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历史 > 世界其它 >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历史

时间: 玉玲2 世界其它

  中国跟巴基斯坦是友好邦交,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与巴基斯坦铁哥们儿的历史渊源

  刚建国时彼此是路人

  中巴关系分二个阶段,中国刚建国时,巴国完全走亲美路线,与中国关系并不是很好,但是也绝非很坏,巴国一直在举棋不定的摇摆中。60年代,巴国亲眼目睹了中国是如何以“数万边防军”即痛击印度的,就此发生转变。

  时间回到上世纪50年代初,中巴两个国家都才刚刚建国。这一时期中巴关系跟俩刚认识的新邻居一样,礼尚往来,不热络。尤其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这时都是美国的盟友,中巴不在一个阵营,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一时期,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对手——印度的关系还是蛮好的,那个时候“中印是亲兄弟”,还没巴基斯坦什么事儿。中巴关系1956年后开始转冷。1959年7月, 中国外交部就巴基斯坦外长接见蒋介石的“朝觐团”以及纵容该团在巴基斯坦进行反大陆的活动向巴基斯坦提出强烈抗议。

  印巴是天然的死敌

  印巴冲突的祸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种下的。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日益高涨,英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权。但是,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

  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充分体现这一政策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将印度一分为三,即印度教徒的 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规定各王公土邦有权按自愿原则选择加入上述两个国家,或保持同英国的旧有关系。这样一来,印度两大教派政党,即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围绕国家统一还是分治,以及争夺各王公土邦,展开了激烈斗争,两大教派间发生了大规模仇杀事件。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后,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领土等各种矛盾愈益加深。

  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两次克什米尔战争。这些都为两国爆发更大的战争埋下了火种。

  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决议,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战争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本次战争导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三次印巴战争,从总的方面看,印度在军事力量上占有优势,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均采取了积极灵活的指导方针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巴基斯坦只能够眼睁睁的被印度欺负,还丧失了孟加拉国。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

  中印战争的原因,也是边界问题。中华民国时期,西藏提出独立,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就跟英国协定了界限。显然民国政府也并没有承认这个界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依然不承认他们的划分。

  我们知道,中印边境战争分为东、中、西线三段。东线就是藏南和达旺地区,西线即是克什米尔地区的东部。东克什米尔原本是新疆去西藏的古道,英国吞了克什米尔后搞测量,画了个地图,直接以昆仑山为界限,这就是所谓的约翰逊线。

  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__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中印反击战。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官26名、尉官29名)。

  中国痛扁印军的案例极大的刺激了巴基斯坦,从此,巴基斯坦开始倒向中国。

  这个就是应了一句老话,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中国的无偿援助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但不久印度从侧翼进击,军队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了巴军后路。巴军从克什米尔败退,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一时间战事甚为激烈。

  在这次巴印冲突中,中国政府于5月初发表声明,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支持巴基斯坦的抵抗战争,在外交上给巴以支持。但巴军在拉合尔的抵抗极为困难,军火与物资供给也很紧张。于是向我国求援。当时的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罗查三天五天来到外交部,并要求直接见周恩来。他除通报战争情况外,还转送巴总统的信件或口头要求,请中国给予种种援助。

  在保卫拉合尔的战斗中,巴坦克部队在大炮和步兵之前向印军冲锋,结果损失严重,亟须坦克补充。巴坦克司令来到中国,并在罗查大使陪同下面见周恩来,要求中国支援坦克若干辆。当天下午,乘专机去我国某坦克制造基地参观考察。巴坦克司令见到我们的新制坦克后,亲自驾驶着开了一圈。他跳出车舱后,竖起了大拇指:“这种坦克好,我们就要它。”第二天返回北京,向有关部门查问后,始知此种坦克存数不多,但还是命令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此事使巴军及阿尤布总统万分感激。

  随着第二次巴印战争的升级,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考虑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接处,中国决定在此地区给印度以打击,以支持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先给印度政府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印度于三日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压迫克什米尔人民,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克什米尔人民要求自决的斗争,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九月十六日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65年第12期)

  自然,我们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这是我国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国的直接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中方没有动武,但中国的武力威慑加速了印巴战争的结束,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

  患难见真情

  虽然中巴友谊的基石是有共同的敌人印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巴基斯坦发现,只有中国的援助是无私,巴基斯坦觉得,中国对他们的支持真心实意,“平等、真诚”。

  1976年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巴驻华大使阿尔维未经预约,在早上8点赶到中国外交部,见到中国外交官后,边说边哭。此后,首都伊斯兰堡通向使馆区的主道被更名为“周恩来大道”。

  80年代末,中国政治有变,美国随后在联大公开要求全世界制裁中国。美国拼命拉拢巴,巴国没有给予直接回答,而美国则以默许形式开始对巴国出售F16战斗机计划。当联大决定对华实施制裁性投票之际,巴国突然站起来(虽然弱小但是依旧铿锵)高声回答:“我们坚决反对制裁中国,这是毫无理由的干涉国家主权”,这就是联大制裁中国问题议案的第一张反对票。结果巴国迎来了美国风暴般的军事、经济、外交制裁。

  据《解放军报》微博报道,巴基斯坦对中国不设防,在中巴599.1公里的边境线上,仅驻守着编制不足60人的红其拉甫边境安全警察部队。

  汶川地震时向中国捐出战略储备帐篷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巴基斯坦举全国之力为中国地震灾区抽调帐篷,在伊斯兰堡装运帐篷时,巴方将战略储备仓库里的帐篷全部搬光。

  同时,巴方投入2架运输机赴中国运送救灾物资。

  巴基斯坦共有4架运输机,2架用于日常飞行,另外2架作为紧急备用。为了尽快将巴基斯坦医务人员送到地震灾区,巴政府经过紧急磋商后决定,动用剩下的2架备用飞机赶赴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当奥运火炬传递到巴基斯坦时,为了避免圣火传递遭到分子破坏,巴基斯坦出动总统车队护送。时任总统穆沙拉夫和吉拉尼同时在起点迎接,又同时在终点等待。

  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多次发生政变,但是不管哪一届政府上台,不变的是中巴关系。

  中巴关系是全天候的伙伴关系,就亲密程度而言,全世界无出其右。巴铁,还会继续铁下去,这是历史铸就的生死与共的兄弟国家!

13800