒙古进入草原后,以游牧为生。至十二世纪中期,已能制造铁器,部落内部已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并逐渐形成为阶级。

  当时,蒙古草原上除蒙古部外,还散处着近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塔塔儿在十一世纪已组成部落联盟,最为强大,所以史书常以鞑靼作为草原各部的通称。

  铁木真打败了塔塔儿、蔑儿乞等部,又于1201年至1204年间,先后征服了札答刺、克烈、乃蛮等部,统一了蒙古草原,从此“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统称。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国号蒙古汗国,亦称大蒙古国。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大青山,北达贝加尔湖。

  成吉思汗即大汗位不久,就开始向境外发动频繁的战争,以继续开疆拓土。首先开始了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先后击灭西辽、花剌子模、康里等国,基本上征服了自中亚西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第二次西征,攻占里海以北地区及俄罗斯,直入孛烈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等地。第三次西征,攻灭木剌夷(今伊朗境内),击败黑衣大食(阿拉伯),攻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把蒙古汗国的势力扩展到西南亚。

  成吉思汗把新占领土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因而疆土被划分成了四部分,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汗国。它们同蒙古汗国及后来的元朝一直保持形式上的藩属关系,因此形成了历史上空前辽阔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1205—1209年,蒙古军三次攻入西夏,迫使西夏称臣,1226年秋又发动对西夏的战争,次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南麓的兵营中。蒙古军秘不发丧,继续进攻西夏。不久,西夏皇帝投降被杀,西夏灭亡。

  蒙古建国后,金拒绝承认,双方关系恶化。1209年二月,成吉思汗发兵攻打金朝,1232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金灭后,宋依约准备接收洛阳等地,但蒙古军以武力制止宋军接收,并决黄河水淹阻宋军。从此,南宋与蒙古之间开始了正面冲突。

  1252年,忽必烈率大军进入吐蕃,后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王段兴智逃走,在昆泽(今云南宜良)被俘,大理国灭亡。至此,蒙古国已统一了中国疆域的绝大部分,即统一了今之淮河至秦岭以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及云南,形成了对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包围形势,并开始全力进攻南宋。

  1258年初,蒙哥汗以三路大军攻宋,由忽必烈进军攻打,1259年,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即与南宋秘密议和罢兵,因之蒙古对南宋的战争暂停。

  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宋德祐二年)正月,元兵逼近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宋廷奉表投降。尽管文天祥、张世杰等在南方继续抵抗,但终于回天无力,到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厓山(今广东新会市南海上)战败,宋朝的残余势力也覆灭了。

  至此,南宋灭亡,而元朝统一中国。

  二、宋朝灭亡探秘

  宋朝时没有昏君暴君的,而是和文人共天下,这个在历朝都是没有的。宋朝重文轻武,宋朝虽然兵多,但是真正有能力的将领是很少的。这也是外敌入侵时,宋老败得原因,但是宋朝的经济是非常发达的,它的经济总量超过中国历朝历代。北宋亡后,宋政权到了杭州,曾经的首都被人攻陷,且两位皇帝,无数皇亲被虏,这个是很打击人心士气的,所以宋代皇帝很少有下决心北伐的,主要是怕自己做下个被俘虏的皇帝,而且的确无良将可以用。

  南宋被两个国家进攻过,分别是金,和后面的蒙古,这两个阶段中有两个奸臣不得不提,一个是秦桧,他在的时候金攻宋,他的卖国行为想必我就不要说的,另外一个是贾似道,他是国舅,他在的时候是蒙古在攻宋,如果不是他宋朝最少还可以延缓亡国最起码10年。蒙古军队实在是锋芒太盛,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们到不了的,但是宋朝并不差,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哥汗便是死在南宋手中。要不是贾似道贪图安逸,那时候蒙古内部大乱,乘机北伐说不定还有机可乘。

  三、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之路

  史家有言: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一般的看法是宋国力弱,因此在于辽,金,蒙古的对决中,始终处于下风。甚至直到亡国。

  某以为不然,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制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国力并不弱。

  宋为何面对外族入侵,屡战屡败呢? 某以为是统治者不自信使然。

  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峰,辽将萧闼凛战死。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并互遗使贺正旦及生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一战至少说明,宋军是可以击败辽军的。只是由于宋真宗的惧战怕敌,宋军痛失良机。

  公元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南宋赵昺朝廷。元军步步为营,不久雷州失守,形势危急。张世杰数次率军反攻雷州,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将流亡政权迁至崖山。历史似乎注定了要选在这里翻开空前悲壮的一页。宋军到达崖山时,尚有正规军和民兵20万人,而进攻的元军只有数万,仅就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悬殊,且元军不善水战,宋军无疑占有优势。但张世杰此时指挥出现了严重失误,他判断蒙古人的优势是骑兵,不擅水战,必须依靠水军与之作战,因此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

  张世杰此举失误在于,一是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却丧失了机动性。此后张弘范率大批元军赶到,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又从北面和南面两个侧翼切断了宋军的所有退路。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后10多天的中,宋军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过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战斗力严重削弱。

  这一战,本来宋军数倍于元兵,有胜利的希望。 结果张世杰部署失误, 反把长处变为短处。 结果令人叹惜!《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我每次看到这段,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毋管是否后人臆造,宋人的民族气节,确非后人可比!

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